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发现成为技术创新的源头后,技术创新不仅需要市场导向,还需要科学新发现导向,需要产学研协同创新。产学研不完全是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三方机构问题,而是指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三方的功能的协同与集成化。现代的技术创新与过去的技术创新的重大区别是,过去的技术创新处于工程师时代,而现在的技术创新则进入科学家时代。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环节主要在科学发现或创新的知识孵化为新技术的环节。在研发新技术过程中,企业家和科学家交互作用,体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协同,是大学作为创新中心同企业共建创新平台的合作,是利益共同体。政府在其中起着引导和集成作用。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科研管理体制的影响下,产学研管理体制不健全、合作行为短期化和形式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推进。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加速推动“科学”向“技术”转化,对科技治理体系形成一系列新挑战。为了跨越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的“死亡谷”,国外创造性地发展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型研发机构,这些机构已经成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和成果转化的关键支撑。本文剖析了构建新时代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现实路径,在成功借鉴瑞士比尔创新园全链条创新服务模式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荷兰Rondeel协同创新主体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同创新是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的重要形式。正是得益于众多创新主体的协同合作和功能互补,作为基础研究成果的Rondeel理念才得以成功解决其产业化推广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法律、融资和社会问题被应用于家禽养殖农户生产经营的创新实践。我国要实现以创新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除了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外,还必须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以及相关制度安排和政策激励中充分考虑农业创新中介服务机构的独特功能和作用,以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协同推进提供多层面服务支持和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4.
企业创新是一项高难度的系统工程,它的实现必须建立在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结合之上。无论技术创新、组织结构创新、还是管理创新,都必须调动全体人力资本所有者参与,同时也要投入资金、设备等物质资本予以保证。创新的过程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匹配的过程,创新的综合成果体现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驱动产业结构转向中高端需要引入产业化创新的概念。产业化创新是个机制,能有效克服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两张皮”状况。产业化创新是科技创新和科技创业的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产业化创新中得到体现,反映创新创业的各个参与者在其中各尽所能。以产业化创新为内容的科技创业与一般的企业运行目标不同,它追求企业整体价值的提升,也只有在企业整体价值提升后,各个创新创业参与者才能得到自身价值的提升。因此从创业板到主板股票市场的基本功能是对科技创新创业企业的价值发现和评价。股票市场不仅要科学评价产业化创新成功的企业价值,支持其扩大规模,更要通过有效的市场机制推动产业结构转向中高端化。  相似文献   

6.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新型组织形式。随着现代科研院所的发展,科研院所在协同创新过程中,无论是角色定位、技术研发还是产业化途径都呈现出区别于以往院所和大学的新特征。以科研院所主导的国家级联盟--海洋监测设备产业联盟为例,聚焦科研院所主导的协同创新过程,分析院所在推进产业创新网络、共性技术研发、产业化协同创新、产业发展目标协同等方面的特征,总结该类联盟成功运行的规律。结果发现,相较于大学和企业,科研院所主导的联盟拓展了协同创新范畴。其中,产业化协同创新是该类联盟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6家新型研发机构为例,重点对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进行了研究。新型研发机构与传统机构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功能定位体现政府导向、治理模式去行政化、体制机制灵活创新、政产学研高度协作。在协同创新模式上,主要分析了合作建设模式、组织管理模式、合作研发模式和合作服务模式。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机制是投入机制、收益机制、运作机制、用人机制、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的耦合。在新型研发机构探索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产业共性技术是在多个产业领域广泛应用并对产业产生深刻影响的技术,合适的组织模式是实现产业共性技术成功研发和扩散的关键。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协同创新背景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重大专项、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是中国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新型组织模式,这些创新组织模式涉及到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产学研各类主体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模式的实施既需要政府的顶层设计,又需要市场机制的基础调节,还需要与区域、行业的产业发展特色相适应。  相似文献   

9.
科技成果资本化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纽带。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下,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资本化还存在有效需求不足、供给脱节、外部支撑不够等问题。为此,亟须巩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灵活选择作价投资、金融协作、内部转化、成果交易等发展模式;构筑全程化科技管理机制,优化成果转化政策基金组合,规范科技成果评估定价机制,拓展区域性科技资本市场,完善科技转化服务平台,以推动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6家新型研发机构为例,重点对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进行了研究。新型研发机构与传统机构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功能定位体现政府导向、治理模式去行政化、体制机制灵活创新、政产学研高度协作。在协同创新模式上,主要分析了合作建设模式、组织管理模式、合作研发模式和合作服务模式。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机制是投入机制、收益机制、运作机制、用人机制、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的耦合。在新型研发机构探索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关于政府研发资助能否促进企业研发创新活动以及在创新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基于理论分析,提出了政府研发资助促进企业创新的有效性以及激励效应存在异质性的假说,利用工业企业的创新活动数据检验了中国政府研发资助对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影响效应。总体来看,政府研发资助对企业自身研发投入存在激励作用,同时也会提升企业研发创新的专利和新产品的产出水平。政府资助的激励效应存在企业异质性,在企业规模越大、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劳动生产效率越高的企业中,政府资助的激励效应越大,并且对非国有企业的研发创新产出的促进效用要高于国有企业。另外,本文还发现科技活动的产出更多地依赖于研发人员的贡献。政府对企业研发创新进行资助时,应该根据企业具体的微观特征,制定针对性的资助方式,更有效地发挥政府资助的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12.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经济发展转向新的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以科学发现为源头的科技进步模式,体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衔接和融合,是技术进步路径的革命性变化。由于科技创新的源头主要是科学发现和知识创新,因此创新需要大学和企业的协同,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协同。产学研协同是指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三方功能的协同,特别需要提高知识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全样本数据探讨了作为创新和知识溢出微观主体的高校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本文通过ArcGIS测算了2007-2015年上市公司所在地周边全部高校数量,并以企业研发投入金额、发明专利衡量企业创新水平,利用Anselin et al(2000)的KPF方程,采用双聚类OLS检验高校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研究发现:第一,高校知识溢出对企业研发创新投入和有效创新产出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第二,知识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地理邻近性特征,而行政边界关联影响较弱;第三,高校知识溢出通过提高企业研发投入,提升员工和管理层人力资本,进而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进一步研究表明,空间异质性、高校异质性、企业异质性、中心城市集聚效应、高铁开通等因素导致高校知识溢出效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高科技与风险投资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新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有相互交汇的趋势。科技的孵化领域成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交汇点。高科技的创业投资进入的投资领域正是这个孵化高新技术和企业的环节。根据高科技产业化的特点,风险投资作为创业投资,从种子阶段和创业阶段就应该进入,否则就失去了其作为创业投资的意义。风险投资主体不仅仅是风险投资基金公司,政府及企业都可以进行风险投资。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identifies the role of new capital goods as the main external source of innovation for supplier dominated firms belonging to traditional consumer good industries. After a brief survey on the role of inter-industry technology flows, the results of a field study are presented concerning the amount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embodied in the new machinery acquired during the 1980s by a sample of Italian manufacturing firms producing traditional consumer goods. We show that industries and firms differ in the quality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embodied in (or allowed by) new capital goods, and that such differences depend on industry-specific and firm-specific factors. The former primarily refer to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the latter mainly to the age and the affiliation of the firm with an industrial group. The final section contains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for fostering the diffusion of new machinery (embodying technological change) among small firms and traditional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16.
当前,科学家创业成为理论和实践关注热点。聚焦科学商业情境下科学家创业过程规律,通过扎根理论分析构建科学家创业过程模型。该模型将科学家创业过程划分为创业基础、组织生成和成长绩效3个阶段,包括科技成果、创业意愿、制度环境、技术禀赋、创业素质、价值放大、创业绩效7个关键要素。结果发现,科学家创业组织生成涉及4个核心环节:机会识别与获取、创新活动、公司治理、市场开拓;科学家创业对技术创新具有强烈偏好,科学家创业资源禀赋优势强于一般创业;科学家创业过程伴随着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步进行,创业组织生成和现代公司治理是科学家创业成功的关键,其中发展策略和资本融资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2010—2015年沪深A 股上市公司的科技创新补助与R&D研发数据,分析了中国供给侧改革中创新驱动政策对企业创新行为与策略选择的引导激励效果。研究发现:随着创新驱动供给侧改革的实施,企业进行R&D研发投入的意愿得到加强,开始偏好长期研发投入。创新补贴认定与考核标准相关政策机制落地,地方政府的无效创新补贴激励机制被抑制。在供给侧改革下,企业对创新长期驱动与短期经济效益进行理性权衡抉择,减少了外观设计专利等策略性创新成果的产出。本文进一步通过对产权性质分组还发现:供给侧改革后,国有企业创新产出激励最为突出,大幅度增加了专利的申请。而民营企业则通过扩大长期研发项目的投入和聘用储备技术人员,为下一阶段的创新研发作铺垫。    相似文献   

18.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ole of knowledge in the evolution of new financial services ventures in Sweden between 1990 and 2002. Drawing upon economic theories of human capital and spin-out entrepreneurship, we investigate whether knowledge from prior employment in the financial and technological industries facilitates the survival of new entrepreneurial firms. Based on a database tracking the evolution of 1,077 financial services ventures, we find that firms with more extensive knowledge from the financial services and high-tech sectors have higher chances of survival than firms with more narrow knowledge bases. Our findings offer contributions to the emerging literature on spin-out entrepreneurship and to research on entrepreneurship in services.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2010—2015年创业板企业数据,研究政治关联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同时实证检验反腐败对政治关联以及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政治关联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存在政治关联的企业而言,短期内反腐败将会抑制企业技术创新。基于此,本文认为中国政府在继续加大反腐败力度的同时,对反腐败冲击较为严重但具有创新意愿的高新技术企业而言,需要建立相应的支持政策,从而规避对该类企业造成的短期经济波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