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从中国住房泡沫特征出发,构建“泡沫避难所”假说的理论框架,并在该框架中考虑城市二元公共住房保障政策产生的影响.为检验该假说,本文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对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中部城市具有“泡沫避难所”效应,即住房泡沫的增加使东部地区城市人口、人力资本、外来劳动力不断向中部地区集中;(2)在二元公共住房保障政策背景下,住房泡沫的增加造成东部地区城市人口规模的减少与人力资本流失的减缓,中、西部地区城市人口规模、人力资本与外来劳动力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选取我国35个大中城市2009年和201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法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这两年实证结果的比较发现,我国政府在2009年下半年和2010年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作用显著,存在泡沫的城市明显减少,但泡沫消退的主要是中西部城市,东部发达城市泡沫依然存在.为此,政府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调控措施,并且重点针对东部发达城市制定相关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演化金融方法,将房地产市场投资者预期分为稳健型预期(投资策略是根据基本面投资)和风险型预期(投资策略是追涨杀跌)两类,同时投资者会根据市场环境调整自身预期,在此基础上测度了不同类型预期在我国房价泡沫形成中的作用,并进一步区分了不同城市房价泡沫的类型。研究表明:尽管稳健型预期对房价泡沫存在显著抑制效应,但风险型预期的放大效应在房价泡沫形成中起了主导作用;此外,东部地区城市房价泡沫主要属于强风险型预期与强稳健型预期型,中西部地区城市房价泡沫则主要属于弱稳健型预期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长三角13个城市2007~2015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静态面板模型对房地产价格泡沫进行测度和研究,并使用GMM估计法对房价泡沫的空间传染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各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均不同程度出现了泡沫,并且各年间泡沫比例波动较大;各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泡沫存在空间上的相关性,某个城市的房价变动,会对其他城市的房价造成影响。抑制房价泡沫要推动房地产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抑制房价上涨的长效机制以及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防止房价泡沫扩散。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构建了理论分析框架,解释了中国不同城市间房价溢出效应、收入对房价的跨区影响,以及利率调整对不同城市房价的区域异质性影响。本文利用GVAR模型对该框架进行了实证,结果显示北京等一线城市的房价波动对其他城市具有较大的溢出性,而中西部城市的房价溢出性则不明显。一线城市和东部城市的房价波动不仅受本城市人均收入变动的影响,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其他城市收入变动的影响,而中西部城市的房价则主要受本城市收入变动的影响。利率变动对一线城市和东部城市的房价影响则较大,而对中西部城市的房价影响有限。本文结论具有明确的政策含义,比如政府应通过稳定一线城市房价以达到稳定全国房价的目的,促进公共产品均等化,实行地区差异化的房地产政策等。通过利率调整来调控房价也是一个可行的政策选项。  相似文献   

6.
2011年上半年在不断强化的房地产调控措施作用下,非合理住房需求得到有效抑制,保障房供给量逐步增加,多数城市房价涨幅明显趋缓,部分房价过高城市出现稳中有降,房地产调控已见成效。但目前商品房销量增速有所回升,全国房价整体水平仍然较高,中西部地区及一些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房价还存在上涨的动力,部分大中城市租赁市场的房租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下半年调控力度将继续加大,将促进房地产市场深入调整,住房价格将呈下行趋势。  相似文献   

7.
杨钊  冯晶 《时代经贸》2010,(14):43-43
自2003年以来,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飙升的速度远远大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一线城市的房地产的巨大泡沫已经形成,房地产市场成了中国经济中最具风险性的因素,同时也是最可能发生剧烈变动的因素。本文通过对房价未来走势的分析来阐述这种下行走势的必然性以及它对整个国民经济可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资本市场》2011,(1):65
<正>2009年初房地产价格上涨是最先从一线城市开始的,在四月份国家密集出台新政后,一线城市房价得到控制。但201 0年下半年以来房价上涨开始蔓延到二三线城市,目前二三线绝大多数城市仍处于量价齐升。本轮房价上涨主要源于以下方面: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在201 0年年初以来开始的  相似文献   

9.
一线发达城市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对二三线城市金融竞争力的研究几乎没有。以广东省三线城市中的揭阳市为中心,通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比同一区域内的一线发达城市(广州、深圳)、粤西城市(湛江、茂名、阳江)和粤东潮汕城市(汕头、揭阳、潮州、汕尾)的金融发展水平,从中了解到二三线城市现如今的金融竞争力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影响揭阳市持续发展的问题主要是发展后劲不足。  相似文献   

10.
自2003年以来,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飙升的速度远远大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一线城市的房地产的巨大泡沫已经形成,房地产市场成了中国经济中最具风险性的因素,同时也是最可能发生剧烈变动的因素.本文通过对房价未来走势的分析来阐述这种下行走势的必然性以及它对整个国民经济可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中国的贫富差距和房价居高不下,但现有文献忽视供求弹性与贫富差距交互作用对房价的影响。据此,本文构建结合贫富差距和供求弹性的住房存量调整模型,使用中国2002—2012年7省份33个城市的UHS数据发现,收入和财富的基尼系数对房价有正影响;供求弹性对房价分别有负影响和正影响;收入和财富基尼系数与供求弹性交互项对房价分别有正影响和负影响。据此,为防止房价泡沫,各级政府一方面应缩小贫富差距,另一方面应增加土地和住房供给。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上偏”随机前沿模型对2001—2009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商品房价泡沫进行了测算,这一模型的特点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以往研究中测算出来的泡沫程度为负的问题。结果表明,房价的“基本价值”部分主要是由需求即收入拉动的。我国的商品房价确实有泡沫存在的现象,特别是一线城市的房价“泡沫化”相当严重,银行贷款是房价泡沫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高房价并不意味着高泡沫风险,低房价也不意味着没有泡沫风险。自2004年以后,泡沫的不确定性一直在增加。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城市住房价格快速上涨,政府推出房地产“限购令”,以期调整房地产市场,控制城市房价。本文构建了带“限购令”政策约束条件的单中心双环城市住房市场模型,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从理论上分析房地产“限购令”的政策效果和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限购政策使大中小城市房价均有所下跌,中小城市房价的下降幅度大于大城市的幅度,城市的投机性住房需求越大,限购政策的效果越明显。本文认为“限购令”作为非市场调控手段,仅可作权宜之计而非长久之策,应充分考虑城市的异质性特征,对限购政策进行辨证选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使用2000—2015年中国112个大中城市媒体报道和房价月度指数研究了媒体异质性对房价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纸媒情绪对房价波动的影响大于网媒情绪,中央媒体情绪对房价波动的影响大于地方媒体情绪,明星微博情绪对房价波动的影响大于普通微博情绪,媒体语气确定性和报道篇幅对房价波动有正影响,明星城市媒体情绪较非明星城市更易引起房价波动。据此,为防范非理性房价波动,应加强对不同媒体报道的监管。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使用2000—2015年中国112个大中城市媒体报道和房价月度指数研究了媒体异质性对房价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纸媒情绪对房价波动的影响大于网媒情绪,中央媒体情绪对房价波动的影响大于地方媒体情绪,明星微博情绪对房价波动的影响大于普通微博情绪,媒体语气确定性和报道篇幅对房价波动有正影响,明星城市媒体情绪较非明星城市更易引起房价波动。据此,为防范非理性房价波动,应加强对不同媒体报道的监管。  相似文献   

16.
朱思宇  杨科 《经济研究导刊》2013,(22):117-120,128
构建一个简单的住房需求供给模型,从未预测到中国人民银行对利率上调和已预早测到中国人民银行要对利率进行上调两方面来分析利率上调对中国住房市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率上调通过影响住房市场供求和房租这两个途径来影响中国的住房市场,并且当住房价格上升过快时,利率上调可以作为一个调控中国房价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ed the recursive unit root tests to identify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potential speculative bubbles in the Chinese housing price cycles during 2006–2013 for the 70 major cities of China. The method is best suited for a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with a time series and delivers a consistent date‐stamping strategy for the origination and termination of multiple bubbles. Simulations demonstrate that the test significantly improves discriminatory power and leads to distinct power gains when multiple bubbles occur. Overal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peculative housing price bubbles in China are not bursting, and they indicate that the stationarity of the housing price level varies across the different city sizes. Between the cities, approximately one‐fourth of the bubbles have burst up to December 2013, while the first‐tier city bubble may not burst due to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中国各地区房地产市场一片欣欣向荣,房地产价格在短时间内迅速增长,尤其是一些大城市的房价非常规地攀升已使政府和学术界开始密切关注。住房价格的迅猛增长使老百姓叫苦不迭,争论就在于这种价格增长是属于市场供求驱动还是投机呢?房地产市场的经济周期符合供求分析,而当前的价格迅猛攀升源于有效需求的强力支撑,潜在过度城市化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