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污染场地调查是针对土地污染工作治理的前期工作,是确定土壤修复方案的重要基础。只有准确、真实地确认土地污染情况、污染物种类和污染物性质等,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治理土壤污染,才能保证土地后期进行科学合理的再利用。本文在介绍污染场地调查工作的基础上,主要分析当前污染场地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希望对今后污染场地调查工作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粗放型用地模式,不仅无法实现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更造成了大量无法恢复的污染用地。同时,被污染土壤的污染种类和污染程度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对污染用地进行实地调查,人们要采用更为专业且全面的调查方法。本文对上海浦东新区某污染场地的土壤及地下水调查进行了探讨,可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珠三角地区某工业企业场地为调查评估对象,依据相关技术导则和规范,开展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状况的初步调查研究.第一阶段调查结果显示,地块内历史上可能存在污染源,需要进行第二阶段现场采样调查.其间采用专业判断和系统布点相结合的方法在地块内布点,设置11个土壤采样点和3个地下水采样点,共采集39个土壤样品和3个地下水样品....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磷石膏堆放场地周边土壤重金属锌、铅和类金属砷的污染特征,笔者在该场地中进行土壤和地下水采样并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场地内土壤砷、锌和铅污染主要集中于T19、T20、T21、T28、T29和T30采样点处,As的超标程度和超标率远高于Zn和Pb,且As、Zn和Pb相互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As、Zn和Pb的地累积指数均值均在0~1,调查场地内土壤整体处于轻-中度污染状态。水浸出毒性研究表明,土壤As、Zn、Pb的水浸出浓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大而降低,在100~300 cm深度的土壤中超过修复目标值,且As在700~900 cm的深度也超过修复目标值,土壤物化性质、历史污染状况以及地下水作用共同影响了重金属在垂直剖面上的分布。因而,本调查有助于在土壤修复时根据土壤局部污染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5.
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对《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4)在应用中存在的污染源定义与调查范围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初步认为,导则应该进一步明确关于场地环境调查的污染源定义,对"污染类型、污染状况和来源"等要求做出明确的说明;场地环境调查的污染源应该是所有向场地内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场所、材料、产品、设备和装置等。另外,导则要求周围区域的范围应由现场调查人员根据污染物可能迁移的距离来判断,在实际调查中实施的难度较大,应该明确规定,调查范围以场地为主,并包括直接相邻单位的场地和根据场地具体情况判断出有较高环境风险的其它有关区域。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某典型化工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方案,采用Topsis方法、实验室模拟、现场调查等方法,按照既定的修复目标对污染场地的最佳土壤修复方案进行确定。根据上述试验方法,确定了一套最佳的土壤修复方案,使得土壤中的Cd、苯得到去除,去除率基本接近预期。异位化学淋洗方案实施后,Cd、苯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14%和70.50%,与预期结果相接近,说明这种修复方案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面临日益严峻的形势,其中污染场地中最为严重的污染物就是氯代烃和芳香烃。这类污染物不仅毒性大,且降解难度大。因此,本文分析了我国氯代烃芳香烃复合场地污染现状,概述了氯代烃芳香烃复合场地调查与修复技术,并提出了优化该修复技术的几点建议,以期为我国氯代烃芳香烃复合场地调查与修复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污染场地的环境调查是进行场地污染修复与污染治理的重要基础,关于污染场地的环境调查成为各国的研究热点。本文探讨了污染场地环境调查中二次污染的污染物来源及危害,分析某污染场地环境调查中关于二次污染的防控措施,从顶层设计、强化技术和实时监测等方面提出相应的二次污染防控思路和防控措施,以期为污染场地的二次污染防控工作提供相应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大量工厂不得不关闭或搬离郊区,遗留大量受到严重污染的土地。本文以某有机化工厂场地为研究对象,在污染识别的基础上,制定调查采样方案,利用GC/MS等检测土壤和地下水中重金属、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总石油烃的含量,并分析其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分布特征,然后根据场地污染情况研究场地的修复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浙江制革企业退役场地A和B为研究对象,本文对场地内不同区域土壤样品进行采集与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铬和六价铬是制革企业退役场地的特征污染物;土壤中六价铬占总铬比例为1%左右,远小于铬渣污染地块中六价铬占比2.0%~33.3%;废水处理区等生产区域的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是场地污染调查与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概括了国内外场地地下水污染特征,从制度、技术、经济、场地信息完整性以及各方重视程度等方面分析了场地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存在问题及原因。进一步明确场地地下水污染调查阶段划分及主要目的和任务,对比研究了地下水污染评价指标筛选及评价方法的适用性,为场地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及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污染场地的数量和规模比较大,这些场地占据大量的城市土地资源,严重影响城市发展。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是使这些土地资源实现循环利用的重要环节。但是,土壤修复项目实施期间可能会形成多种类型的环境破坏与污染,人们需要借助环境影响评价来有效控制二次污染。本文分析了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要点,为修复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与科技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场地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加剧,这就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下,人们必须高度重视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作,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社会和谐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本文就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有效的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14.
我国重金属污染情况较为严重,造成大量土地无法使用,极大地浪费了土地资源,因此重金属污染场地治理应作为我国修复污染土壤的重点对象。本文从修复技术与场地保护两方面入手,分析了重金属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问题。人们应顺应绿色与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向,选择最科学、经济的重金属污染地土壤修复技术,以推动我国重金属污染修复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5.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植物修复技术以其投资少、不破坏场地结构、不引起二次污染等优点,成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与重建的研究热点。本文对土壤重金属来源形态、重金属植物修复模式、重金属超累积植物研究进展进行了分类、归纳与总结,为更好地利用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集某砷污染场地土壤样品,使用粒径分离+药剂淋洗组合技术对不同程度的砷污染土壤进行模拟工程修复试验,评估不同方法对砷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小试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保障了现场土壤修复效果的稳定性。试验有助于确定最经济有效的组合工艺,选择最佳药剂组合和配比,指导现场土壤修复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风险评估已成为场地环境调查和修复中间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国家和地方层面也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技术规范文件以指导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以场地风险评估的工作程序为主线,依次对国家和地方技术规范文件确定的技术路线和主要工作内容的异同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完善我国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方法体系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部分污染场地是工业生产或矿业活动所致。当前,我国污染场地种类较多,此情况的出现与我国工业企业和矿业的建设时间及其生产历史有紧密联系。其中,部分污染场地属于历史遗留问题,部分是近几年产生的。当前,我国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尚处于初级阶段,修复技术和修复制度都需要不断完善。本文探讨了当前污染场地出现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当前我国污染场地的主要类型,并寻找有效措施来修复土壤环境,在恢复我国生态环境、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促进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修复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钢渣作为一种二次资源,可实现资源化利用,但目前钢渣利用率较低,已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本文结合某钢渣资源化企业场地环境调查数据,分析场地内堆存钢渣、土壤以及地下水的污染特性,为钢铁企业场地环境治理提供参考。经检测,钢渣样品pH严重超标,均大于11.83;土壤的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以及重金属等45项常规检测指标均未超标;地下水中,除pH、肉眼可见物和耗氧量外,其他指标均优于地下水Ⅳ类标准。  相似文献   

20.
环境分子诊断技术可以应用于污染场地特征识别、修复方案可行性评估、效果监测和修复终止等污染场地环境管理过程,以探明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降解机制,确定不同污染来源,弥补传统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方法的不足。该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典型代表是有机单体同位素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本文阐述了环境分子诊断技术的分类和适用性,分析了基于环境分子诊断技术的污染场地环境管理过程,以推进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