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章主要介绍生态系统服务的相关方法,深入研究风景区的物质、文化、生态产品,调研水利风景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新方式,借以提出水利风景区新的发展路径,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国外水利风景资源规划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旅游开发及生态修复等方面分别介绍了以日本、美国、荷兰等国家为代表的国外水利风景资源规划的实践案例,指出国外水利风景资源规划对我国水利风景区建设的启示,认为水利风景资源规划应从多方面综合考虑以实现水利风景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确定了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主的空间规划体系,因而水利风景区规划需遵循"多规合一"的要求。归纳梳理了国土空间规划区域统筹、资源系统配置和刚性约束等要求,基于资源有限性思维对水利风景资源的水利和风景属性进行解析,明确了水利风景资源的要义与主要对象,提出水利风景区是水利文化景观区域。尝试从水利风景区规划的职能作用、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差异与联系等方面对水利风景区规划进行功能定位,并分析了其与其他规划的衔接关系;明确了水利风景区规划的规划对象,基于水利风景区功能目标和面临的问题明晰了水利风景区的规划内容,建构了以水利特色彰显为目标的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4.
李鹏  杨鹏  兰红梅  赵敏 《水利经济》2020,38(6):60-65
针对现有水利风景区分类体系倾向于从水利专业视角分类,导致水利风景区类型的表达难以被社会公众所接受和辨识,且分类体系存在重复交叉,不利于管理者操作等问题,在分析全国878家水利风景区命名和分类特点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唯一性、简明性、实用性等分类基本原则,对水利风景区分类体系进行重新梳理。根据水利风景资源特性,建立水资源-水工程-水文化的人水关系三元模型,将水利风景区分为资源(河湖)型、工程型和文化(遗产)型3个大类8个亚类。研究结果可以为促进水利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现状及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江苏水利风景区的发展背景,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现状,阐述了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战略目标及空间布局,提出了促进水利风景区旅游合作与发展的战略措施:加大水利风景资源开发力度;加强水利风景区之间的合作,促进景区发展;实现江苏省水利风景区管理体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我国水利风景区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对我国水利风景区发展状况进行研究,认为我国水利风景区经历了自发性发展、规范化发展、品牌化发展三个阶段,在水利风景区发展演变过程中,其类型结构日趋完善,区域分布日趋平衡,并表现出明显的市场导向特征;针对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风景资源雷同、旅游产品单一、市场竞争滞后、生态建设任务紧迫等问题,提出了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的导向建议:特色化、多元化、市场化、生态化、体系化。  相似文献   

7.
张壤玉  张玥 《水利经济》2020,38(5):63-67
"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为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流域机构水利风景区是全国水利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流域机构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现状的调研,归纳总结其共性特点,分析其当前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从加强顶层设计、建立事权协调机制、确立分级评价机制、强化水利风景区强监管工作、统筹推进水利工程管理和水利风景区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能够全面地了解当下水利风景区的研究进展与趋势,基于文献计量法,以中国知网2000—2020年775篇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知识图谱计算工具CiteSpace软件对我国水利风景区的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研究现状、预测发展热点与趋势。研究发现:我国水利风景区已经步入研究的深化发展阶段,文献数量平稳增长;水利风景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水利专业从事人员与高校师生,水利风景区的核心研究学者群体规模较小,水利风景区没有成为广泛关注的研究对象;“水利风景资源”“水利旅游开发”“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等关键词是我国水利风景区领域各个研究阶段的主要研究热点。我国水利风景区的研究呈现出由局部到整体,由定性分析到参数化、定量分析的研究趋势。提出水利风景区研究的结论与建议,为进一步拓展水利风景区研究体系与内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利风景区游憩者体验动机与消费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体验动机角度研究水利风景区游憩者的消费行为特征,旨在为湖泊水库等水利风景资源的市场开发提供参考。以长沙千龙湖水利风景区为例,利用抽样调查方法进行基础数据采集,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出水利风景区游憩者体验动机的7个主因子,然后依据体验动机将游憩者分为3种类型,并分析了不同类型游憩者的消费行为特征,为千龙湖水利风景区的进一步开发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创新水上游憩活动产品、细分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洁  李鹏 《水利经济》2012,30(5):64-68
近年来水利旅游以其突出的工程、资源、环境优势取得了长足发展。通过剖析水利旅游资源特征,提出水利旅游开发策略:努力挖掘水文化,打造自然景观与文化内涵和谐统一的水文化产品;努力发展滨水度假养生旅游;处理好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保护及水利工程保护的关系;改革管理和经营机制,建立水利风景区管理协调机构,采取特许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利风景区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  李洪波  代燕 《水利经济》2012,30(1):63-67
从阐述水利风景区发展的本质入手,对水利风景区名称、评价方法以及水利风景区发展的制约性因素等进行分析,提出促进我国水利风景区发展的建议:深入理解水利概念和水利风景区的含义,水利风景区资源评价必须考虑舒适性资源的特点,发挥多功能性、改变后置式开发方式,处理好水利风景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徒骇河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发展思路的基础上,提出徒骇河风景区的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生态文明为理念,以水文化为主线,打造知名旅游品牌,建成集水景观光、休闲度假、会议展览、科普教育和大众康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水利风景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框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家公园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设计了国家公园自然资本核算框架,以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系统服务为两大核算对象,基于已有数据,对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自然资本进行了价值量核算。核算结果表明:在自然资源资产中,草地和森林覆盖面积普遍较高,且价值量较高;在生态系统服务中,调节服务价值量普遍偏高。研究认为,相关部门应提高人们保护草地和森林自然资源的意识,形成并强化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观念,最终促进我国国家公园草地、森林自然资源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资产内涵,构建由自然资源价值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组成的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资产价值评估指标体系,核算并分析了宁夏自治区泾源县从2000年到2015年生态资产价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泾源县2000年和2015年的生态资产价值分别为87. 79亿元和98. 09亿元,其中自然资源价值所占比例分别为60. 72%和59. 62%;与2000相比,2015年泾源县除湿地资源价值、气体调节价值及耕地资源价值减少外,其它生态资产指标的价值均不同程度增加,其中以休憩娱乐价值和林地资源价值增幅最大,分别为131. 56%和81. 28%。  相似文献   

15.
城镇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城镇水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城镇居民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以宁波镇海区为例,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工程法等方法对城镇水生态系统的供水、水产品生产、调蓄洪水、水资源蓄积、净化环境、提供生境和休闲娱乐等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镇海区水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83714.28万元/a,并提出应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科学合理利用城镇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参考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体系模型以及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评定标准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构建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潜力评价体系,并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实现对淮安市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潜力的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淮安市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潜力综合隶属度值为0.362,评语值为较好,但景区管理水平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田野调查法,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对武汉城市圈内31家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湿地公园及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类型、数量和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和交通通达指数分析圈域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显示:湖泊型湿地生态系统典型、生物景观丰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美学价值高;圈域整体交通通达性较好,武汉市的核心集聚效应明显。从空间结构、区位特点、核心功能、产品内涵、功能分区和典型代表这6个层面构建景区依托型、生态农场型、生境保育型三种典型的延展整合模式,为城市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以江西婺源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安徽黄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福建武夷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游客为调查对象,运用基本分析、信度与皮尔森分析、因素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景区服务空间、品牌形象与游客满意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景区服务空间、品牌形象和游客满意度之间关系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建议利用高标准的服务质量以及优质品牌形象与精准营销策略激发游客出行期待、利用微信微博运维互动力刺激生态旅游示范景区全面发力等措施,进一步提升生态旅游示范区品牌形象和服务空间,增强游客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