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宏福  刘国锋 《魅力中国》2010,(15):162-162
针对价值量的相关计算这一高频考点和易失分点,我们本着授人以渔的想法,结合多年高三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进行了初步的归纳总结,把设计价值量计算问题的思路归纳为三部曲,并以近年高考原题为例,做了分析、总结。谨供同仁在今后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参考。  相似文献   

2.
余传贵 《南方经济》2002,(10):29-31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和价格水平决定商品的社会需要量,从而决定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收入和价格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商品的效用值决定商品的社会需求量和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内含的使用价值量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概念的起源和前人研究成果的追溯,文章在土地利用类型归并的基础,引入安徽省各县域土地变更调查数据成果,进行以县域为单位的生态服务价值量评估,最后对结论进行剖析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风险价值量VAR(value at risk)的测算方法对金融机构实时监测其风险资产的迫切要求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随着巴塞尔银行风险监管委员会对风险价值评估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对各签约国越来越紧迫的要求,各国金融机构开始逐渐将资产的风险监管系统建立在VAR方法的基础之上。本文使用广义的条件异方差GAR CH模型构造VAR的计算与检验,不仅给出了GAR CH在现代金融理论中的又一个应用,也为VAR的新计算方法探索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5.
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综合线损率并列为电网企业的三大核心指标。因此,文章研究的建立一套完整的闭环管理体系是确保电网企业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赵晓霞 《特区经济》2009,(9):298-299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是以带来新的生产要素和增加企业预期收益为目的经济活动。论文通过分析人力资本投资以及效益的特性分析,运用人力资本投资价值函数公式对企业人力资本价值进行分解、量化和综合测评。为实现人力资本合理的收益分配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7.
孟敬  夏沛 《科技和产业》2023,23(22):142-147
新能源发电项目的投资建设是构建清洁低碳、绿色高效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撑。本文针对新能源发电项目投资决策评价问题,采用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包含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熵权法(entropy weight method, EWM)确定指标权重,建立基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 TOPSIS)的评价模型,经IEEE 39节点系统的算例测试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综合衡量影响新能源发电项目投资的各指标因素,可为新能源发电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白云区2014年林业自然资源资产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白云区2015年林地年度变更数据,按照试点确定的评价方法开展白云区林业自然资源资产价值量评估,测算出白云区林业自然资源资产的经济价值量、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和社会价值量。  相似文献   

9.
根据电网企业投资研究现状,对比现有的研究方法,对电网企业投资策略的制定展开了全面的研究。同时,综合考虑社会、经济、人文、技术等需求因素,结合电网企业自身运营效益,提出了全面合理、经济有效、高效可控的电网企业投资动态反馈与决策理论的思路及其应用优势。投资策略的全面动态优选管控研究可以在电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率,提升投资效益,有效支撑电力行业的科学发展,提升电网企业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推动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政府投资项目越来越普遍,因此就需要对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进行评价。文章首先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构建了DEDM评价方法,不仅提高了专家评价的准确度,而且将非量化指标量化,为包含客观指标数据及主观评价因素的复杂绩效综合评价提供了新研究思路。最后以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的8个实验室为例,给出数值算例,运用该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并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刘强 《特区经济》2006,(1):198-199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层次。本文根据主体的不同,将价值观分为员工价值观、企业主价值观、企业价值观,并详细阐述了三者的关系。根据分析得出,企业必须将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建立先进的价值观,才能获得企业、个人的双赢。在价值观的统一过程中,必须重视沟通。  相似文献   

12.
闫雪晶  王金菊 《特区经济》2005,(11):343-344
关于价值类型的种类,理论界观点很多,代表性观点有两种:一种是将价值类型分为现行市价、重置成本、收益现值和清算价格,这是我国理论界关于价值类型的比较早的具有代表『生观点。另一种观点则是根据《国际评估准则》总结归纳的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这种观点成为目前评估理论界的主流观点。但这种关于价值类型划分的观点经常遭到质疑,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李庐 《特区经济》2007,226(11):292-294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由追求会计利润最大化向为股东创造价值的增值转化,在这一转化过程中,经济附加价值(EVA)应运而生。经济附加价值(EVA)与企业价值管理相结合产生了企业价值管理的新模式。为了有效利用这一理论,首先,要明白EVA的涵义、重要性,及其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寻求企业发展的最佳模式;其次,利用经济附加价值(EVA)分析和利用现金流量、资本成本、竞争优势等驱动要素增加企业的价值;最后,以EVA为基础构建系统的、富有效率的价值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余敏  武一 《特区经济》2005,(11):62-63
一、市盈率的实证分析对市盈率度量的简单方法是算术平均和加权平均,其中加权平均法有股权加权平均法和市值加权平均法,由于其难度和工作量太大,本文根据研究目的,以算术平均法加以粗略计算。由于股票市场价格与每股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市盈率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之中,为考察方便,特  相似文献   

15.
陈松  刘东辉 《特区经济》2007,225(10):265-267
本文论述的TSR(Total Shareholder Return)模型以折现现金流(DCF)为理论基础,全面分析了用来测量公司价值及业绩的主要参数,包括销售额、利润、资本成本、资产报酬率及自由现金流等,并综合利用了净现值(NPV)、内含报酬(IRR)和VAR风险分析等投资分析工具,有效地衡量了公司的内在价值和分公司或事业部(Business Unit)的业绩,并约束了公司经营者规划的公司远期战略目标及制定的各项计划符合股东的利益。本文就TSR技术的决定因素和模型的建立展开论述,并简要说明了此模型对上市公司价值及业绩分析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张晓伟 《特区经济》2006,(11):153-154
有关文献只提及ETFs的套期保值功能,并未深入研究。本文将重点探讨ETFs产品为什么能够用以套期保值,并讨论其套期保值操作的应用:①在规避个股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如何进行个股的非系统性风险投机;②分散化投资组合利用ETFs进行套期保值的策略定位。  相似文献   

17.
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种特殊商品 ,注意力具有其价值和使用价值。这种可以量化的概念价值 ,因乘数效应的作用 ,能得到高度膨胀 ,产生正向或负向的倍增效应。  相似文献   

18.
冯志宏 《特区经济》2007,(3):182-183
市场经济既是一种经济行为,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所以,它既具有功利价值,又具有文化价值。市场经济的文化价值:一方面,表现为它对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表现为其自身的伦理价值。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关系的契约化,使得反映这种关系的市场文化表现为契约文化。作为市场经济独有的文化形式,契约文化包括契约信念、契约意识和契约制度3方面内容,它们共同体现了市场经济的深刻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写完上面的主文,我对自己以往的认知产生了迷惘:冯仑到底是个什么人?商人?企业家?慈善家?思想家?时尚玩家?似乎是,又似乎不全是.冯仑示人的脸谱太多,以至于有人戏说,无法对他的形象作一个清晰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Due to the pervasive nature of value chains, an increasing amount of imported intermediate components and raw materials from other countries are entangled in Taiwan's exports to Mainland China. This circumstance leads to odd across-trait bilateral trade amounts and surpluses favorable towards Taiwan. The purposes of this paper are applying Johnson and Noguera (2012) to extricate value-added exports earned by Taiwan from China and Wang, Wei, and Zhu (2013) to decompose Taiwan's gross exports to China into various meaningful components. The two issues are related to trade in value added and value added in trade. Specifically, the former explores the value added embedded in the source country's exports to the absorbing country as final demand,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ose goods ar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rriving at the absorbing country. The latter only looks where the value added is originated regardless of where it is ultimately absorbed. We show both concepts aim to measure a country's value added from its trades, but from different angles. Each has its own distinct meaning. They are related, but not completely the same.The inter-country input–output (ICIO) table used in this paper comes from the 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 (WIOD) (Timmer et al., 2015 and Dietzenbacher et al., 2013).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aiwan's export values to Mainland China shrink by 64.3% when bilateral trades are measured in value-added terms. Furthermore, Taiwan's trade surplus toward China also decreases by 65.2% under this measure. From the viewpoint of value added in trade, the share of value added in Taiwan's gross exports to China continued to decrease and reached 50.9% in 2011, while the components of foreign value added and double counted terms kept growing in recent ye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