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满足老年人精神生活对倡导“积极老龄化”的当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虽然这方面关注度比较低,但是一些学者对此做了一些研究。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当前老年人精神生活方面的问题,比如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内涵、老年人精神需求特点、老年人精神生活分类研究、满足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对策等进行梳理,希望对老年人精神生活在全国范围得到重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的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精神健康能够反应老年人的生活和福利水平,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在积极老龄化的视角下,从家庭代际支持出发,关注我国农村老年人的精神健康状况,发现子女提供给父辈的经济支持、照料支持以及情感慰藉有利于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徐州地区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将会对徐州地区的社会发展起到重要影响作用。文章通过调查,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等对养老院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三个方面的分析,得出提高徐州地区养老院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对策,以期对徐州地区养老服务业的良性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西部农村老年人经济保障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中国老龄科研中心2006年中国城乡10%老年人口状况追踪抽样调查数据(西部农村部分),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了客观经济保障(制度性与家庭性)、家庭关系(孝)、健康(自评健康)、人口社会特征(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经济自评)等因素对老年人经济保障主观自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子女是否孝顺的评价、经济状况自评对老年人经济保障自评的影响显著,子女孝顺评价高、经济状况自评好对老年人主观上的经济保障自评信心具有显著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的增加,一些老年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能。农村失能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基于 2014 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调查数据,利用二元 Logistic 模型,从个人特征、健康水平、照料状况和医疗保障四个维度,探讨农村失能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为建立健全养老保障制度、建立完善的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服务体系以及确保农村失能老人基本医疗有保障提供参考,从而有效提高其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其中农村老龄化程度更深,且面临着经济水平发展较低及社会化保障不足的困扰,导致农村养老问题更为严峻。文章从积极老龄化的视角入手,强调农村老人应积极主动参与保障,建议从养老文化,健康养老,老年教育,老年志愿者四个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农村现有资源,促使农村老人晚年幸福养老。  相似文献   

7.
8.
工作满意度问题日益成为经济学关注的问题。工作满意度对预测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工作稳定性和主观幸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了澳门居民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就业部门、年龄、教育、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都与工作满意度有相关关系,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收入满意度、同上司关系满意度等。  相似文献   

9.
谢伟 《发展》2014,(4):84-85
本文以积极老龄化为视角,分析大陆居家养老的实践探索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多元化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愈加明显,老年人的幸福感不仅代表着个人,更牵动着整个家庭甚至社会的发展.本文以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为主题,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身体状况、收入状况、家人陪伴、受教育水平是影响乌鲁木齐市老年人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建议政府、企业与社会各界进一步提高对老年人需求的关注,采取积极的措施,进一...  相似文献   

11.
12.
This paper presents measures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for a sample of 81 peasant farmers in the low‐income region of Côte d’Ivoire. DEA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compute farm‐level technical efficiency (TE) measures. The analysis reveals average levels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equal to 36 per cent and 47 per cent respectively for the CCR ( Charnes et al., 1978 ) and BCC ( Banker et al., 1984 ) model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ubstantial gains in output and/or decreases in cost can be attained given existing technology. In a second step analysis, two‐limit Tobit regression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 and various farm/farmer characteristics. From a policy point of view, an important conclusion stemm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our sample is that family size, membership to farmer's club or association and the origin of the farmer are the variables found to be most promising for action. Th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policymakers should fost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rmal farmers’ club or association by building the capacity of the farmers. Our analysis also supports the argument for public sector involvement in the provision of information on labour force management to peasant farmers as a means to improve efficiency levels, and thus household inco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