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中国国际收支一直持续双顺差。它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压力、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减弱、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巨额外汇储备风险加大等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双顺差的成因可以从分析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状况得出。具体既有历史原因,也有体制和政策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991年以来的中国国际收支状况表明,除1992年、1993年、1998年之外,其余各年份的国际收支均处于“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的“双”顺差格局。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应该处于“一顺一逆”的状态。本文着重介绍分析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至今关于“双顺差”的代表性理论和观点,归纳学术界所提出的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本质和主要原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总结对于双顺差的研究的主要进展,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国际收支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中国国际收支一直持续双顺差。它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压力、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减弱、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巨额外汇储备风险加大等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双顺差的成因可以从分析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状况得出。具体既有历史原因,也有体制和政策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金融经济(湖南)》2009,(6)
近一年来,中国增持美国国债的动作从没间断。根据日前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09年3月末,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达到7679亿美元。再创新高,仍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者。这意味着,今年3月份中国再度增持了237亿美元美国国债。 相似文献
5.
6.
国际收支双顺差下的中国货币政策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特别是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的流动更加充分、迅捷,跨国公司出于比较经济优势和在全球配置资源的战略需求,把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从发达国家转向了新兴市场国家,而把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留在了本国。这促成了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对欧美市场的贸易顺差。在这种国际生产力布局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中国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外贸结构和以直接投资为主的利用外资的方式,使得中国处于制造业的终端,承担了许多亚洲国家的转移顺差。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双顺差产生的根源、后果及相关福利损失。其次,本文对中国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余额的演进前景进行了展望。随着中国货物贸易顺差的相对下降、海外投资净收益的可能恶化、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规模的上升,以及资本账户下证券投资与其他投资规模与波动性的增强,未来几年内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状况有望显著缓解。最后,本文讨论了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收缩的政策涵义,特别是对美国国债市场、人民币汇率、央行冲销行为以及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等问题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8.
9.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青 《金融经济(湖南)》2009,(2)
自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都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本文通过对我国1994-2007年的双顺差现象的分析,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方面阐述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产生的由来。在充分肯定双顺差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关注国际收支长期持续的双顺差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并针对双顺差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段青 《金融经济(湖南)》2009,(1):24-26
自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都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本文通过对我国1994-2007年的双顺差现象的分析,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方面阐述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产生的由来。在充分肯定双顺差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关注国际收支长期持续的双顺差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并针对双顺差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对美国国际收支持续的双顺差现象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以1985—2010年的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了两个顺差的形成因素,并验证了其原因可能存在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经常项目顺差的形成主要与人民币汇率、居民收入及居民储蓄率有关,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主要与人民币汇率和外商直接投资有关,并且影响两个顺差的因素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对美国国际收支持续的双顺差现象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以1985—2010年的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了两个顺差的形成因素,并验证了其原因可能存在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经常项目顺差的形成主要与人民币汇率、居民收入及居民储蓄率有关,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主要与人民币汇率和外商直接投资有关,并且影响两个顺差的因素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来自于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两个不同的项目,而最终对中国内外经济金融运行产生综合性影响更大的则是由于双顺差而形成的储备资产。所以,本文拟用外汇储备代表国际收支这一综合性的概念,通过分析中国国际收支的成因及影响,进一步研究各种因素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双顺差产生的根源、后果及相关福利损失。其次,本文对中国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余额的演进前景进行了展望。随着中国货物贸易顺差的相对下降、海外投资净收益的可能恶化、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规模的上升,以及资本账户下证券投资与其他投资规模与波动性的增强,未来几年内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状况有望显著缓解。最后,本文讨论了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收缩的政策涵义,特别是对美国国债市场、人民币汇率、央行冲销行为以及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等问题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我国持续双顺差现象是一种收支状况的失衡,是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矛盾。本文通过直观的最新的统计数据,主要分析2006年到2009年的国际收支状况,重点剖析双顺差的原因、影响及其对策,和改善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袁问民 《金融经济(湖南)》2006,(4):23-24
一、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状况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指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自1994年至2004年11年间,除1998年资本与金融项目产生小额逆差外,其他年份该两项目均为顺差(表1).1994年人民币对美元大幅贬值,此后J曲线效应显现,经常项目顺差经过1995年的短暂逆差后开始回升. 相似文献
18.
中日两国都是当今世界国际贸易的大国,自1994年,中国的国际收支一直处于双顺差,而相反,日本基本上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状态。通过分析两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得到两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的差异,从而寻求解决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从国际经验看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之“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金融研究》2008,(9)
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性的、显著规模的经常账户顺差与金融账户顺差并存局面。不少国内学者对这个"双顺差"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不同的解释。本文认为,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首先是一个汇率体制问题。根据国际经验对各国近年来汇率体制与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近年持续出现国际收支双顺差,说明我国国际收支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失衡,其结果是储备资产被迫大幅增加,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削弱。比较分析国际上一些国家在持续双顺差下国际收支管理的政策与措施,研究其经验与做法,合理吸收其中的有益成分,对提高我国外汇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