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陕西省2011~2015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陕西省统计年鉴为依据,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程度与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状况,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结果表明:2011~2015年,建设用地面积大量增加,园、林、草地减少;土地利用结构多样化程度呈上升趋势,土地利用结构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加,同时优势度指数降低,林地占支配地位的程度在降低;陕西省土地利用处于发展阶段,其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城市化,其中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对其土地利用变化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机制对于理解其变化特征及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比西安市2001、2016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从土地利用的结构变化、动态变化和程度变化三方面进行变化分析;利用SPSS 19.0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社会经济主要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6年西安市土地利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耕地、草地面积的下降,其中耕地和草地分别下降了16.96%和70.25%。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长15.12%和61.80%。2001~2016年西安市土地利用程度不断提升,西安市经济的发展与工业、房地产业、居民收入等息息相关,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驱动力分别是人口数量、经济发展、城市化。西安市应继续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保障重大战略用地的基础上,增加城市绿地、林地等具有较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土地的数量,推进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科尔沁左翼后旗2009-2017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以及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模型,分析了该旗将近九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9-2017年,科尔沁左翼后旗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草地及林地为主,其中耕地、城镇用地、交通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林地、草地及其他土地面积下降,而园地和水域用地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前,县域小城镇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显著表现为城乡建设用地不断扩张。本文以GIS为手段,分析了都匀市2009-2017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结果表明,都匀市城乡建设用地在9年间增长较快,但在全市土地面积中仍然占比较低;都匀市城乡用地结构以村庄用地为主,但建制镇用地在研究区间增长最快,结合信息熵、优势度分析得出都匀市城乡建设用地结构整体利用合理;都匀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上呈现出一中心、两副翼和四周点状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以天水市近年四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指标与研究方法分析空间变化特征与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天水市生产空间缩减,生活、生态空间扩张;农业生产用地综合转移面积最大;工矿生产用地动态变化最为明显;土地利用程度各区县总体格局不变;人为因素中规划与社会政策、人口数量与分布和自然因素中高程坡度、水文气象、资源分布对空间格局、变化方向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9~2014年新疆石河子市土地利用数据及相关统计资料,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幅度、转移方向、变化速度、利用程度等多方面分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对影响土地利用现状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河子市耕地面积最多,占地区总面积的40%以上;2009~2014年,石河子市耕地、林地减幅较大,而交通运输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幅较大,主要转移特征为农用地向建设用地转移;石河子市的土地利用程度呈不断上升趋势;经济发展、人口因素、宏观政策等是影响该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石河子市土地利用演变特征的研究,可为地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宋涛 《黑河学刊》2011,(11):9-11
土地利用各种类型变化错综复杂,各驱动力相互联系、彼此制约对土地利用产生驱动。濮阳市土地利用之所以发生变化,是因为驱动力在变化,导致驱动力变化的原因包括人口、经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动态地把握驱动力系统,是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动力源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建设占用耕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后备土地资源的匮乏导致了浙江耕地特别是新增耕地质量的下降,补充耕地的"上山下海"加大了生态退化的压力,浙江的土地利用体制客观上加速了农地非农化的进程,建设用地保障矛盾突出,违法用地现象增加。需要从改革土地利用体制、增加市场调节机制、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等入手,提高土地集约使用程度,以解决浙江土地持续利用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基于临安昌北山区2010、2015和2020年土地利用监测数据,根据行为主体的主观用地意图为“三生”用地划分依据,依据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等方法测度昌北山区10年间的“三生”用地演变特征。结果发现,该地区10年间土地利用处于缓慢发展的阶段,但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不断增加,尤其2015年后人类活动干扰输入的负熵流明显增加,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水平较低,昌北山区的土地利用系统内部结构向无序方向发展。究其原因,与当地工矿业用地扩张、盲目追求生产发展有直接关系。工矿业生产用地的增加会使土地利用系统内部结构无序发展,林草生态用地的增加可以使系统内部更趋于有序状态。分析结果为科学地调节昌北山区“三生”用地关系、探索“三生”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之路提供基础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10.
对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研究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生活生产中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利用清涧县2010~2013年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基于ArcGIS10.0软件生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图,对土地利用变化基本特征进行分析;构建清涧县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指标体系,利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清涧县土地利用变化受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显著;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大,且具有较为显著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城镇村、工矿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增速较快,水域、林地减速较快。  相似文献   

11.
土地是人类从事生产活动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土地的利用程度和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发展状况。文章以南宁市青秀区下辖的伶俐、南阳、刘圩、长塘四镇的土地利用结构为研究对象,在搜集有关数据的基础上,对四镇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专题地图的绘制并进行分析,最后认为未来该四镇的土地利用结构中,林地将稳中有增,耕地有所减少,水域面积不变,建设用地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2.
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以1990年和2007年Landsat TM遥感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陇西县10年来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幅度、空间景观特征、方向与转化过程。结果表明:1990—2007年陇西县耕地、草地和林地面积大幅减少,建设用地、园地和未利用土地显著增加,土地综合利用程度下降;景观变得破碎,土地利用的多样性增强;土地利用主要转化形式是耕地、草地和林地转化为未利用地以及耕地和未利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3.
陆晓波 《魅力中国》2010,(16):49-50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人口增长、粮食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异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的日趋激化,全球性变化研究领域逐渐加强了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的研究。目前,我国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较为深入,研究成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既受自然因素的制约,又受社会、经济、技术、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且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综合性。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一些有代表意义的学者观点,分别从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因素、驱动机制及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模型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归因,以乌伦古河流域为研究区,以Landsat遥感分类数据、水文气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通过对2002年和2017年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分析,获取了15年来乌伦古河流域绿洲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利用土地动态度、贡献率、转移矩阵等动态变化模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以及驱动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5年来,乌伦古河流域土地利用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其中耕地增加显著,主要由未利用地和草地转化而来。林地、建设用地以及水域呈小幅增加趋势,而草地、未利用地面积有所缩减,这与城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致的。影响研究区土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有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其中,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宏观政策调控对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基于土地利用转移流、土地利用活跃度等土地利用变化测度指标,对江苏沿海地区1990、2010年土地利用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沿海地区土地利用转移流集中于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占区域土地利用转移流总量的34.72%,连云港和南通的土地利用转移流更为集中,而盐城土地利用转移流较为均衡;(2)从土地利用活跃度来看,江苏沿海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活跃度的顺序为未利用地建设用地水域林地滩涂湿地耕地;(3)受到沿海岸段类型和开发利用方式的影响,江苏沿海三市各土地利用类型活跃度差异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山北坡经济带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地缘关系与战略地位极其突出,但近年来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草地被大面积开垦,土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等。本文通过对天山北坡经济带2001年-2004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阐明了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驱动力因素,从而为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制定有关土地政策和调整计划提供借鉴,也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城镇建设用地扩张是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与政府规划决策的主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以贵州省都匀市为例。根据都匀市2009~2013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总结了都匀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张规律,运用灰色模型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并依据都匀市城市总体规划与重大工程建设,对都匀市未来城镇建设用地扩张方向与规模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文献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对近五年来马鞍山城市建设用地情况的趋势分析,总结当前建设用地利用现状.选取了建设用地率、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建设用地闲置率三个指标对土地的集约利用进行了评价,并运用定额指标法和实际用地过程中土地利用情况,分析建设用地的潜力,结合当前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及潜力研究,综合提出挖掘土地潜力和加强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以真正实现马鞍山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9.
生态用地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城镇规模日益扩大,城镇生态用地数量急剧减少,生态服务功能严重退化等生态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以西宁市2000、2010和2015年三期的Landsat TM影像数据为基础,在GIS、ENVI等技术支持下,进行图像及数据处理,运用遥感地学分析法、GIS空间分析法,从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等方面对生态用地的现状、时空变化过程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近15年研究区的生态用地总面积持续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增长较快;生态用地中耕地和林地的变化最显著。该研究以期为合理规划和保护西宁市生态用地提供参考,并为完善高原城市生态用地演变及驱动力的研究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0.
沈涛 《湖北经济管理》2013,(24):156-157
国外方面,本文对土地利用调查、土地集约利用、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国内方面,本文从城市土地利用的相关研究、对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评价方法研究、对土地利用效率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对影响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诸多因素的研究等方面对其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