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但制造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同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文章利用CES生产函数和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法测算了1995~2009年中国与美国制造业技术差距,并对技术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测算结果表明,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在1995~1998年期间出现短暂缩小,但1999~2009年期间技术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从分行业看,中国的资源、能源等垄断性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同美国的技术差距较大,而消费品制造业同美国的技术差距较小。利用分行业数据实证研究表明,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信息通信技术和制度环境,特别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制度改革并未有效促进信息技术进步进而缩小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在中国加入WTO后显著缩小了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中国的人力资本积累并未有效缩小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而且,随着人均GDP的上升,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并未呈现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但制造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同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文章利用CES生产函数和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法测算了1995~2009年中国与美国制造业技术差距,并对技术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测算结果表明,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在1995~1998年期间出现短暂缩小,但1999~2009年期间技术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从分行业看,中国的资源、能源等垄断性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同美国的技术差距较大,而消费品制造业同美国的技术差距较小。利用分行业数据实证研究表明,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信息通信技术和制度环境,特别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制度改革并未有效促进信息技术进步进而缩小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在中国加入WTO后显著缩小了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中国的人力资本积累并未有效缩小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而且,随着人均GDP的上升,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并未呈现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3.
前一阵媒体广泛转载了波士顿咨询集团(BCG)发布的关于全球制造业成本竞争力的研究报告,指出中美制造业成本差距仅剩4%,已是微乎其微。笔者联想起一位对浙江经济深有研究的领导两年前写的一篇关于中美制造业成本比较的调研文章,从八个方面比较了在中美投资办厂的成本,结果中国仅在人工、折旧两个方面占优,综合成本还略高于美国。看来,国内制造业成本优势不仅加速让位于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的工资水平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人民币也不断升值,这些原因都有可能削弱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竞争优势。测量和评价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是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的评估其国际竞争力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本文探讨了从1998-2016年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变化过程,并与美国、欧盟、东盟等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中国制造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具有相对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并进一步指出如何继续保持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1998~2006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FDI对制造业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FDI有利于缩小我国制造业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FDI缩小制造业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的原因在于其能够更多地拉升制造业中低收入行业的相对工资,该作用在东部地区要大于中西部地区;FDI能提高制造业的相对工资,但这种作用在不同地区是有差别的。因此,FDI虽然缩小了制造业行业间的工资收入差距,但是客观上扩大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制造业的工资收入差距。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些缩小制造业行业间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对外贸易对行业绩效的影响,通过选择价格成本差距衡量行业的绩效,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进口贸易对我国市场竞争程度较高行业的价格成本差距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市场竞争程度较弱的行业具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国内行业市场竞争程度越弱,进口贸易的负面效应越大;而出口贸易的扩大对我国制造行业的价格成本差距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要紧的是摆脱配角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业的迅速崛起已经并将继续改写世界制造业版图。作为全球排名第四的制造业大国,中国有可能在未来5年里超过德国和日本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制造业大国。如果说,20年前,西方工业资本家还可以对中国制造的产品不屑一顾的话,那么今天,包括西门子、三菱、IBM 在内的西方工业巨子已经开始把中国同行视为一股颠覆性的力量。人们很难预测,中国制造业"制造"的神话何时才能谢幕。不过,中国制造业取得的炫目成就并不能掩盖其与世界一流制造业强国之间的巨大差距。现阶段中国制造业仍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逐渐成为中国的出口基地和制造业生产基地,工业制成品出口极大地拉动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文利用中美数据分别计算了中美两国间贸易成本、垂直专业化指数和中国制造业的空间基尼系数,并实证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美两国间的贸易成本不断下降,中国对美贸易的垂直专业化指数逐渐提高。贸易成本的下降和垂直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空间基尼系数的扩大,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加剧了中国制造业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9.
莫德格 《中国经贸》2011,(10):37-37
2009年,中国飞机制造业的产值超越了日本升至亚太区第一位,销售收入达到131亿美元,但是从产品结构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民用飞机制造所占比重仅占30%,这与我国快速增长的民机需求有很大差距.虽然经过十几年的转包生产,我们的制造水平已经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在原料研发,管理水平,产业供应链的成熟度方面,仍然有着较大的差距.企业主要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从事简单或中等复杂程度的零部件加工和组装的工作,所以长期以来我们的航空航天器制造业都呈现很大的贸易逆差。本文以人民币长期小幅升值为假设前提,从价值链,成本结构,市场参与主体等角度,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飞机制造业的中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10.
增加值贸易统计数据可以克服大量重复计算问题,有效反映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真实面貌。文章基于增加值贸易视角对Novy(2013)的研究框架进行拓展,并使用2016版的国际投入产出数据测度了中国制造业贸易成本。结果显示,与传统贸易统计口径测度的贸易成本相比,增加值贸易统计口径测度的贸易成本有效揭示出中国制造业贸易成本整体呈下降趋势,同时在国别(地区)和部门层面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虽然全球价值链分工优势、经济因素和加入WTO对中国制造业贸易成本均具有抑制作用,但是抑制程度会因制造业部门的技术高低而存在差异。为此,中国制造业需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通过提升竞争优势和技术水平来削减贸易成本,深化国际分工与合作,实现全球价值链层次的攀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