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面对西部业已脆弱的生态环境,如何贯彻区域可持续发展理念,是西部大开发乃至我国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课题。笔者认为,实现西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建立和实施绿色会计制度,本文就此作些分析和说明。一、可持续发展理论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系统地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各种负面效应,尤以生态环境的污染与恶化最为突出。与此同时,为了得到以前的生存条件而不得不增加的额外开支并没有增加人类的福利,相反降低了人类的福利,而且生态环境恶化的结果由非受益者(受益者为生态环境恶化的制造者,如排放“三废”的企业)来承担。因此,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带来人类福利的同步增长,若以牺牲生态资源来支撑经济增长,则经济不可能持续发展。3.西部大开发应贯彻区域可持续发展原则。由于历史原因,西部多为欠发达或不发达地区,并且与东部发达地区的...  相似文献   

2.
效益论与发展观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问题是人类社会的核心问题之一,人类发展观的演进过程就是人类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是既矛盾又统一的.随着对效益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人类发展观先后出现了“经济增长发展观”、 “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才可能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3.
人类创建了农业 ,农业也培育了人类 ;只有农业持续发展 ,人类社会才能持续发展。中国是农业大国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将是对人类的杰出贡献。科技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缓资源压力的巨大作用 ,决定了中国农业要在其弱质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紧紧依靠科技。本文在分析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难点及农业科技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对策。  相似文献   

4.
一、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认识上的飞跃可持续发展是在80年代针对由于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根据联合国的建议,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基础的发展”,实质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协调,杜绝以牺牲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谋求一时经济增长的做法。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滚滚流动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之同步的还有对地球母亲、人类自身的伤害。当今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人口膨胀,耕地锐减,森林过量采伐,水土流失,大气污染,水危机,资源短缺,核污染,臭氧层的空  相似文献   

5.
国际金融危机风暴过后,一场以新能源革命和低碳经济为主的新一轮绿色浪潮开始席卷全球,为传统的“绿色经济”理念注入了新内涵并将成为环境与发展领域不可逆转的趋势。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探索低碳发展之路不仅符合世界能源“低碳化”的发展趋势,而且也与我国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在“五个文明”建设的新时代,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增长动能不足、发展机会不均等、收入差距高位徘徊、资源耗减加速和环境污染加剧等严重约束。要破解这些约束,须在理论上对传统的经济增长理念进行拓展和创新。文章首先梳理了经济“绿色增长”、“包容性增长”及“包容性绿色增长”理念的发展脉络和研究进展,然后综述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动能接续转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综述结论表明,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是中国在新时代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公平、资源节约和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增长模式;虽然对中国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及“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一定成果,但现有文献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现有研究虽然对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进行了理论探讨,但对其概念的逻辑结构并未达成共识,也没有文献构建中国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理论分析框架,对中国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新旧动能转换进行探索的研究更是一片空白,因此该研究领域存在较大的可拓展空间。基于该领域的现有成果和发展动态,提出了可进一步拓展的研究方向:要深入探析“包容性绿色增长”概念的逻辑结构,探讨中国经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理论基础、理论逻辑和内外部条件,分析关键...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突破瓶颈的重要途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应立足本国国情,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步入这种良性发展轨道,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成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对外贸易作为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通过结构调整实现内涵型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重新规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促进环境与发展的协同进步;其目标是创建高度发展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21世纪正确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相互关系的根本发展战略,为了实现这个战略,应实施资源节约;建立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产权制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制订和实行适当的产业政策;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三个认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进入人均GDP达1000美元的转折时期,我们要坚持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抛弃“增长至上”、“GDP崇拜”的狭隘情结,就要搞清一个区分(经济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区分);承认一个限度(承认GDP的限度);寻求一个新途径(寻求“低价的经济增长”和走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