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新育 《新理财》2007,(7):12-13
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垄断是一个争议颇烈的话题。早在2004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下属公平交易局一份题为《在华跨国公司限制竞争行为表现及对策》的报告就将微软、柯达等在华跨国公司变成众人瞩目的焦点。这篇公平贸易局首次就跨国公司垄断问题发布的调研报告指出,一批跨国公司目前已经统治中国的相关产品市场,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家电业是竞争最为充分的行业,也是最不惧怕入世冲击的行业。中国家电协会副秘书长徐东生分析认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家电生产制造基地,家电产品出口逐年递增,国内市场极其巨大。从国际上来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制造业发展到今天,中国的家电业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具有良好的国际地位,出口已经成为推动这个行业稳定增长的重要动力。而且大量的跨国公司在中国采购,这些  相似文献   

3.
我国本土饮料业是一个起步晚、发展快,跨国公司与我国民族企业竞争较为激烈的行业,跨国公司与民族企业的竞争贯穿我国饮料业发展的始终。本文以中国饮料业的发展为着眼点,从数据资料和经济学理论两方面分析了跨国公司与民族企业行为;研究了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方法、策略及其影响和中国民族企业的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4.
过去的30年里,跨国公司在中国经济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世界工厂”的名片与跨国公司休戚相关。随着“廉价中国”时代的终结,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寻找新的增长点?为了更好地了解跨国公司与中国市场的关系的演化,毕马威中国深入到十几家跨国公司中国区高级管理人员中进行调研,最近发布了其调研报告《跨国公司——未来的“中国之路”》。带着对同样问题的思考,《中国外汇》采访了毕马威中国税务主管合伙人何坤明。  相似文献   

5.
欧美日韩等传统制造强国已经开始实施以数控化、智能化、物联网、无人化等为特征新一代的技术革新和工业革命,我国国务院2015年也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人口红利"为基础的低成本优势已经成为过去,多样化的市场和客户需求、相对僵持的竞争环境、不断提高的规模门槛与制造升级,日渐显示传统成本管理的局限性,目标成本管理成为企业制胜的必然选择.本文把目标成本管理与价值链模块化经营相结合,这种创新的实施办法使目标成本管理成为企业经营的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6.
一、跨国公司对华投资趋势变化的原因分析 (一)中国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近十年以来,中国持续的经济增长,引起了中国市场总量规模的扩大,这个市场的规模和容量,对于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在整个世界市场上,发达国家的市场已经是相对成熟并处在饱和的状态,要增加这一市场的份额比较困难;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相对较小,而中国这么一个庞大而且增长迅速的市场在其中尤为引人瞩目。能否迅速进入中国市场、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对增强跨国公司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成品油销售市场已经全面开放,且逐步形成了跨国公司、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成品油销售竞争格局。在这样的市场竞争背景下,成本控制成为成品油销售企业的重要竞争能力之一,成品油销售企业要重视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并要积极发挥成本预算管理中真实诱导预算法的作用。因此,本文将对成品油销售企业实行真实诱导预算法的基本原理进行阐述,进一步将分析成品油销售企业在成本预算管理工作中实行真实诱导预算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跨国公司知识产权战略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竞争,实质上是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是技术、品牌、人才的竞争.近年来,我国出口企业频频遭到跨国公司知识产权的牵制,大大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甚至被迫从某些市场退出.可以说,战略性的知识产权管理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制胜的法宝.因此,研究跨国公司知识产权战略,有助于改变我国目前的被动局面,为制定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鲍勇剑 《中国外资》2014,(21):26-28
过去,跨国公司习惯“以世界的眼光看中国市场”。从今往后,跨国企业得“以中国的眼光看世界市场”,否则难以维系在华经营。以GSK调查为代表,一系列关于跨国公司的报道显示,他们的超国民待遇结束了。从电子通讯、医药到汽车、软件行业,从三星、高通到奔驰、奥迪、微软、精工,这些昔日的明星跨国企业都被反垄断调查。在商业咨询行业,麦肯锡这样的机构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享受“首选”的品牌效应。财务审计行业也处于微妙的变化中。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几乎所有公司都直接或间接地面临全球竞争的挑战。一些公司通过固守自己熟悉的国内市场来迎接这种挑战,而另一些公司则积极主动地打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本文通过国际市场角度浅析跨国公司,分别研究了跨国公司为什么要进入国际市场,跨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后的竞争优势,以及跨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后面临的风险。研究结果有助于厘清当前跨国公司与国际市场的关系,有利于跨国公司开拓国际市场时面临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市场将会进一步开放,将会有更多的世界级跨国公司来中国发展。对于企业而言,人们当然希望更多的采用现销的方式,但由于激烈的商业竞争,迫使大量企业采用赊销的方式,进而就产生了应收账款。据资料介绍,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一些跨国公司,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高达70%,如日本日野汽车公司1978年应收账款比重为71%。除了产品质量、价格、服务、广告之外,赊销是一种有效的促销方式,但它也会给企业带来一些相应的成本,而且还要面临发生坏账损失的风险。为了谋求在中国的长足发展,跨国公司应积极适应中国的市场环境,采…  相似文献   

12.
跨国巨头已经将中国视为全球战略竞争的兵家必争之地。目前,美国最大的20家企业已经有19家进入中国,日本的20强有19强抢滩登陆神州,德国的前10强也有9家在中国落户。世界跨国巨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蜂拥而入一个国家,这在世界经济史上是罕见的。据一份对各的跨国公司中国区总裁的调查显示:中国市场大、拥有廉价的劳动力、能够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收益成本比较模型分析一般性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的模式,验证跨国公司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发展模式趋于独资化的倾向,得出作为金融业跨国公司的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阶段与趋势,进而阐述外资与中资银行合作的必然性,最后提出中资银行面对外资银行应分阶段选择合作与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14.
跨国公司的新竞争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国公司为什么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企业理论对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来源已经作了很多理论阐释。随着竞争的加剧和环境的变化,当前跨国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主要源于五个方面的强大优势。核心知识和能力形成新垄断优势垄断优势指跨国公司相对于其竞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市场及政策越来越规范,技术和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再加上近几年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房地产暴利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在这种复杂环境下。房地产企业的生存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都将与企业的成本控制息息相关,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在不同的开发阶段采取合理的成本控制措施降低企业产品的开发成本,才能形成产品的价格优势,从而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不重注成本控制的企业终将被淘汰出局。  相似文献   

16.
罗开位 《中国金融》2003,(24):16-17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经两年了。 从这两年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实践看,外资银行似乎没有像过去所预料的那样蜂拥而进,向中国市场发起全面进攻。但是,中外资银行之间的竞争、合作已经在不同领域、各个层面展开,竞争伴随各种形式的合作在暗潮涌动、日趋激烈。招商银行选择了与外资银行在合作  相似文献   

17.
顾华晔  张杰 《财政监督》2022,(17):65-67
A公司是跨国公司注册在中国内地境内的子公司,在为境外市场销售的产品提供维修服务时,未就维修发生的成本向关联方收取相关补偿,而是直接计入本公司的“营业成本”,直接加大了税前成本的列支金额。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未将上述维修成本进行纳税调整,导致少缴企业所得税。在检查组严密追踪和严格督办下,A公司及时将4.52亿元税款并6445万元滞纳金悉数上缴国库。此举严厉打击了跨国公司利用庞大的中国内地市场转移利润偷逃税款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编者的话     
《中国外资》2003,(10):1-1
<正> 外面的千方百计想挤进来,里面有些却已在收拾行囊准备离开。在很多跨国公司眼里,中国市场就是这样一座“围城”。 那些在中国市场步履维艰的跨国公司到底怎幺了?其实他们最大的敌人,事实上就是他们自己——初入中国时的快速成长掩盖了身后的阴影。而当他们刚刚扎根中国市场,高额的管理营运成本又开始侵蚀他们的竞争力,其内部公司治理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跨国公司中国之痛》试图为它们“望、闻、问、切”。  相似文献   

19.
于越洋 《中国外资》2006,(12):32-33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呼应与百动,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蕴育产生了中国民营企业这一独具特色的经济群体,在跨国资本积极进入中国的同时,本土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已经悄然占据了中国GDP50%以上的份额。面对快速发展且更为成熟的市场,面对愈演愈烈的竞争,保持着强劲增长势头的两大阵营.均在深刻思考如何更好地优化组合各种资源,扩大竞争优势,巩固竞争地位,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房地产行业竞争的加剧和房地产市场的逐步规范,房地产的价格将逐步趋于公平和透明。房地产开发企业靠过去那种高价格、高成本、粗放管理获取高额利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如何通过加强成本管理,控制成本支出,不断提高经营效益,逐步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效益型的转化,正被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所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