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政策导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背景,在对中国现代区域政策总体评价的基础上,讨论了区域发展战略及其政策的演化,分析了主体功能区政策体系与现行区域政策的主要区别,提出制定与主体功能区相配套的区域政策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鑫 《经济师》2010,(9):28-2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空间开发失序,资源和要素空间配置效率不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主体功能区战略是对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管理思路和战略的重大创新,是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丰富和深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贯彻实施,要求必须准确把握主体功能区的基本内涵,深刻认识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6,(2)
衡山县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发展格局和经济发展需要,按照科学的主体功能区定位要求,全县划分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三类功能区,并以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为重点,主动接受珠三角辐射,积极参与湖南省"3+5城市群"的地域分工,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小城镇建设,全面推动县域特色经济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4.
为推进主体功能区快速形成和持续发展,文章从综合交通结构优化的视角,运用系统分析方法、效用经济学和综合交通系统经济分析理论,分析了形成主体功能区与综合交通资源优化的关系,综合交通结构优化的目标和宏观对策,认为综合交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实现系统效用最大;宏观对策有重新审视现有的综合交通规划、不断优化综合交通技术结构、努力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组织效率、做到政府引导与市场相结合等;需要按不同功能区分别制定优化重点。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自然条件恶劣,生态地位突出,少数民族比例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根据各县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可以划分为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三类主体功能区。推动青海省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占青海省面积80%左右的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主要用以提供生态产品;要求"一轴双核"的重点开发区集中60%以上的人口和7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要求制定相配套的财政政策、人口政策,土地政策、产业政策,重点要加大对青海省的生态补偿和财政转移支付。推进省级主体功能区建设,既要贯彻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意图,更要结合本省实际,与原有的区域发展战略相互衔接。  相似文献   

6.
主体功能区的提出和实施,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一种创新,对我国区域发展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深远影响。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限制与发展、政府与市场、主体功能区与行政区、各类主体功能区之间、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其他各类空间规划、主体功能与其他功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马文军 《时代经贸》2008,6(19):220-221
本文利用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审视主体功能区的区域属性、形成基础、差异性与差别化发展以及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过程中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分析了主体功能区从现实系统到达未来系统的区划、规划、政策、绩效评价“四位一体”。  相似文献   

8.
界定了煤炭主体功能区、煤炭主体功能区生态化的基本概念、内涵与特征,比较分析了主体功能区、主体功能区生态化、煤炭主体功能区、煤炭主体功能区生态化相互间的内在关系。研究认为煤炭主体功能区是一个具有特质性的复合生态系统,其生态化特性涉及自然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三个维度,其中自然子系统的生态化特性包括系统性、动态性、可逆性和跨地域性,经济子系统的生态化特性涉及低碳性、循环性、减物质化与非物质化,社会子系统的生态化特性则包括政策导向性、和谐型、发展性和文化支撑性。基于上述系统分析,研究提出并明确了煤炭主体功能区生态化过程中自然、经济和社会三方面的具体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区域协调功能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长期以来,同质化政府对异质区域进行同质化管理引发区域发展的不协调。针对这种状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通过主体功能区划,加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分类指导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本文在分析同质化政府管理引发的区域发展不协调现象的基础上,对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区域协调功能进行研究,并提出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主体功能区绩效评价是针对区域的科学发展评价,是差别化的区域绩效评价,是引导、约束、调控主体功能区开发的重要手段。本文从主体功能区与主体功能区绩效评价的内涵、实质、意义、动因及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与原则等方面,对主体功能区绩效评价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主体功能区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倩 《经济纵横》2007,(7):21-23
主体功能区绩效评价是针对区域的科学发展评价,是差别化的区域绩效评价,是引导、约束、调控主体功能区开发的重要手段.本文从主体功能区与主体功能区绩效评价的内涵、实质、意义、动因及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与原则等方面,对主体功能区绩效评价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国家、省市的主体功能区区划方案分别将于2007年底、2008年底出台。划分四类主体功能区之后,制定实施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区域政策,成为构建以主体功能区为基础的区域开发榕局的重要保障。加强对主体功能区建设政策的研究.是理论工作者面临的新任务。本文对主体功能区建设政策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过程中需要加以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韩晶晶 《时代经贸》2007,(7Z):14-15,17
我国传统区域经济是以行政区或东中西等空间区为地域单元来组织运行,地方政府对各行政区的同质化管理造成区域间利益矛盾突出。基于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通过四大主体功能区划促进区域协调,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文章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新环境出发,在分析地方政府非理性化行为的基础上,探讨地方政府应如何定位,如何有效管理区域,促进区域内部及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加强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体功能区建设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认为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创新,在分析行政区经济管理模式下导致的区域发展不协调的基础上,探讨了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区域协调功能,提出加强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人口分布不合理,区域经济活动的种类和强度超过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范围,是经济社会发展受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日渐突出的重要成因。协同推进主体功能区和生态城市建设,引导人口向城镇集中,同时将城市经济活动控制在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内,是化解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环境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是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配套政策研究课题的子课题,研究目的是为规划提出与主体功能区配套的环境政策提供依据.论文提出了构建适用安徽省主体功能区实施的环境政策体系的基本思路及框架设计方案;对于各项环境政策在不同主体功能区实施的政策总体取向和实施力度进行分述,为开展分类指导提供依据;提出政策实施的保障机制.最后,对如何更好推进安徽省主体功能区形成提出了环境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人口分布不合理,区域经济活动的种类和强度超过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范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承栽力约束日渐突兀的重要成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引导人口向城镇集中,并以生态城镇建设为准绳,将城市经济活力控制在区域的资源环境承栽力范围内,是化解资源环境承栽力约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阐述了我国国土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基本思路、目标和原则,明确了主体功能区的定位和方向,提出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国土空间规划视域下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桐  岳文泽  夏皓轩  熊锦惠 《经济地理》2022,42(2):11-17+73
主体功能区战略是中国区域发展管理的重要创新,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充分践行主体功能区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当前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践面临科学支撑不足、尺度深化不够、实施保障不强等问题。文章以浙江省为例,基于“要素—空间—功能”的思路构建了一个科学性、精细化和可操作的省级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框架:首先,建立了一个“双评价—三类空间划定—主体功能权衡”的分区方案,强化了主体功能区战略的科学性;其次,在空间尺度上,将传统县级单元深化到乡镇(街道)尺度,满足差异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再次,统筹了上位规划功能定位、三类空间结构、区域协调的综合考量,提升了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可操作性;最后,在此基础上,依据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结果提出未来区域发展差别化引导与管控的政策指引。  相似文献   

20.
试论主体功能区对我国区域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这四类功能区的划分打破了行政区管理的局限,促使区域管理摒弃传统的“内向型行政”,奉行“主体功能区行政”,促进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相结合,构建了合理的地域分工体系,并且将资源与环境纳入区域管理的评价体系,区域评价更具针对性。它把主体功能的完成情况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消除了传统考核指标过于偏重经济发展的弊端,有助于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