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接峰 《中国广告》2009,(1):137-138
电视媒体营销的核心资源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成为电视媒体业界和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大家都认可媒体的两次销售模式,一次销售是把节目卖给观众,二次销售是把聚集在节目上的观众卖给广告商。个别业界人士还提出三次销售的概念,在前两次销售的基础上延伸销售,把聚集在节目上的观众和广告商作为资源,向网络平台和上下游产业链扩展,形成新的销售机会。  相似文献   

2.
"现在这样一种电视媒介格局下,中央台和几家强势省级卫视可以卖收视率,其他电视台尤其是城市台必须‘换跑道竞争,换模式发展’,把原来将自己的观众打包卖给广告主的旧模式转变为把电视观众直接变为自己或企业的消费者的新模式",快道联盟理事长、著名电视媒介专家袁方博士对《广告主》杂志记者说。  相似文献   

3.
观众是电视台的“上帝”,是电视产品的消费者,而收视率则是观众对电视节目发表意见的一种表现形式。收视率对于走向产业化,走向市场的电视媒介来说,它是一个难得的市场反馈信号。现在,收视率已迅速成为电视媒体和广告客商衡量频道时段价值,决定广告投放,调整节目设置的重要依据,并已成为了听取观众需求的重要渠道和电视节目评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侯明廷 《广告导报》2006,(12):102-103
在广电行业各种节日接连不断。如电视金鹰节、四川电视节、上海电视节等。这些节日不仅在业内有影响,也得到观众喜爱。但作为电视媒体主体的观众,却一直是处于被动的接受和欣赏,却难有机会切身参与。而浙江电视人却把观众当主角,让观众真正体骝“上帝”的感觉。11月3日以观众为主体的“中国(浙江)电视观众节”在浙江全省遍地开花。5“天的活动,得到了全国观众的积极响应,在全省上下激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全国各地直接参与观众节各项活动的有近800万人次。 那么,浙江电视人为什么要开这一先河,举办观众节的背景是什么?这次观众节又有什么特点?为此,本刊专访了浙江广电集团副总编辑顾顺坤。[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刘效伟 《中国报业》2023,(12):18-19
一直以来,电视消费类节目给人以夸大宣传、物价虚高等负面印象,观众的消费心理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近十几年来,随着电视消费类节目的优化发展,其导向性、说明性作用得到凸显,观众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不断提升,电视消费类节目的影响力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6.
刘会召 《广告导报》2007,(9):113-113
入户,是电视媒体满足观众收看需求的前提条件。任何一个电视台都需要使自己的频道和节目进入观众家庭,也就是“入户”,只有这样.观众才能看到频道,才能看到节目,才能产生“收视率”、“到达率”、“频次”……因此,入户率是衡量一个电视媒体广告效果的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对很多观众来说,地面移动电视(以下简称移动电视)之新奇在于观看的场景;而对媒体业界而言,移动电视这个新媒体所蕴含的意义纷繁复杂且极具挑战性。从一开始在不同城市各个运营商几乎以相同的方式跨出移动电视运营的第一步,到如今遍地开花,各出绝招,移动电视在层出不穷的新媒体环境中,别具一格,利用各种天时地利,挖到了市场的第一桶金。  相似文献   

8.
《广告大观》2004,(1):126-127
尊重广告客户的价值,调动观众收视热情,提升电视媒体的整体价值,一系列的革新举措,使电视湘军在经历一段灰暗历程后实现了大突围。  相似文献   

9.
基于probit模型的电视收视率微观经济计量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随着社会化分工不断加细,专业化道路是必然趋势。传媒电视产业也是如此。电视频道专业化是指电视媒体经营单位根据电视市场的内在规律和电视观众的特定需求。以一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定位划分。使其节目内容和频道风格能够集中地满足某些特定领域受众的需求。节目制作只有首先明确该节目归属于那一类观众的精神需求。制作的节目才能被观众接受,其价值才算得以实现。探知不同受众对电视的不同需求期望值,才能精心打造出受众喜爱的节目,促使收视率不断提高,也是电视媒体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治本立台之着。  相似文献   

10.
郭振玺 《广告导报》2006,(10):106-108
随着近几年电视媒体前进步伐逐渐放慢。电视媒体的发展从过去的快速增长进入到一个持续稳定的平台状态,尽管速度降低了,但是竞争却是越发激烈。随着竞争在强度、力度、广度、深度上不断的加剧,各电视机构都加大马力梳理自己、了解对手、分析观众、摸清市场、研究竞争环境;对频道、对栏目、对节目的品牌发展建设也进行了大量、各种的尝试,其中不乏精妙之举。在各频道高招、奇招、险招迭出的竞争格局下,央视经济频道从自身的频道特色、资源和定位出发,基于对电视市场、收视市场长期的观察和分析,在国内首次推出“编播季”概念,频道编、播体系正式实行按“季”播出。概括言之,按“季”播出的核心就是让观众在方便的时间看喜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电视购物作为新兴的购物方式,借助电视传媒的技术和艺术手段,生动详细地介绍、推销商品,观众通过其传达的信息进行订购,商品通过物流配送到达。  相似文献   

12.
曾文 《广告导报》2006,(8):131-132
当今中国,电视正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各个不同的年龄层次、职业层次、教育层次的人群,通过收看电视节目获得休闲和消遣,已是人民群众非常普遍的一种生活方式。电视与人们生活的密切相连,决定了电视文艺节目必须从满足观众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出发,努力做到丰富多彩,雅俗共赏。电视综艺晚会是电视文艺中很重要的一种节目类型,它运用独特的电视表现手法,如声光效果、时空的自由转换、独特的视觉造型等,广泛融合音乐、舞蹈、曲艺、杂技、戏剧(戏曲)、小品等形式为一整体,展现出极强的包容力和极大的综合性,观众有较强的认同感,能充分满足广大观众多方面的艺术审美和消闲娱乐等等需求,一台成功的综艺晚会,取决于多种因素,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黄升民 《市场观察广告主》2007,(11):I0012-I0013
是“独播”,不是“赌博”众所周知,近年由于新媒介数量激增,观众收看电视的平均时间有所走低,电视关注度有所下降,但这些事实至少在适短期内仍无损电视的行业龙头地位。在众多电视节目类型中,电视剧仍是播出量很大、观众收看时间最多、广告投量最大的节目类型,自省级卫视先后上星以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连伯宁 《广告导报》2006,(6):116-117
五月份的电视屏幕如同窗外的阳光一般灿烂而多姿,各种类型、各种级别的选秀活动层出不穷,异彩纷呈。如果我们把这些活动比作舞台上明星的话,那么“隆力奇”杯第十二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以其新颖的表演创意、庞大的评委阵容、热烈的观众互动、精彩的专家评点,无疑是一颗闪亮的明星,让人眼界大开。  相似文献   

15.
2006年中国电视收视市场盘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倩  饶丽娟 《广告导报》2007,(4):113-119
2006年中国电视市场,在宏观环境上,广电政策接二连三出台,整个电视市场规范和创新并存;在不同媒体行业竞争中,IPTV、手机电视、移动电视逐渐壮大,数字电视走入千家万户,传统电视媒体市场面临更多的竞争;在传统电视市场内,中央级、省级、市级电视频道竞争进一步升级,娱乐选秀大战、独播剧大战此起彼伏。本文将结合CSM媒介研究的127个城市的收视率调查数据,从整个电视市场的收视环境、观众的收视特征、频道竞争、节目竞争与发展特点等方面——对2006年的中国电视收视市场进行全景式的分析与盘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崔迎春 《中国报业》2014,(12):67-68
由《走近科学》栏目入手,探讨电视媒体在科学普及事业中所扮演的角色,说明电视科教节目的宗旨是使观众理解科学,同时电视科教节目需要建立自己的传播理念和传播策略,以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广告大观》2009,(8):122-122
17天奥运赛事,张扬的是更快、更高、更强的激情,通过电视媒体,全球观众都能看到选手们的力与美;  相似文献   

18.
曾几何时。我们看电视不再耐心,转换频道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纵然国内现有电视台360个,频道2000多个。每个城市的户均接收频道数量为30个。但观众最常接触的频道仅有5个左右。用喻国明教授的话说“中国电视媒体已进入渠道过剩时代”。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句话或许是对当今电视媒体生存现状的最佳描述。异军突起的视频网站、老龄化的观众、成长壮大的民营制作公司。交相刺激着此前“衣食无忧”的电视媒体。当互联网与电视融合之后,我们所谓的电视台将有可能变成一个个碎片化的节目,变成只有电视内容的载体。  相似文献   

20.
当今,我国电视媒体的节目同质化特征明显,已经形成供过于求的局面。为此,业内有识之士热衷着手建立品牌,力图通过节目品牌的优势,杀出重围脱颖而出。随着“定位”学说的逐渐被认同,人们对电视媒体品牌的本质认识更为深入,意识到电视媒体品牌必须有明确的定位,即让品牌在观众的心智收视阶梯中占据最有利位置,使品牌成为某个类别或某种特性节目的代表品牌,才能长久地影响观众收视取向。当今,电视媒体应该先作定位,再创品牌;可以这样说,我国电视媒体竞争的“定位时代”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