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春霞 《商业研究》2005,(24):171-173
金融营销的竞争日益激烈,金融产品作为一个商业银行竞争的支点,它的营销策略也日益受到银行业的重视。金融产品的特点、生命周期、竞争环境、金融产品的市场定位、金融产品的营销队伍的建设均是制定商业银行产品营销策略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个行业之前的竞争方式逐渐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银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需要提升自身的贸易融资服务水准,随之供应链金融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需要从核心企业入手,研究判断整个企业的供应链的问题,并通过灵活应用金融产品和服务,切实解决好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本研究就供应链金融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并探讨供应链金融融资的模式,以便促进银行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赵建志  谢合明 《商》2012,(23):14-14
银行的资产、负债、中间业务均来源于客户,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由原来的产品竞争转变为对客户的竞争。面对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金融市场环境,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是商业银行维护客户关系和挖掘客户潜力的重要方法,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迈克尔·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结合甘肃农村商业性金融的竞争环境,对甘肃农村商业性金融竞争结构进行分析,认清甘肃农村商业性金融的竞争态势,希望能对商业银行的三农金融发展有所启示,从容应对纷繁变化的行业环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薇 《现代商业》2014,(24):204-205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市场竞争力也变得越来越强,而金融经济作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主要的利润收入也从原来的依靠存款和贷款的利益差这种单一的模式,变的更加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增加商业银行的收入,就必须要要对金融产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创新,以此来增加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的采取措施,促进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张畅 《消费导刊》2013,(8):40-41
产品创新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螂竭动力,也是商业银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的基本保障。本文将尝试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产品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探索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运营以及金融环境的稳定与发最。  相似文献   

7.
金融环境对企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金融环境优化应持续有效地进行。在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内外部都对金融环境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从金融环境现状出发,探讨金融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金融环境优化的政策建议,以期为营造更好的金融环境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金融投资是企业经营获利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受市场环境、人为操作等因素的影响,金融产品的收益往往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如果企业不能提前采取有效的风险识别和防控策略,容易给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负面影响,严重情况下甚至宣告破产。因此,面对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企业在进行金融投资时,必须要了解各类金融产品的风险特征和风险成因,从而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保障金融投资安全。  相似文献   

9.
金融产品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拥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前景,不同的金融产品是银行金融服务个性化的体现,是一家银行的特色甚至是重要标志。正因为如此,金融产品的竞争也相当激烈。商业银行如果要在这一市场提升自身市场占有率,就必须强力发展金融产品业务。本文就除储蓄以外的银行现行推出的金融产品为出发点,先探讨了我国金融产品的发展和市场,然后对各银行的金融产品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未来发展的方法和建议,以期对商业银行制定金融产品的发展战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黄晶 《商场现代化》2020,(2):128-129
互联网金融以互联网为背景应运而生,为人们的消费和支付带来了更多的体验,金融产品和支付方式更加灵活化。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壮大,互联网金融业务也在向外延伸,开始向传统银行的业务领域不断扩展,对我国的银行造成了一定的竞争和威胁,面对如此竞争,商业银行也要积极地创新,本文主要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商业银行竞争对策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孟丽娅 《商》2014,(20):104-104
金融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这其中金融监管在一系列金融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现阶段金融全球化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我国各金融行业面临着全面的外部开放环境以及国际化金融产品的强有力竞争,在对我国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创新的同时相关的风险也大大增加了。为此,我国的金融监管模式也继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以便于推动我国金融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对江苏省金融发展与江苏省工业制成品竞争优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定量分析金融规模、金融中介以及贷款期限三个金融发展指标对江苏省总体工业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和高技术产品的RCA指数的作用,文章认为,金融深化和金融中介有效的促进了江苏省工业制成品竞争力的提高,特别是金融中介的发展对于提升高技术产品竞争力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和发展动力。目前,中部地区农村存在着金融生态环境欠佳、人才资源匮乏、金融机构资金不足、金融产品及服务单一、金融机构少且缺乏有效竞争、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不能满足当前农村经济多样化的需求。中部地区政府应强化政策支持,拓展资金来源,加强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和自身发展,创新和丰富农村金融产品,进一步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加强金融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以促进中部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个人理财服务是社会财富增长催生的金融产品,它其实就是一种财务策划。本文将应用行业竞争分析模型,探求商业银行开展金融理财服务来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使中间业务成为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的战略重点。正确认识中间业务,解决好中间业务在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地位,是现阶段大多数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经济欠发达地区商业银行仍旧把金融服务类业务作为中间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向,从而导致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低、产品创新能力不足。所以,经济欠发达地区商业银行应合理有效地控制经营成本、不断加强金融产品创新的同时,加大力度对中间业务的发展管理体系进行管制,并且不断引进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的金融人才。  相似文献   

16.
如何预防我国实体经济“脱实向虚”,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文章以2007—2020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我国银行业结构竞争视角,着重探究并检验银行竞争加剧对实体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文章发现,整体上银行业竞争的加剧显著抑制了实体企业金融化,且该效应是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强化银行作为“大债权人”的外部监督机制的双重路径实现的。进一步地,文章从微观产权性质、中观外部制度环境以及宏观货币政策三方面进行异质性检验,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制度环境较差地区的企业中,银行竞争的抑制效应更显著,而货币政策未能与银行竞争达成协同效应抑制金融化。文章的研究对于深化银行业改革以构建健康、有序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现状分析,并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提出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要与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金融环境相联系。在分析了我国的经济,金融环境之后,提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趋势是衍生金融产品的创新和资产证券化。  相似文献   

18.
高速发展的数字金融推动商业银行形成新竞争格局的同时给银行风险控制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采用中国149家中小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对数字金融如何影响中小商业银行竞争和风险承担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结论表明:(1)数字金融发展促进了中小商业银行间竞争,提高了中小商业银行风险承担;(2)中小商业银行间竞争减弱有利于降低数字金融引发的风险;(3)数字金融发展对城市商业银行和中西部地区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更大.因此,中小商业银行需防控行业竞争加剧带来的风险,同时结合自身竞争优势制定转型发展战略,增强面对危机时的风险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使金融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金融行业的竞争格局和制胜要素。一方面,除了传统金融机构之外,互联网公司、互联网金融的新兴业者、通信运营商、基础设施提供商等也大量涌入市场,形成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也通过低成本和创新的商业模式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实现,提升了消费金融、小微融资和投资理财的覆盖,降低了金融业的交易成本。由此,互联网重塑了传统金融服务业的产品体验,高冷的传统金融机构也开始低  相似文献   

20.
金融支持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现状以及不足进行了探讨,围绕这些不足分别从金融发展模式、金融产品创新、金融风险分担以及金融服务配套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路径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