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应用生产函数模型研究了江苏省盐城市郊区精养鱼池生产要素投入量的组合和产出量的对应关系。适当降低放养密度,增加粗饵料投入量,适度增加轮捕次数和增氧机械动力并提高机械利用率,适度增加活劳动投入和提高精细管理水平,是在现有放养条件下增加鱼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江苏如皋1988-1992年麦田套作的春玉米生产中7个投入要素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生产要素是化肥、劳动用工和种子投入量(密度)。进一步对化肥与产量之间的生产函数分析表明,将化肥投入量由目前生产上的13.1公斤,提高到18.7公斤或17.1公斤,将分别达到最高产量或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根据生产函数和生产要素及产品的价格,建立各生产要素边际产值等于其边际成本的联立方程组,就可得到各生产要素的最佳经济投入量。  相似文献   

4.
第八讲成本的性质与行为厂商为生产产品而支付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即是成本。厂商所决定的生产量,以及他愿意提供的销量,都要看价格与成本的关系而定。价格与成本的关系不只是支配厂商的产量,而且也影响厂商对于新事业的创造或旧事业的清理。因此,在讨论生产者选择理论时,必须引进成本概念,并描述各种成本如何随产量变动而变动。  相似文献   

5.
运用生产函数原理,分析投入产出间的数量关系,适当配合资源和分派利用资源,借以提高经济效益。(一)一种可变生产因素时的情况1、最高产量时的投入量设一元生产函数为:Y=a+bX-cX~2 (4) 求该生产函数最高产量时的投入量,即求Y最大时的X值,欲使Y达到最大值,应使上式的一阶导数,即生产因素X的边际产品为零:  相似文献   

6.
对土地的利用达到一定深度和广度时,人们就会发现土地报酬的变动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土地报酬递减。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前提是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在一定的土地面积上,一个可变的生产要素同其它投入量不变的固定生产要素配合进行生产时,如果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则产量的变化先是递增然后转为递减。这里指的是投入与产出的实物量变化,不涉及二者的价格变动。“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提出由来已久,首先是由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杜尔哥和英国安特生分别同时提出的,此后得到比较广泛的引用。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  相似文献   

7.
一、生产函数的一般性质生产函数是表示投入与产出量之间技术关系的数学模型。每个企业都有一个生产函数。生产函数的形式决定于每个企业的技术状况。不同企业,不同产品的生产函数可以有千差万别。经济理论分析及生产实践表明,当一种投入量变动,而所有其它投入量都保持不变时,生产函数变化的一般规律是:随着变动投入量的增加,总产量先以递增速度(即边际产  相似文献   

8.
第六讲均衡价格与供给函数均衡价格西方经济学的微观分析是从价格和产量的确定入手的。价格一般来说是两种力量决定的:一种力量是与商品的需求有关;另一种力量与生产成本和供给有关。我们在讨论这两类力量的交互作用如何决定均衡价格与产量之前,先着重分析这两类力量本身的运动规律。在前几讲中,我们介绍了有关消费者选择的理论,包括需求概念,需求函数,需求弹性,边际效用学说及消费者行为理论等。现在,我们将转到介绍生产者理论。包括供给函数,供给弹性,产量行为,成本分析以及规模报酬原则等等,在系统介绍生产理论之前,还  相似文献   

9.
应用生产函数模型,研究了淮北市郊区土壤中氮磷投入量的组合和产出量的对应关系。适当降低氮肥投入量、增加磷肥投入量,是当地小麦增产的关键,在当前土壤肥力条件下,氮磷投入比,以1∶0.9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三、确定生产因素之间的最佳配合比例 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需要投入多种生产因素。当增加某一生产因素的投入量,可以减少另一生产因素的投入量且仍能维持产品生产量不变时,我们说这两种生产因素的生产能力之间具有替代关系。由于不同生产因素有着不同的边际产量和价格,因而不同生产因素的组合其费用也不同。这样就需要考虑不同生产因素的最佳配合比例,以便用最小的成本去生产等量的产品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微观因素影响棉花生产波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微观主体的农户行为入手,利用C-D函数对历年来中国棉花生产的波动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农产品价格的变化会带来农作物经营结构的调整以及产量的波动,化肥投入量的增加对棉花单产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可比劳动价格的变化对单位面积劳动投入量影响明显,20世纪80年代以来技术进步对棉花单产的增加影响十分明显,自然灾害的影响能通过农户对非受灾农作物的集约经营得到部分抵补.文章最后指出改善微观基础才是提高宏观有效供给能力的关键,并从农产品价格、投入要素价格、技术进步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促进宏观层面棉花增长潜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第十二讲要素价格与所得分配生产要素是厂商用来从事生产的“投入”。在这里,厂商是买主,而个人或家庭作为要素所有主则是卖方。厂商对要素单位所支付的价格构成个人用以购买消费财货的主要所得来源。因此,要素价格的决定和所得分配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成本函数生产厂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总是企图在要素价格一定条件下,对生产规模和要素投入的组合作出最佳选择,以期得到最小成本。因此,成本分析是影响生产者选择的重要方面。一般情况下,成本变动受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成本与产量构成函数关系;另方面,成本又受要素价格,技术状况和生产效率管理效率的影响。在研究厂商的经营决策和成本变动的关系时,往往将价格、技术、效率的变动视为已知资料或参变量,而不考  相似文献   

14.
第四讲边际效用递减法则上一讲我们介绍了需求函数和需求弹性的概念。然而,需求与价格的函数关系,只得到经验数据的支持,我们还必须从理论上进一步分析消费者所作购买选择的依据,以探讨消费者行为的合理性。构成消费者购买选择的依据有三:(1)假定消费者追求需要的最大满足。(2)假定消费者的所得有限。(3)假定边际效用随商品拥有量而下降。这三个假定互相依存,缺一则不能解释消费者行为的合理性。然而,这三者中需要着重解释的是边际效用递减法则。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2006年、2008年和2010年全国13省(市)733个冬小麦主产县的生产数据和近地面臭氧浓度数据,通过超越对数形式的小麦种植利润模型分析了臭氧污染对中国冬小麦种植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地面臭氧浓度增加对冬小麦产量和种植收益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臭氧平均浓度每增加1单位,全国冬小麦将减产80.81万吨,造成6.17亿元的农户利润损失。随着近地面臭氧浓度升高,短期内农户将会采取减少生产要素投入量等行为以适应臭氧污染对粮食种植收益的不利影响,从而加剧臭氧污染的减产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应的农业和环境政策以缓解近地面臭氧污染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进行农业生产函数分析时,常常用到边际平衡原理,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生产者可以获得最大的纯收益。可是在某些情况下,如在农业技术经济评价试点中,需要考察单位劳动消耗下的纯收益(主要是成本利润率)水平,那么这时的最佳资源投入量应当如何确定呢?还有,在暂时不知遭农产品价格的前提下却想知道最大成本利润率时的资源投入量是多少?上述两种情况,运用边际平衡原理是无能为力的。为此,我们寻求了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仅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技术进步对社会持续发展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供给取决于要素投入量和函数关系,即生产技术.增加产量可以通过提高要素投入也可以通过改善技术水平来实现.现实中很多资源要素是不可再生的,随着其存量的下降价格在不断攀升,导致生产的资源瓶颈.今天,增加产量更多的是依靠技术创新来实现的,风险投资正是市场条件下完成这一过程的"推进器",是推动高科技向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这一点从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相似文献   

18.
技术进步对社会持续发展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供给取决于要素投入量和函数关系,即生产技术。增加产量可以通过提高要素投入也可以通过改善技术水平来实现。现实中很多资源要素是不可再生的,随着其存量的下降价格在不断攀升,导致生产的资源瓶颈。今天,增加产量更多的是依靠技术创新来实现的,风险投资正是市场条件下完成这一过程的“推进器”,是推动高科技向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这一点从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相似文献   

19.
农业生产函数就是用代数方程式去模拟农业生产中投入量和产出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由于土壤、气候、品种、物质投入、技术和管理水平等等生产条件千差万别,因此,不可能用一种形式的代数方程去描述各种条件下的农业生产的特征。本讲将介绍农业生产函数中常用的一些代数方程式,说明它们各自所具有的特性,并指出其适用的范围。一、一元生产函数的代数方程式  相似文献   

20.
前人在数量经济学研究中,对生产要素与生产成果的内在关系描述上,虽然建立了各种类型的总生产量生产函数,但主要局限于劳动、土地和资本的三维空间中。现代工业发展证明“管理”已成为生产的第四要素,把管理作为生产要素引入生产函数的研究,揭示其在生产过程中的量化规律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在对“管理要素”性质分析的基础上,对管理要素在C-D函数中的表现形式进行逻辑和数学推导,结论是:“管理要素”在C-D函数中对生产成果的作用是通过人的劳动生产率、单位资金产值率和人均资金装备率实现的;有效的管理提高三指标的效果,从而提高商品产量,无效的管理会消弱三指标的效果,从而减少商品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