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姚伟 《商界》2007,(6):64-66
当李宁讲述他的非奥运营销策略时,全世界没有获得奥运会赞助商的企业都应该竖起耳朵来好好倾听。在北京奥运会日益逼近的日子里,当看到竞争对手顶着奥运会赞助商光环,趾高气扬地进行奥运营销的时候,那些有雄心但非奥运赞助商的企业,除了在营销上面另辟蹊径外,别无选择。  相似文献   

2.
周凯 《广告大观》2007,(5S):124-125
眼下.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最热门话题之一。随着奥运会的日益临近.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而言.能够搭上奥运会的宣传快车就像在央视做广告一样.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似乎只有大企业才有底气坐而论道——中小企业要想同奥运会扯上“关系”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成功营销》2012,(8):15-15
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互联网上网速度还很慢:2004年雅典奥运会时,智能手机还未出现;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社交媒体还没成气候:而如今社交网络在短短4年的时间几乎辐射了地球每一个角落.改变了人们交流的方式和企业的营销观念.伦敦奥运会也将毋庸置疑地成为”Socialympic”,  相似文献   

4.
无数的企业都看到三星借助奥运会走向了国际,但奥运会是否就是企业进军世界的救命稻草呢?  相似文献   

5.
于巍 《现代商业》2007,(2S):47-49
当2008北京奥运会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开始把目光聚焦在“奥运”这个闪闪发光的金字招牌上。大家无不希望借助北京奥运这一历史盛事来提升、拓展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中国企业全方位接触奥运会是第一次,中国企业营销的历史也相当短暂,经验和教训几乎都是空白。但是奥运会把中国变为世界的舞台,拓展了全新的市场空间,给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宣传和展示平台,奥运会本身的影响力使得营销活动更为广泛,同时带动了新一轮的营销热潮。  相似文献   

6.
《商界》2007,(6):63-63
赞助体育赛事是各大啤酒企业普遍采用的营销手段,尤其是奥运会,更是被啤酒巨头们奉为最佳商机,当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百威啤酒都决定走常规的奥运营销路线.雪花啤酒没有亦步亦趋,而是另辟蹊径,采取颠覆式的非常规奥运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7.
《广告导报》2007,(10):147-147
2007年8月8目,北京奥运会进入倒计时一周年.全球领先的媒介研究公司艾杰比尼尔森随后发布预测:2008北京奥运会电视观众人数将创造历史。近日.当记者走访艾杰比尼尔森媒介研究中国地区董事总经理张小玲,谈到这一预测时,她给出了一个简要的回答:“中国的电视观众是全球最多的,中国举办奥运会,这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8.
<正>当更多的媒体、赞助企业被火炬传递和即将到来的奥运会开幕式所吸引时,我们是否了解和关注过奥运会正式举办的那16天,在那16天中,人们又是打算如何度过?奥运会在那16天中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又将形成哪些影响?  相似文献   

9.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奥组委不光对供应的有机食品要求严格,对供应有机食品的企业更是精挑细选,绿山谷有幸成为奥运会期间唯一提供芽菜的企业。  相似文献   

10.
奥运会举行在即,是一个很好的时间去反映中国企业是否已在市场有了定位,以为未来的全球扩展作好准备。当许多中国品牌正在研究如何利用奥运会去接近当地观众的时候,奥运同时亦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提供跳板。  相似文献   

11.
从2004年联想正式成为国际奥委会TOP成员开始,中国企业对奥运会的赞助热情全面爆发。在截止目前北京奥运会的.53家赞助企业中,共有38家国内企业成为第29届北京奥运赞助企业。那么在成为赞助企业后,这些企业在品牌认知、产品销售方面到底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消费者又是如何看这些赞助企业的? 日前,世界领先的市场调查公司益普索完成的。北京2008年奥运赞助效果跟踪研究”第一期研究报告将为我们揭开这个谜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大经贸》2008,(8):12-12
火炬传递之最 传递距离最长: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传递距离为13.7万公里,堪称历届之最。此前火炬传递距离最长的为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7.8万公里。  相似文献   

13.
钱来  邹玉玲 《广告大观》2007,(3S):59-61
奥运会正变成一架赚钱的机器,在吸引注意力和聚敛财富方面都超过了任何一项体育赛事。现代奥运会已不仅局限于体育赛场,也是企业品牌和形象营销的决赛场。体育比赛尚有“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或“重在参与”之说,而对企业来说则纯粹是一场营销实力的“肉搏”!许多人还记得洛杉矶奥运会驱逐百事可乐的一幕、柯达 败给富士的场景。这就是说,企业奥运营销之争比体育比赛更加残酷。  相似文献   

14.
《国际商务财会》2008,(8):76-77
<正>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被看作是目前为止赞助水平最高的奥运会。除了12家国际奥组委长期合作伙伴之外,还有51家中外企业以合作伙伴、赞助商或供应商等不同形式与北京奥组委建立合作,这样的数字已经创造了奥运赞助史上的最高水平。北京2008年奥运会赞助企业分为5个层次。  相似文献   

15.
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是我国的一件大事,从经济角度看奥运不仅是体育盛会,也是经济大舞台。北京奥运会对我国体育产业和企业造就了巨大的商机,虽然我国体育产业还处于发展阶段,体育产业和企业的规范化、市场化还不完善,体制结构还欠合理,政策法规还不健全,但要抓住奥运会这一历史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和企业,全面实施奥运经济战略,推动我国的体育产业和企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企业无缘赞助奥运时,并不意味着奥运营销之路已被堵死,它可以直接将品牌标识“嫁接”到转播奥运会的传播载体上。  相似文献   

17.
2008年的奥运会给中国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能够向全世界展示品牌的机会,更是一个企业能够重新定义其社会责任感的关键时刻。2008年企业活动的“公益潮”席卷而未,知名传播专家刘国基曾经对企业的公益活动进行了这样的评述:奥运会带动中国人健康观念的转变,企业开始寻找与奥运相关的核心理念与自我品牌的对接和传播,从单纯的传播品牌主张进入到提倡社会公益效益的层面。比如蒙牛的免费送奶大型活动及统一方便面在临近北京奥运会倒计时500天之际,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一起率先启动“今天一碗面,明天一面金”奥运公益活动等。更为有意思的是,国家电力的公益营销是号召人们节约能源,这与自身的经济利益完全相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宋铮 《成功营销》2008,(10):30-31
当北京与奥运相遇,点燃的不仅是人文激情,也在成就着中国和世界经济飞跃的梦想。自2003年北京奥运会市场开发计划启动以来,先后有国内外54家企业成为北京奥运会赞助商或供应商,其规模之大也达到了历史之最。他们当中既有第一次进入赞助商大家庭的中国品牌,也有Visa这样的老牌赞助企业。赞助商们纷纷表示,他们的收获远远大于付出,而得到更大回报的企业在这个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了十分独到的营销手段。  相似文献   

19.
刘英 《中国工商》2002,(8):127-129
北京奥运会是个“大蛋糕”,国内的企业摩拳擦掌;国外企业也没闲着。奥运会是体育竞技,奥运商机也同样是种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市场》2006,(3):4-4
“奥运会赞助商、供应商和奥运礼品的人门门槛相当高,仅取得北京奥运会’中国印标识。的使用权就要1000万元人民币.单此就将至少90%的国内礼品生产企业挡在了门外。“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杜巍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