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利用税收优惠促进外资企业在华研发是“稳外资”的重要手段。本文使用2008—2015年全国企业税收调查数据,测算前瞻性有效平均税率,实证考察了税收优惠对外资企业在华研发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优惠对外资企业在华研发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这一效应通过提高外资企业技术转化水平、缓解外资企业融资约束、促进外资企业人力资本升级三条路径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税收优惠会显著促进制造业外资企业在华研发,且对高技术制造业企业的促进效应更明显。综上,本文聚焦于税收优惠与外资企业在华研发,提出加大对外资企业研发的税收支持力度,差异化外资企业在华研发税收优惠标准,畅通外资企业研发成果转化渠道和人力资本提升通道、以国内需求拉动外资企业研发,进一步扩大外资准入范围等建议,为进一步优化“稳外资”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竺彩华 《中国外汇》2011,(11):42-43
面对中国投资环境变化的客观事实,外商投资企业应该做的不是抱怨和猜忌,而是积极做好准备,努力适应中国市场新的竞争环境,采取"在中国为中国"的策略。最近两年,随着中国外资政策的调整,在华外资企业逐渐丧失了超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3.
融资约束、资产抵押与企业投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引入融资约束因素之后,企业资产抵押能力差异会通过"研发投资阻碍效应"、"实物投资诱发效应"等机制扭曲企业投资选择.为了解决中国企业热衷粗放型扩张、忽略研发投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一方面,从短期看,必须提高商业银行甄别能力,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信用贷款;另一方面,从长期看,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私募股票市场以构建并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企业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支持环境.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瑞士迅达公司成为中国第一个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瑞士企业在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自2004年以来,瑞士企业明显加快了对华研发投资的步伐,目前,瑞士在华企业约有300余家,涵盖几乎所有行业,包括农业、工业和建筑业、服务业诸多部门,其中14家跨国公司在华设立了研发中心。瑞士企业在中国利用本地人力资源,积极开展研发活动,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快速满足市场需求,成为一个引人注目、充满活力的创新群体。研发是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其中就包括发展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北京应采取措施吸引更多的瑞士企业研发投资。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应积极利用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鼓励外资企业依托市场开展研发,增强外资企业在华研发黏性,做到“与中国一起创新”。促进外资研发中心的发展,要基于我国现行的创新体系,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6.
陈超 《中国金融家》2020,(4):105-106
创新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灵魂,对于企业风险投资而言更是如此,风险投资的投资标的一般而言都具有强烈的创新基因,但是企业风险投资(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下文简称CVC)的资本投入被投资企业之后,资本与企业创新发生化学反应并不是自然而然、理所应当就会发生的。成功的风险投资在投、融、管、退的各个环节为被投资企业注入了创新的催化剂、提供了创新的有利条件,从而为企业创新赋能并引爆企业的创新能力,获得相应的财务收益和战略协同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常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预期市场有良好发展、高收益的投资项目,对相关生产和经营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股权资金投资,特别是在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实体经济下,更需要风险投资这种行之有效、新型、支持创新及科技产业的融资机制,为知识创新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也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在高端智能装备、信息产业、医药保健产业、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高科技领域、高成长企业的成长期为企业注入雄厚资金,为后续实体经济进入资本市场提供早期资金支持,其创新之处就在于它为企业提供了融资全程服务.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要了解外企在华技术投资与合作的特点与新趋势,把握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探讨推动外资研发机构充分融入本地创新体系、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措施。一国在不同时期利用外资的战略目标与政策都有所侧重。"十三五"时期,顺应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我们宜牢牢抓住新技术引领的产业变革机遇,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加大对外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创新中心和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支持力度,发挥引资、引智、引技协同效应,在开放中增强发展新动能、增添改革新动力、增创竞争新优势。为此,需要了解外企在华技术投资与合作的特点与新趋势,把握  相似文献   

9.
郭晓晓 《中国外资》2011,(16):128-128
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在华投资。他们看到这个神秘的东方古国正在崛起,其中蕴含着无限商机,中国市场有巨大的潜力,所以纷纷选择入华投资。外企如华必将会对中国的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外企的功能定位、资源要求、市场机会以及风险暴露等都会导致市场导向变化,进而影响绩效。市场开拓型的外资企业在华更受欢迎,因为相对于出口导向型的外资企业而言,前者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承担的功能更多,投入的资源也更多,这样就使得开拓型外资企业的绩效比出口导向型企业好。在本文中,笔者通过研究,论述在华投资市场导向与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外商在华投资通常采取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三种主要形式,近年来,以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中,这些企业形式被合称为"外商投资企业"。这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在华投资.他们看到这个神秘的东方古国正在崛起,其中蕴含着无限商机,中国市场有巨大的潜力,所以纷纷选择入华投资.外企如华必将会对中国的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外企的功能定位、资源要求、市场机会以及风险暴露等都会导致市场导向变化,进而影响绩效.市场开拓型的外资企业在华更受欢迎,因为相对于出口导向型的外资企业而言,前者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承担的功能更多,投入的资源也更多,这样就使得开拓型外资企业的绩效比出口导向型企业好.在本文中,笔者通过研究,论述在华投资市场导向与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为国际资本提供了最佳舞台中国美国商会的调查表明,80%的在华美国商人相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他们的生意有"积极"或"非常积极"的影响.77%的企业将在2003年增加对华投资,79%将扩大在华业务,67%将会扩大在华投资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已经与世界经济接轨,我们必须在国内打造“国际环境”。外资企业在华的运作中,总会遇到软、硬环境方面的问题。本刊新增“企业心声”栏目,希望外资企业将心里话告诉我们,《中国外资》将为你们呼吁,更好地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 ——编者  相似文献   

14.
在做好"稳外资"工作的同时,如何看待区域自主创新与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关系?能否找到开启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与区域自主创新互动的"钥匙"?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国际制药企业继在中国开展“生产转移”后,又开始“研发试水”,纷纷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转移其研发业务,或将其研究业务外包给中国的研发外包企业。本文在分析国际制药企业向中国转移研发业务的模式、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其转移研发业务的实质,并为我国政府、制药企业、投资和研发机构等提出了积极营造适宜的发展政策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充分利用CRO战略合作模式,加速创新药物技术的本土化产业实施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在发生经济结构升级和比较优势转换。在这一新形势下,一些外资企业出现了不适应,或转型或转移;与此同时,大量新机遇涌现,又吸引新的投资者纷至沓来。最近看到关于外商在华投资企业一些颇为矛盾的信息。一方面,一些外资企业撤资的案例风传,有人借机唱衰中国经济;另一方面,联合国贸易组织公布的2014年全球跨境投资数据中,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吸收外  相似文献   

17.
陈颐 《中国外资》2002,(10):48-50
<正> 当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在完成了把生产基地设在中国的战略部署后,便开始了对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各个运营环节进行全方位系统的大规模的配套投资。在过去几年中,外资企业迅速加快了这方面在华的配套率。如日本企业,从1991年到2000年在中国的配套率从20%上升到47%.而仅2000—2001年,其配套率就增加了10%。  相似文献   

18.
<正>3月23日,由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云南省招商合作局共同主办的"2018全国新材料企业云南行活动"在昆明拉开帷幕。来自全国的400余家新材料企业、投资机构以及政府部门齐聚昆明,共商合作,共谋发展。"新材料产业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安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将新材料列为重要的科技发展领域,纷纷抢占新材料技术战略高地。"云南省发改  相似文献   

19.
<正>借助强大制造能力和不断提高的创新研发实力,中国将成为越来越多新技术、新创意的诞生地和输出地。在跨国公司的战略版图上,中国意味着什么?在为数不少的中国人脑海中,答案是"工厂"和"市场"。但实际上,这样的认知已经落后于形势。"中国正在快速成为全球技术创新中心,是默克全球研发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来自德国的默克集团执行董事雷科曼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默克正在不断加大在华研发方面的战略布局,最近几年先后在中国设立医药研发、液晶中国中心以及投资公司。  相似文献   

20.
"共同成长"并非简单表态,而是准确表述了外企在华发展策略,即不断"深耕细作"中国市场,追求与中国经济"同频共振"。近段时间,一些美西方政客再度炒作外企撤离中国,引发社会关注。在中国的外企最近有什么举动?记者采访了部分来自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国的外资企业后发现,一批重点外资项目陆续签约落地,紧扣中国市场趋势投资布局仍然是外企负责人表达这样一个态度:企业将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