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付云 《商》2014,(43):165-165
本文首先对盈余管理进行分类,然后阐述了不同的盈余管理方式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提出假设。其次,建立模型来检验不同的盈余管理方式即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得出分析:应计盈余管理与经营业绩是正相关关系,真实盈余管理与经营业绩是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夏昌定 《现代商业》2013,(18):157-158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在上市公司表现为公司股东与经理人员的两权分立。由于资本所有者与公司经营者的信息不对称,处于信息优势方的经理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益有可能损害股东利益,这就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处于信息劣势方的股东等利益相关者为了维护权益不受侵犯,普遍要求建立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体系,评价并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这样也就产生了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以会计为基础的传统财务业绩评价体系受到质疑。本文拟通过对企业财务评价指标及非财务评价指标优缺点的分析,指出把财务指标评价与非财务指标结合起来的综合业绩评价方法才是切实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改善经营业绩,有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张德明  程林  曹秀英 《商业研究》2001,(11):117-119
经营者经营业绩评价研究体系认为:该体系由业绩评价组织体系与业绩评价要素体系两个子系统组成,其中业绩评价要素体系由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组成.从而建立了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其评价标准分为五挡,这样就可以利用功效转化和综合评判模型计量经营者的经营业绩.  相似文献   

5.
现有文章关于业绩承诺、盈余管理的研究较为丰富,但缺少相关文献综述对其进行梳理,本文将从这两方面以及业绩承诺与盈余管理之间关系进行文献梳理,分析研究进程,发现研究不足,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依据我国25家旅游上市公司年报数据,选择了能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的13个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从局部和整体上分析评价其经营业绩,为我国旅游上市公司进行资产整合、改善财务状况、增加企业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选取相关财务指标,对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营运能力进行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2008年的经营业绩进行了评价,运用SPSS软件得出了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综合排名,并提出改善其经营业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能为企业提供有力的支持。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主要以财务指标与数据作为对企业业绩进行衡量的标准,而对未来业绩的预测能力和企业的社会责任评价不足。企业应从引入人力资源指标,建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完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等方面入手,完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使管理者准确判断现有经营活动的获利性。有效地配置企业有限资源。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和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余志荣 《商》2012,(13):56+48
为了了解近几年来部分海南上市房地产公司的盈余质量及其经营业绩,文章以海德股份为例,基于2008~2010年财务报表,选取相关的指标,构建数据图表对公司盈余质量进行分析。并在此过程中,注意异常数据,结合行业和公司的一些财务数据,评价盈余质量,从中得出结论,但从总体来看,研究尚存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是股东、债权人和公司员工关注的重要问题.如何正确.公允的评价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成为财务分析人员的重要工作。目前.对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方法主要有单指标法和多指标法。单指标法不能反映特定企业的综合水平.片面性强:多指标法需要对每个指标进行赋权.赋权方法有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杈两种。主观赋权主要是通过定性分析分析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这在指标比较少时或许还可行.但当指标比较多时.确定各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就有很大的困难.另外主观赋权主观性太强.同样的数据.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因此这种方法在使用上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经营者与监督者之间的博弈模型入手,讨论了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在分析了我国目前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一些措施,最后给出了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盈余管理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研究来看,许多学者对盈余管理有自己的定义,在这些学者的定义当中,盈余管理被概括为企业管理当局为满足自身利益,有意采取会计或非会计的方式对企业收益进行调整。通过对盈余管理存在的动机及客观的前提条件的分析,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盈余管理不论对于企业还是整个市场都有一定的必要。对于企业来讲,提高当前盈余水平或是透过洗大澡的方式可以短暂的缓解企业面临的困难,利润平滑化则可以帮助企业维持良好社会形象,使企业运营进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复杂性科学管理熵理论的公共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学兵 《财贸研究》2010,21(2):76-81
公共管理熵(PM熵)就是熵理论应用于公共管理之中,研究公共管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公共管理无序、信息不畅、经营状况不佳,进而导致公共管理内耗、效力低下、管理成本过高、管理目标偏移或错位、人际关系方面的摩擦和冲突以及整个公共管理系统衰退等。公共管理熵是决定公共管理系统不力或失败的根本原因,要确保公共管理系统成功,就应延缓或降低"熵"增并强化"负熵"的流入。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我国的证券市场基本是由政府管制,影响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证券企业为了得到健康发展,只能获得IPO的发行许可。从盈余管理出发,结合资本市场动机,两种假设:IPO企业同时实施两种盈余管理方法会提高其股票发行价和与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未来的损害较大,并选取在2007到2012期间沪深两市的699家IPO上市企业样本,通过引入不同变量、创建回归模型、对回归结果分析得出两种盈余管理方式,均有利于企业提高IPO的发行价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应用会对IPO公司的长期业绩产生不利的影响。可见,两种盈余方式对于促进IPO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企业的盈余管理只能在会计准则或制度的范围内进行,不能超越会计准则及制度的规定,恰当的盈余管理可为公司赢得理财和经营活动的弹性空间。但许多盈余管理完全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尤其是我国证券市场还不是很发达,上市公司中的一些盈余管理行为已经影响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已经超出了可以容忍的限度。因此,加强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的规范,减少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对增强我国企业的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盈余管理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财务揭示的热点问题,盈余管理受到广泛的关注。盈余管理动机包括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和政治成本动机。大量的实证研究对盈余管理发生的频率和程度进行了检验,但是研究还相当肤浅,还有许多领域值得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资产减值会计一直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运用逻辑斯蒂多元回归分析,对自2001年全面实行“八项计提”会计政策以来,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检验,以考察新政策的执行效果和选择会计政策的经济动机。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上市公司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粉饰公司业绩,误导投资者决策的行为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通过对盈余管理动机的深层研究。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管与控制应该双管齐下。既要通过完善相关会计法规减少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可以选择的手段,又要完善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对少数股东的利益保护机静】,从根本上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使得公司的财务报告反映公司的真实业绩,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浅谈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蕊 《商业研究》2005,(3):48-49
随着经济全球化 ,出现了新的市场竞争主体———供应链。为了保证供应链上所有的节点企业同步、协调的运作 ,就需要施行好供应链管理工作。而供应链管理施行的好坏程度 ,就要靠供应链的绩效评估来予以明示 ,显然这里的绩效评估工作与传统的绩效评估工作是不同的。以传统的绩效评估为基础 ,探讨了供应链管理所需的新的绩效评估系统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20.
知识管理绩效评估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剑  龚海涛 《商业研究》2005,(20):37-40
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划时代的变革,知识管理的绩效评估体系仍然是一个新的领域,仍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必须在现有知识管理评估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知识管理目标体系的分析和相关指标体系的设计,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战略导向的知识管理绩效评估模型,为企业评估、跟踪和实时监测其知识管理活动提供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和实施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