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小企业失信于商业银行是造成如今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源,而使得中小企业贷前隐藏信息,贷后偏离合约规定,发生违约行为又是取决于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分别从贷款发生前和贷款发生后的两个方面,研究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博弈,并提出创建全面的信息网络、提高违约惩罚成本以及引入物流金融做贷款担保等方式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难题,促成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共赢。 相似文献
2.
3.
公共信用信息的征集共享是当前陕西省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公共信用信息征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从信用政策法规建设、陕西省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平台金融融资模式选择以及公共信用信息征集共享激励机制设计三个方面对陕西省公共信用信息征集长效机制的设计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5.
与经济资源一样,信用也是一种稀缺资源。交易双方只有形成了良好的信誉机制。才能以较低的成本进行交易,授信方才愿意为受信方提供更多的信用服务,形成更多的社会信用资源。一、信用资源有效供给机理和信用机制的博弈分析首先,提出建立以下三个模型的一般假设。一是博弈的参与方为授信方A(银行) 和受信方B(企业),企业分为Bg(信誉好的企业)和Bb(信誉差的企业)两种类型,且银行和 相似文献
6.
7.
徐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8,(11):59-62
中共十五大提出了“抓大放小”的国企改革战略抉择和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改革思路。1997年,产权改革、资产重组、企业兼并、股份制改造、资本市场发展等等产权改革,已经在相当大的规模上展开。一切标志着我国新一轮的国企改革已经开始启动,其核心即产权改革... 相似文献
8.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关键是股份制改造,通过股份制改造来优化产权结构,提高经营效率,确保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定。但是,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与改革之后的道德风险。分析通过上市引入外部资金的改革模式下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提出引入金融中介的解决办法,并从博弈论的角度讨论该办法实行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信用问题与中小企业融资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信用角度出发,建立博弈模型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了分析。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交易的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并存,造成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因此,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解决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虽然可以部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但其自身也存在着许多弊端。所以,本文认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关键在于解决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增强企业的诚信观念,对失信企业实行惩罚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资信评级机构的收费模式进行了经济学分析,认为由于声誉机制的作用和信息交易中搭便车因素的影响,中小型评级机构只能够对投资者收费,大型评级机构才可能采取向证券发行人收费的模式。中国的资信评级机构从历史信誉和公司规模都是中小型机构,采取对证券发行人免费评级、向投资者收费的模式是当前我国评级机构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征信机制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信贷可 获得性的作用机理,并以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企业基本信息、财务信 息、商业信用信息等各类信用信息对中小企业信贷规模和融资成本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中 小企业基本信息对信贷可获得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信贷规模影响不显著。企业财务信息、 商业信用信息与贷款可获得性、贷款规模、融资成本支出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14.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信息经济学角度讨论了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接着对信息不对称导致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形成的内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基于风险识别、风险预警、科学运营、风险内部分散、风险内部转移、风险内部补偿等分目标,构建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的内部控制机制的整体架构,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科学化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最直接原因不是信息不对称、融资担保制度缺失以及信贷管理模式滞后等外部因素,而是中小企业自身的失信行为。征信系统通过信用约束机制,改变银企博弈收益矩阵,从而使中小企业在收益最大化条件下自觉守信,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运用基于有限理性假设的演化博弈理论,对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下地方政府和保险机构行为进行分析,得到了地方政府和保险机构同时分别支持和积极参与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的参数条件,进而得到了涉农信贷与保险耦合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条件,并给出对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银行挤兑危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国际主流经济学的博弈分析方法,对一般商业银行、形成声誉的商业银行及有国家隐形担保的国有商业银行挤兑问题的分析可以得出:防范及化解银行挤兑危机必须打造强势银行、构建银行声誉机制、以存款保险制度\"赎买\"国家声誉等.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等创新场景的不断涌现和市场对征信服务的需求日益高涨,征信市场出现的新业态、新形式、新需求对中国人民银行征信服务与管理职能的履行提出了新的挑战.挑战主要表现为企业征信机构违规经营、征信系统“曲线接入”并引发投诉、征信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有待提升等.基于此,从履职视角提出如下建议:中国人民银行应继续强化... 相似文献
20.
从诺斯概括的制度变迁一般理论出发,评述这一理论最新的发展,即引入制度变迁的主观博弈过程和进化博弈过程.同时分析各种思路的假设前提,强调在解释现实的制度变迁时,应该注意假设与现实的一致性,指出与中国现实相对接近的制度变迁理论是强制性制度变迁理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