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各地区税收弹性系数差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税收弹性系统是一个侧重于描述税收与经济的协调、适应关系的指标。我国税收高弹性增长是由诸多因素所影响的,既有正常的、经济的因素,也有不正常的、非经济的因素。应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税制的完善等措施,建立一个具有正常增长机制的税制。  相似文献   

2.
关于辽宁省税收状况聚类分析的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是运用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某种数据特征,为事物的分类管理提供数据支持的一种逻辑分析方法。将此方法应用于税收状况分析,能够更深刻地透视税收与经济的内在关系,揭示税收增减的规律性;能够更全面地反映税收政策变化的取向,发挥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促进经济的更快发展;能够更清楚地显示税收征收管理的特殊性、经济税收发展变化的可预见性,进而更好地把握税收工作的主动权。本报告通过大量税收统计指标,对全省各市2000—2002年三年税收与经济(GDP)规模、税收与经济增长、税收弹性和宏观税负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聚类研究,旨在从另一角度探求全省不同区域经济税收增减变化的规律,思考强化税收征管的更多途径,以创新全省经济和税收发展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3.
对税收流失的治理是提高税收收入的重要保证。税收缺口反映了税收流失的相对规模。从国外相关实证研究结果看,地下经济、纳税习俗及征管效率对税收缺口的大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我国的税收流失与这三个因素都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上述三个因素对我国税收缺口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也日趋明显。作为国家宏观调控主要手段的税收政策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的税收政策因素包括:税制存在缺陷、税收优惠政策逆向调节、税收返还制度设计不合理等。为发挥好税收政策在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方面的调节作用,当前应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和税收返还制度。  相似文献   

5.
税收弹性问题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我国税收弹性偏低,成为影响我国财政收支平衡和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解决这一矛盾,国家在开征新税种、扩大征税面增加收入之外,关键要根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目标和不断变化了的经济形势及税源结构,适时调整税收负担政策,完善税制结构和强化征收管理,以提高税收弹性,实现税收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6.
本首先提出了资源流动区位倾向是区域经济不平衡的根源这一假设,然后着重分析了我国的税收政策与资源流动、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关系;章指出,我国的税收政策强化了资源流动的区位倾向和区域经济不平衡性;因此,必须调整我国的税收设计原则;章最后论证了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税收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7.
科学解读我国税收与经济之间的依存状况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可以通过对税收与经济依存关系的内在机理、考察税收增减状况的适宜参照系、不同因素对税收与经济依存状况的作用机理,对1997~2002年我国税收大幅度超经济增长现象的深层原因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并据此对我国税收与经济的依存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雷年旺 《中国外资》2009,(10):122-123
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和税收管理科学化、法制化,更多的税收筹划成功案例带给我们很多的启示。本文就企业税收筹划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首先论述了企业税收筹划的意义,继而对税收筹划相关理论进行了概括论述,最后分析了企业税收筹划应实现的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财力是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地方政府财力主要由税收收益权配置状况决定。从税收收益权配置的两个方面—税收收入分配与税收转移支付入手,通过以黑龙江省为着眼点的比较分析,阐述了税收收益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问题,同时探讨了税收收益权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地方政府应科学合理地运用政府财力,使其发挥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经济杠杆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是政府管理经济的主要方式之一。地方政府作为经济管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层次,一方面要积极配合和实施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保证中央宏观调控权的统一,另一方面要履行自身的宏观调控职责,保障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协调、快速发展。但是,在现行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中,地方政府管理区域经济的政策空间较小,政策手段较少,因而,地立税收作为服务于地方政府和地方经济的政策工具,在地方政府管理区域经济中的地位更为突出,作用更为明显,而且,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以税收为主,地方税收也是地方政府引导和规范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主要工具,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地方政府应更加注意发挥地方税收的作用,增强运用税收手段管理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若干税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锦辉 《涉外税务》2004,(11):25-28
税收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有必要从税收管理体制上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事权与税权的划分问题,同时适当调整区域性税收政策、强化税收服务,全力打造区域经济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渤海经济区将成为我国下一个经济增长重心。这主要是由该区域的地缘优势、自然资源丰富、工业门类齐全、科技力量雄厚等因素所致。从目前来看,为促进这个经济增长重心的形成,必须在产业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外资,财政税收、金融政策等方面进行宏观调控,营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外环境。  相似文献   

13.
胡巍 《税务研究》2016,(3):108-112
近年来,经济新常态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基本判断,经济新常态必然决定税收工作也呈现新常态。如何认识、适应、引领税收新常态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税收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试从经济新常态、财政新视角、税收新目标三个层次来探讨对我国税收新常态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2000年以来,山西省年均GDP增幅为17.47%,税收收入年均增幅为23.56%,税收收入超经济增长,增幅达到GDP增幅的1.34倍,也就是说,税收弹性值达到1.34,高于理论值(税收弹性在0.8-1.2之间较为合理)。但近年来,山西省税收弹性值一直较高,尤其是2004—2007年分别为:1.23、2.42、1.54、1.52。对此,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山西省税收收入超经济增长的现象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影响我国税收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近两年税收收入的高增长,既有经济增长的基础,又有政策、管理等方面而形成的经济的前期发展与税收的后期增长以及税收的集中性征收等因素。其中经济因素是决定性因素,但政策因素,管理因素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都对发展总部经济给予了大力支持,形成了区域总部经济的潮涌式发展。总部经济在带来税收倍增效应的同时,也造成了税源的区域间流动和税收征管难度的增加。本文从总部经济在我国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分析了目前总部经济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总部经济税收政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税收和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界的研究热点。经济增长的速度、规模和质量影响税收收入,税收收入总量构成等又反作用于经济增长。2001年来,云南省经济与税收总体呈现出同步增长的趋势,并且从2005年以后,税收增长速度大体上高于经济增长。对此,本文将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云南省近12年的经济数据。相关分析得出:影响云南省税收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增长,但非经济增长因素对税收增长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云南省目前的宏观税负处于经济增长可承受范围内,并未抑制经济的增长;云南省税收弹性指标协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云南省税收持续增长的3点建议:扩大税源经济,提高税源质量;优化产业结构,开辟新税源;加强税收信息化管理,强化税源控制。  相似文献   

18.
宏观经济金融环境是影响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商业银行特别是全国性商业银行应当研究我国各区域的经济金融特征,并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区域发展的定位、目标和战略。本课题将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经济金融特征、发展趋势和前景及其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剖析各商业银行在以上三个区域的发展策略。课题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将揭示三个区域的经济特点、加速发展的推动因素、发展的前景及其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具体机遇。  相似文献   

19.
总部经济是近年来中心城市出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形态,在区域经济的建设之中产牛了多项正面效应,其中以税收贡献最为明显。然而,总部经济在增加区域税收的同时,也为当地的税收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本文以深圳市龙岗区天安数码城作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探讨了总部经济对税收管理的积极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大胆提出了引进“期权”契约等解决的对策,希望通过发挥税收的推手作用,促进我国总部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地方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地方税收与经济发展在总量、产业和区域分布方面是协调的,税收弹性的高低是由产业结构、税制结构、征管力度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第三产业,构建科学、规范的地方税体系是解决区域间地税收入分布差距过大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