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范围内各界的关注.成为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焦点问题之一.将环境问题与贸易问题关联来改善越境污染的思路就是利用贸易合作的丰厚利益来维系环境合作的脆弱结构.其局限是改变了原有贸易博弈的支付函数,从而影响贸易合作的稳定性.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与环境的关联博弈中更应该立足于眼前利益,立足于贸易合作,并着眼未来,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环境管制标准,推动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与欧盟合作历史的回溯分析以及利用“囚徒博弈”理论分析模型对中国与欧盟开展经济合作的分析,提出了在现有经济环境和国际贸易框架下,中国与欧盟开展全方位经济合作的必然性的观点,从而进一步提出,应当继续坚持和开展有效的交流和合作,以应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  相似文献   

3.
中东欧国家在“一带一路”和“17+1”(因希腊加入时间短,本文数据统计未将其纳入——编者注)合作框架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东欧国家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更是欧亚国家与中国贸易的联系通道,自古就承担着“丝绸之路经济带”过境地区的重要角色,是中国从陆路通往欧亚的必经地区。而超越地缘政治博弈合作理念的“一带一路”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平台的“17+1”作为国家间的新型合作模式,更是应对当今世界经济所面临的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与挑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战略联盟的合作博弈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模型 在博弈模型中,根据全体局中人的支付总和是否为零,分为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根据局中人是否合作,博弈可分为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人们谈到博弈论,一般都是指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博弈方的行为相互作用时,博弈方能否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如果能,就是合作博弈,否则,就是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如何分享合作带来的剩余。非合作博弈强调的是个人理性,个人最优决策,其结果往往是低效率的甚至是无效率的;合作博弈强调的是团体理性、效率、…  相似文献   

5.
走贸易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立足长期,稳定发展的需要。在现阶段由于贸易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低、环境管制不严等原因,我国经济贸易发展与环境之间凸显了一些矛盾。如何科学合理地解决这两者之间不协调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本文结合中国经济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从市场及宏观政策两方面解释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本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先是按照竞争博弈和协调博弈的脉络来对非合作博弈与复杂网络的形成领域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论述,之后对近些年涌现的外部性和不完全信息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给予了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立足于权衡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之间的冲突与协调,基于环境责任与经济责任融合审计视角,考虑审计机关与政府机构负责人在此方面的信息不对称关系,构建多维博弈模型进行建模分析。多维博弈考虑了两个维度之间的策略相互影响等因素,揭示的问题更加深刻和丰富。在多维博弈分析基础上提出的“审计机关应重视审查政府机构负责人的履职情况;降低审计机关的识别成本,提高审计监督能力;加大对履职不当的政府机构负责人的惩处力度,降低违规可能性;提高政府机构负责人履行两种责任的协调能力,降低其履责成本;提高政府机构负责人尽职履责的预期收益”等措施有助于推动融合审计的实施,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兰迎迎  张华  马超 《物流技术》2023,(9):66-68+128
针对我国电子废弃物分散性大、回收主体缺乏合作与监管、消费者环保意识较差所导致的环境污染严重、回收效率低下的难题,对环境NGO监管电子废弃物线上线下的三方回收合作开展了研究。首先对三方博弈主体进行演化的基本假设并进行模型构建,然后求解演化博弈模型并进行稳定分析,最后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引入环境NGO参与监管能有效促进电子废弃物的线上回收与线下回收合作,解决回收难的问题,进而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9.
梁军花 《现代企业》2004,(10):43-43,26
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原国有企业改制而成,其中相当一部分采取了主体上市,原企业改造成母公司(集团公司)的模式。由于治理结构中的种种缺陷,这些公司同原集团公司之间往往会利用关联交易盈余管理来进行利益转移和传递,从而给广大中小投资者带来无尽的风险和损失。这种利益传递方式的背后反映的是一种非合作的“智猪博弈”。博弈本质决定了相关各方的行为模式,同时也为关联交易的规范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伴随城市的快速扩张,其对土地的强烈需求加剧了生态廊道的环境承载和控制压力,目前人们在理论上是高度认同要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但是在具体的城市开发实践过程中又往往造成对环境的极大破坏.就其实质上来讲,城市的生态廊道的建设问题其实也就是如何对城市带土地进行利用的问题,为此,形成了多方面的利益主体,对土地利用问题展开了博弈.立足于此,文章进一步引入博弈论的相关理论,深入探讨现状博弈存在的问题,将其概括为博弈各方地位不平等、封闭零和博弈导致冲突加剧、博弈规则缺失导致非合作均衡状态三个方面.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思路及相应的措施、管理方法,以期引导城市生态廊道问题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关系愈来愈紧密,两国是相互依存的。中国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时日本也是仅次于欧盟和美国的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外资来源地。文章从两国的经济环境、贸易的紧密关系和产业等方面阐述双方的合作关系。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文章立足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变化趋势,对贸易便利化政策及其理论的演进进行分析,根据中韩贸易合作的现实基础及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等,探讨贸易便利化对中韩两国未来经贸合作发展的影响及前号。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国与欧盟合作历史的回溯分析以及利用"囚徒博弈"理论分析模型对中国与欧盟开展经济合作的分析,提出了在现有经济环境和国际贸易框架下,中国与欧盟开展全方位经济合作的必然性的观点,从而进一步提出,应当继续坚持和开展有效的交流和合作,以应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  相似文献   

14.
在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和经济增长迅速的同时,中国也面临着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贸易自由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构建和完善我国的环境规制来促使贸易自由化与我国环境保护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增长,我国社会上的企业数目已经不断的增多,这使得市场上的供应链不断增大,企业间的合作也不断的增多。本文将对基于战略管理视角探讨供应链环境中企业间合作的博弈行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陈瑾  卢小祁 《企业经济》2023,(9):127-138
中俄两国均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中俄之间的旅游贸易日益频繁,两国互为旅游客源国及旅游目的地。进入新发展阶段,继续深化中俄之间的旅游合作,是加快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纽带和桥梁。通过梳理中俄旅游合作三大阶段发展历程,总结了两国旅游合作领域的主要成效,深入探究了中俄旅游合作面临的问题症结。据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完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升级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加强旅游品牌宣传推广、合作开发国际旅游市场、优化旅游贸易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7.
刘长梅 《活力》2006,(5):77-77,79
加入世贸组织四年多来,伴随着我国经济贸易政策与世界经济一般规则的接轨,企业发展的空间日益扩大。但是,立足于世界市场,部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弱仍是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鉴于此,我们必须深入探讨新形势对企业管理带来的冲击、机遇和挑战,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实施管理创新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TRIPS协议在GATT的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的达成,知识产权问题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突出,成为当代国际科技与经济合作的基本环境条件之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正积极地对外开放、引进外资,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在多层次全方位开展的涉外经济活动过程中,特别在引进外资中,产生了大量的有关保护知识产权及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的问题。如何提早发现并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我们能否在引进外资中确保自身经济安全与实现经济利益的关键问题所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引进外资主要表现为引入外国的资金或技术(专利…  相似文献   

19.
越南是近年来东盟各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国家,其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迅速,已逐渐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越南加入世贸组织,其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越南的经济与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存在差异,并且在产业结构,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方面都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如何结合越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合理调整泛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促进对越南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增加对越南的投资,并通过越南再加强与东盟其他国家的合作,将对泛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朝刚 《物流技术》2010,29(9):107-111
立足于大规模定制供应链合作的特点,构建了一个符合大规模定制供应链合作的绩效评价体系并设计了相应指标的量化方法。特别提出探讨了合作稳定性、产品定制度、物流协调、需求响应速度等几个与大规模定制供应链合作的特征有较大关联的指标的定义及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