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调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调控都是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基本经济职能 ,两者在产生的具体原因、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出现的时间、实施机构、实施手段、实施方法、调控对象、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失效的原因、与产业政策的关系、对经济自由的影响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 ,但两者也具有多方面的相互联系 ,明确两者的关系对规范政府政策、规范政府行为和政府有效地履行经济职能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首先分析了宏观经济调控与市场调节的联系,认为两者的目的、客体上是一致的,而在主体、作用等方面则存在差异。在分析宏观经济调控和市场调节关系的基础上,从原苏联经济改革失败出发,分析了需关注的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3.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概念 第一,宏观经济是相对于微观经济而言,是经济的全局。全国有全国性的全局问题,一个省、一个地区、一个市甚至一个县都有全局性的问题,从经济角度来说,也就是说都有一个宏观经济问题,所以说,宏观经济管理有全局性的和多层次的特  相似文献   

4.
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中国经济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下出现的新一轮增长高峰已经过去,政府已经意识到依靠出口导向和以牺牲环境、大量消耗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具有可持续l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重心,牺牲一部分经济增长必是“转型”所付出的代价。我们认同只有经济结构调整到健康的轨道上中国经济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已经成为“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内经济工作的主基调。  相似文献   

5.
市场的天然缺陷使得政府对经济宏观调控成为必要,通过现代西方国家成熟的宏观调控比较,希图对中国的过渡经济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试论宏观经济调控李连城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计划管理的实现形式,也是整个经济运行机制的一个主要环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建立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一)所谓宏观经济调控,就是以国家为主体,从社会偏好和长远利益出...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经历了三次时间集中、规模和力度较大的宏观调控,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综合运用,宏观调控艺术不断增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主要作用是弥补市场缺陷,烫平大的经济波动。当前,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经济与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也应进一步提升,应进一步增强宏观调控的权威性、精确性、可预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要努力构造宏观政策得以有效实施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8.
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要收到好的效果需要一定的条件,即调控目标要准确,找到经济增长的均衡区间,避免不一致性;建立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能够对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做出适应性的反映;建立统一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健全的市场机制;把握好宏观经济调控的有利时机;要选择好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掌握好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或政策的运用力度;掌握好宏观经济调控手段或政策持续时间;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要有有效的市场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9.
文章深入分析了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宏观调控政策,主要围绕四个方面的内容展开:首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两个重要目标:一是GDP增长7.5%,一是CPI控制在4%,这表明政府淡化经济增长,增大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决心和政策方向。第二,现行的金融结构和金融体制基本上是国有大金融主导的,同时国家又不承认民间金融的合法性,造成许多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因此,当前的货币政策和金融体制需要进一步放松管制。第三,政府收入快速增长与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下降形成矛盾,实现公共财政真正走向公众的目标还需要更多的政策调整和改革。最后,当前中国的体制现状是政府太强、社会太弱及市场扭曲,因此未来改革的方向可以概括如下:约束政府,壮大社会,回归市场。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吴超 《经济纵横》1993,(9):21-25
<正> 我国的经济在经历了去年的高速运行后,今年上半年又持续呈现高速运行的态势,整个经济运行从总的来看是积极的,主流是好的。但大量的统计资料和经济现象表明,“瓶颈”约束强化,主要资源的使用趋于极限,国民经济的各个环节矛盾尖锐。为了避免国民经济的大起大落,使经济以较高的速度稳定发展,当前必须要加强对宏观经济的管理与调控,并审慎地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关于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宏观调控有各种政策,其中最主要的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通常是指政府根据宏观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的基本方针、准则和措施.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和实施的,有关货币供应和流通方面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相似文献   

15.
16.
17.
2021年是中国宏观经济持续复苏的一年,呈现出“前高后低”、“结构分化”和“压力加剧”的特征。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总体稳定、外资外贸的景气持续、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向好以及全面小康目标的顺利完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在疫情期间的持续复苏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和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极端天气的出现、大宗商品价格的高企、宏观经济政策的快速常态化、房地产和碳减排等结构性调整政策的同步实施、金融风险的控制以及平台整顿引发的社会舆情变化,使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自2021年第二季度起持续上扬,经济复苏进程有所放缓,负向产出缺口有所扩大,前高后低的态势明显放大。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十四五”规划全面落实、新发展格局全面布局的一年。一方面,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将部分延续2021年宏观经济复苏的动力和基础;另一方面,在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协调体系再调整以及“十四五”规划全面落实等因素的作用下,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将得到极大缓解。但值得注意的是,如何在结构性政策与总量性政策、逆周期政策与跨周期政策之间寻找到新的平衡依然面临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8.
从现在我国的经济形势来进行判断,总体上来说是比较好的,我国完全能够对通货膨胀进行有效遏制,让经济软着陆得以实现,人民币是否进行升值,或者跨行资本流通的管理如何进行操作,逐步变成我国财政管理当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2023年是疫情影响消退与经济秩序归位的一年。中国经济的核心任务是实现宏观经济恢复性增长和微观基础深度修复,进而重返扩张性增长轨道。不同于以往经济周期,在经历了三年疫情管控后,本轮中国经济复苏需要经历社会秩序与交易修复、资产负债表修复、常态化扩展三个不同阶段,而且在阶段转换上也可能会遭遇阻碍。当前中国经济复苏正处于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换的关键期,这既是中国经济复苏的恢复性增长期,也是各种潜在风险显化和矛盾的集中爆发期。本文对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对复苏过程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风险挑战进行了研判,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