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归分析显示,自评健康和经济状况自评显著地正向影响西部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自评,自评健康、经济状况自评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提高作用;积极老龄化战略框架中的保障因素和参与因素对西部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1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围绕"多代同堂是否增进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这一问题展开分析.研究发现:(1)家庭同住人口数量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呈负向关系,即家庭同住人口数量越多,老年人越倾向于不幸福;(2)同住孙子女数量和同住重孙子女数量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向关系,而同住子女数量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3)与子女配偶同住会显著降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4)与城市相比,家庭同住人口数量对乡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显著.因此,适当引导并加以控制家庭同住人口数量对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羽 《特区经济》2012,(9):278-280
目的从北京市老年人保健品服用状况的视角入手,初步了解我国老龄产品产业发展状况。方法本文运用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北京地区)的数据对老年人关于保健品的服用情况做以分析,从人口学因素、老年人自身状况因素等角度进行交叉分析,旨在从老年人保健品服用状况出发,探析我国老龄产品产业发展的状况。结果北京市老年人的保健品服用率一直较低,对于年龄、地区、教育程度、身份、经济状况、慢性病、自评健康和生活满意度的交叉分析统计学显著。结论在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市场潜力巨大,应该了解老年人的选择心理,正确倡导是我国老龄产品产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 GSS)2013年的数据,从社会分层的不同标准试析青年这一群体文化消费受到的影响。利用多层回归分析发现受教育水平、个人收入水平、家庭年收入水平等客观社会分层变量和自评家庭经济地位、阶层意识等主观社会分层变量对青年文化消费存在显著影响。同时性别、年龄、民族、婚姻、政治面貌、居住地等个体人口特征能更为显著的解释青年文化消费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老年人的居住问题得到广泛关注。文章采用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对样本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所在地区等方面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对影响农村老年人与子女居住意愿的因素,建立Logit模型。实证研究结果发现,57.2%的农村老年人愿意与子女一起居住;年龄越小、家庭年收入越多、子女越少的老年人越倾向与子女同住;并且,老年人与子女居住意愿存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6.
中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老龄化将对社会发展的多个层面造成深远影响。在老龄化带来诸多问题之际,却广泛的出现了"啃老"现象。老龄化遭遇"啃老",会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而上海既是经济繁荣、思想开放的国际化都市,也是国内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所以本研究以"啃老"对于上海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主题,采用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方法,探究"啃老"如何影响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研究对象为上海市退休老人。研究发现:1.老人解决了温饱,物质有保障的前提下,主观对经济的评价更影响幸福感。2.子女经济独立深刻影响老人主观幸福感,不独立子女的"啃老"直接降低老人幸福感。3.在力所能及时,帮助子女料理家务或照顾孙辈,老人不认为是"啃老"。  相似文献   

7.
家庭结构小型化背景下,家庭养老逐渐弱化,由此对中国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文章以多维贫困为例,试图从家庭养老的角度对中国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展开研究。首先从理论上探讨空巢老人获得家庭养老资源变化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然后从老年人的视角,利用2009年与2011年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追踪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为克服内生性的影响,采用滞后因变量回归(LDV)考察基期的居住形式在下一期的影响,实证检验了是否空巢所获得家庭养老资源差异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空巢增加了生活满意度维度的贫困发生率,降低了收入和健康维度的贫困发生率,综合作用下空巢并没有显著增加老年人多维贫困发生率,且该影响存在显著的城乡、性别和年龄差异。对影响机制分析发现,空巢通过影响老人的经济和非经济支持获得作用于老人贫困:子女的经济支持和配偶的非经济支持保障了空巢老人免于陷入收入和健康维度贫困;子女的非经济支持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老人生活满意度维度的贫困。这意味着在养老资源有限情况下需更多关注独居空巢老人,在鼓励子女关爱老人的同时,还可以鼓励老人通过社会参与弥补缺失的精神慰藉。文章为理解中国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2011年、2013年和2015年共三轮CHARLS数据,分析了农村老年人丧偶对其健康的短期影响、影响异质性和影响渠道。结果表明,丧偶降低了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水平、日常活动能力及认知能力。异质性分析表明,丧偶对农村女性和70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的负面影响更大。本文重点从精神状况、经济状况、社会交往和健康行为四个方面分析丧偶影响老年人健康的渠道。结果表明,丧偶增加了农村老年人精神抑郁、降低其农业劳动参与率、食物支出和独居概率,增加了他们的社会交往活动,但这对抽烟、喝酒等健康行为没有影响。丧偶后老年人精神抑郁状况与其健康恶化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参与农业劳动和社会交往与健康恶化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缓解丧偶对农村老年人健康冲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肖琴  王迎乐 《科技和产业》2020,20(12):200-204
利用CFPS2016的横截面数据,分析了老年父母提供家务支持对子女家庭二胎生育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老年父母帮忙料理家务会显著提高子女家庭二胎的生育率4.9%,进行工具变量再检验系数增加至7%,且具有稳健性。其次,老年父母提供代际家务支持对儿子家庭二胎生育的影响大于女儿。最后,农村家庭的代际家务支持对子女生育二胎的影响大于城市家庭的影响。从代际家务支持影响子女家庭二胎生育状况的角度,验证了老年人的家庭价值,也从侧面说明老年人提供的代际支持是提高生育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中国老龄科研中心2006年中国城乡10%老年人口状况追踪抽样调查数据,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在控制了个体的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及其经济状况、健康相关特征与老年人的住房与居住状况后,考察了一般通讯工具的拥有(电话、手机等)对老年人亲情交往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自变量"通讯工具的拥有(电话、手机)"对老年人亲情交往频率的影响显著,一般通讯工具的拥有(电话、手机)对老年人亲情交往频率具有增强的作用,拥有一般通讯工具(电话、手机)的老年人亲情交往频率高于没有通讯工具的。即:拥有两种通讯工具的老年人亲情交往频率是没有通讯工具的2.368倍,拥有一种通讯工具的老年人亲情交往频率是没有通讯工具的1.279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