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产劳动这个概念最早是由亚当·斯密提出来的,十九世纪上半叶,不少经济学家对它有过阐述。不过,西方经济学家随后逐渐放弃了这个概念。现在,这个问题的争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学派的经济学家之间进行的,争论起源于对马克思的有关论述的不同领悟。本文亦想就此提点粗浅认识,以就教于同志们。《资本论》里第一次提出生产劳动的概念是在第一卷第五章里,把意思说的更完整是在第一卷第十四章里。马克思说:“劳动过程最初是抽象地,撇开它的各种历史形式,作为人  相似文献   

2.
李明 《现代经济信息》2014,(16):426-427
关于《资本论》或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在我国经济学家存在重大分歧。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生产方式的不同理解。初步阅读国内的有关研究成果,能列举出处并加说明的含义就达十多种。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中介学说,广义生产关系学说中对生产方式不同理解的分析,进一步研究生产方式的含义,提出马克思生产方式的概念是生产的自然形态和社会形式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3.
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的基本理论,生产形式包括劳动交换形式与劳动分配形式即资源配置方式。马克思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的本质特征和表现形态两个方面。在对前苏联、中国等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列宁、邓小平、中共中央以及中外学者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相关理论。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探索社会主义生产形式新的表现形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的理论创新与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4.
小生产、小生产方式、小农、小农经济和小农生产方式是一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论述农业、农民问题的主题概念,正确把握它们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语境中的准确涵义,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农业改造理论的入口。文章拟对上述概念作一次初步的辨义,揭示它们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特定涵义。  相似文献   

5.
如同劳动、价值等概念一样,马克思的资本概念也有两重性:它的社会属性是剩余价值不断增殖和资本化的社会条件,在形式上又表现为流量资本;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的物质体现,表现为存量资本。两者在再生产循环过程中随着生产与分配职能的衔接和转化得到辩证的统一。从中还可以看到:规模报酬递增是在资本积累和扩张的社会过程中作为历史规律呈现出来;而边际报酬递减则伴随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下降而产生,是相对静态的分配领域的特殊规律。这种解释克服了西方经济学关于规模报酬递增和边际报酬递减之间的理论缺陷,为研究两者之间联系的提供了线索,并显示出了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说:“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公平是一个受现实生产力条件制约的历史性、相对性范畴,没有永恒和绝对的公平。生产决定分配,资产阶级的公平观是虚伪的公平观。生产力的现实发展水平决定了在未来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分配方式也会不同,分配方式将从形式上公平的按劳分配走向事实上公平的按需分配。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本人面对着研究的不同经济对象,曾在不同意义上使用了所有制概念,归纳起来,所有制概念有如下三层涵义:第一,基础说——生产资料的归属。从一般意义上讲,所有制是指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问题。第二,过程说——生产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说:“资本决不是简单的关系,而是一个过程。”又说:“私有制不是一种简单的关系,也绝不是什么抽象概念或原理,而是资产阶级生产关  相似文献   

9.
近期理论界有同仁认为马克思抽象劳动涵义"自相矛盾",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生理学意义上的抽象劳动"和"经济学意义上的抽象劳动"这两个概念,而且还提出"从商品二重性向产品二重性的历史演变"等观点,但这些观点是对马克思"抽象劳动"涵义的曲解。抽象劳动概念具有特定的涵义,它是和商品的价值紧紧联系在一起,并且和商品的价值共存亡。有人提出所谓生理学意义的抽象劳动、产品的二重性等概念,是脱离实际的形式逻辑推演。  相似文献   

10.
一、城市化的概念及一般规律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和作为人口地理分布的一种形式,在地球上出现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城市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而出现的。马克思说;“分工首先引起工商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的分离,从而也引起了城乡的分离和城乡利  相似文献   

11.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赖特回应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利润确定观点,但是却受到斯拉法主义者的进一步批评。实际上,赖特对于马克思主义利润确定模型的辩护,是在错误理解马克思价值转型理论的基础上做出的。他完全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的价值分析所使用的方法,因此对于不能提供因果解释的批判不知所措;他没有理解马克思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型理论,从而不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作为一种价值理论体系如何揭示了利润在质和量上的确定。赖特对马克思利润确定模型的修改实际上放弃了利润是剩余价值转化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不仅不能有效回击斯拉法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的批评,反而损害了马克思原本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那里,商业劳动和产业劳动在性质上是截然不同的,后者同生产的社会形式无关,属于生产商品和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劳动;而前者则由生产的社会形式所决定,属于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劳动。在流通领域进行的商品储备和储备劳动,兼具产业劳动和商业劳动的性质和特点,因而是一种具有二重性的流通劳动。作为有待出售商品的储备和储备劳动,是一种商业劳动,不会把价值和剩余价值追加到商品上;而作为有待购买商品的储备和储备劳动,则是一种产业劳动,要追加价值和剩余价值。将一切商品储备和储备劳动都看成是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劳动,同时又把它们全部归并到商业劳动中,这在理论上是一种悖论,且有悖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基本观点和立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所有制实现形式问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中研究了所有制实现形式的概念和分类、所有制实现形式的特性、所有制实现形式与所有制本质的关系、所有制实现形式变换和更替的规律等关于所有制实现形式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考察和研究所有制实现形式问题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陈炜煜 《经济论坛》2000,(21):21-22
一、传统成本概念的缺陷 传统成本的重点内容主要是产品生产成本。我国对成本概念的研究,基本上是围绕马克思关于生产成本的论述展开的。马克思指出;“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生产的第五个商品W的价值,用公式来表示是W=C+V+M。如果从这个产品价值里减去剩余价值M,那么,在商品中剩下的只是一个在生产要素上耗费的资本价值C+V的等价物或补偿价值”.”只有补偿商品是资本家自身耗费的东西,所以对资本家来说,这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马克思在这里称为商品的“成本价格”的那部分商品价值,指的就是产品成本。由于马克思所论述的…  相似文献   

15.
楚永生 《生产力研究》2003,23(5):53-54,68
劳动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核心概念。马克思对劳动内涵的界定包括三个层次 :劳动一般、生产劳动、商品生产劳动。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劳动内涵的认识 ,有利于深化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同时也可有效地消除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理解上的误解和分歧。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劳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概念 ,生产劳动理论是构成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理论基础。生产劳动理论既是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枢纽 ,又是今天我们根据实际丰富和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关键。为此 ,必须准确扩展生产劳动范畴 ,重新界定生产劳动的内涵和外延。一、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立足于当时的实际 (尤其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际 ) ,对生产劳动的内涵和外延作了符合当时时代特征的界定。就内涵而言 ,马克思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 ,从一般劳动过程的角度 ,马克思认为 ,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 ,是人以自身的活…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力是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史观中的一个核心范畴。虽然生产力概念在马克思的许多重要文献中反复出现,并且在多种意义上使用,但是马克思按照他的一贯做法,从来没有为生产力下一个可以稍微平息一下争议的定义。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唯物史观的信奉者理解这一极端重要的概念的难度。由此出现了许多对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误读,有人甚至提出:"历史名人也是生产力";"超女乃是第一生产力"。这种现象极不利于正确把握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在实践中也会造成很大的偏颇。文章力图尽可能恢复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原貌。  相似文献   

18.
读《资本论》札决(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划分经济时期的标志《资本论》第二卷第二十页有这样一段话:“不论生产采取何种社会形态,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总是它的因素。但它们在彼此分离的状态中,就只在可能性上是它的因素。为了要有所生产,它们必须互相结合。社会结构的各种不同的经济时代,就是由这种结合依以实行的特殊方法和方式来区别。”马克思的这一段话明白地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时期,要以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形式作为标准来划分。历史上先后继起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各种特定形式,把人类社会经济发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所有制实现形式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所有制实现形式理论是所有制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提出了所有权实现形式的概念和所有制实现形式、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思想;通过所有制是一个历史范畴的论述说明所有制实现形式是具体占有形式;从劳动者和劳动条件统一和分离的角度概括所有制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提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两种具体形式,启示我们公有制实现形式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研究学习马克思所有制实现形式理论有利于澄清理论混乱,推进所有制结构高速和国企改革。  相似文献   

20.
<正> 马克思市场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认为,在商品流通领域,在市场上,商品背后不同的生产方式的差异消失了,商品的差异仅仅表现为作为交换基础的商品使用价值的差异。“作为商品进入流通的产品,不论是在什么生产方式的基础上生产出来的,……都不会改变自己的作为商品的性质;作为商品,它们都要经历交换过程和随之发生的形态变化。”这意味着流通领域即商品市场,作为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具有不同生产方式下所共有的特征,因而,马克思关于简单商品经济时期以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市场理论研究,可以用于指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生产方式的本质区别在于生产组织方式的差异,而不在于流通领域或商品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