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全球信息化浪潮此起彼伏。信息化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人类社会正逐渐由工业化社会迈向信息化社会。近几年来,企业信息化在我国蓬勃开展,然而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和不足。例如,一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效益不明显,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投资"黑洞"、"信息孤岛"等问题。柳学志的"上ERP是找死,不上ERP则是等死"几乎成了一句难破的咒语。  相似文献   

2.
《中国中小企业》2006,(4):42-43
曾几何时“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的说法如一片挥不掉的阴霾笼罩在ERP厂商和应用企业的头上,这是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内对实施ERP的美好愿景不能实现而发出的无可奈何的感叹。然而时过境迁,今天我们再来品味这样的评价的时候,已经不会将这样的评价看成是对ERP应用的诋毁,而是中国ERP应用进入理性时代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张辰 《中外管理》2006,(7):100-102
自1981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从德国工程师协会引进中国第一套MRPII(制造资源计划,ERP的前身)软件到今天.中国ERP市场已走过了25年的历程。但ERP系统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却一路坎坷.甚至有过“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的说法.ERP在企业的应用一度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自21世纪以来,ERP已成为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代名词。然而在业内较长时间就一直流行着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的说法,反映了企业对ERP项目的需求和对投资失败的无奈。本文分析了ERP项目的投资特点,并从对应成功、过程成功、交互成功、预期成功四个方面分析了ERP项目的投资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投资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以ERP为代表的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的命脉和核心竞争力。但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花费重金的ERP系统往往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以至于企业界存在“实施ERP是找死,不实施ERP是等死”的说法。怎样才能让ERP系统发挥最大的效能?  相似文献   

6.
ERP的选型和实施存在着很多风险,曾有位企业家说:“不上E R P等死,上E R P找死”,形象地指出企业信息化的风险是在企业管理核心的管理工具——E R P软件选型和实施过程中。运用经济学中的博弈理论,或许为寻找“同为企业信息化,为何PDM、财务软件、协同商务等选型和实施的风险低  相似文献   

7.
2002年曾被业界人士称为企业管理的ERP年。同时也有说法:“不上ERP等死,上ERP找死”。这种说法不仅反映了企业实施ERP系统的矛盾心理,更说明了我国企业在实施ERP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难,那么实施ERP到底是企业的“救星”还是“灾星”? 有关部门曾经对我国的企业以及世界上排名靠前的企业进行统计表明:在中国中、小型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集团公司的平均寿命也只有7到8岁之间;世界上,30年前跻身于财富100强的企业今天就已经有三分之一被淘汰出局。为什么有的企业能够一直经营的  相似文献   

8.
张贵民 《新远见》2013,(18):36-37
ERP建设放缓的原因,不在需求不旺,也非技术瓶颈,而是实施策略有待调整。"不上ERP是等死,上ERP是找死。"在2013年信息化助推精细化管理论坛中,HIT专家网总编朱小兵引用柳传志实施ERP时的名言,表明当前医疗领域实施ERP的困境。作为企业资源管理的IT工具,ERP以整合企业内部资源达到优化效率的目标,而被各方所推崇。尽管医院运营同生产性企业不同,但医院复杂  相似文献   

9.
《科技与企业》2010,(1):54-56
有的企业一直不用ERP渐渐丧失了管理竞争力,也有的企业上了ERP而把内部管理弄得乌烟瘴气,比不上还糟,这是怎么回事? 问题需要细化,需要反思! 前几年流行一个说法:不上ERP是等死,上ERP是找死。  相似文献   

10.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维持其生存并能不断得到发展壮大,根本的出路就在于加强技术创新.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企业却陷入了"不搞创新是等死,搞创新是找死"的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11.
胡爱民 《企业经济》2005,(11):100-102
“不上ERP是等死,上ERP是找死”,柳传志的这句话道出了中国企业ERP所处的尴尬境地。中国企业ERP建设已有不少的成功,但更多的是惨痛的失败。究其成败的原因很多,但合理的建设步骤是一个关键。本文就企业外购ERP建设重要步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吕谏 《楼市》2012,(Z1):36
大量楼盘概念品牌如走马灯一样粉墨登场后转瞬即逝。中小开发商无一不发出"中小企业不行动等死,行动找死"的一声叹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今日地产行业残酷至极,上有中央限制,中有地方政府抢食,下有购房者持币待购对抗,且不算银行的金融限制,或拆迁者的麦田保卫战。如此,开发商是站着死还是背水一战?高房价的利诱太大,使很多开发商忘记身份地位,扮演了房价上涨的强力推动者。  相似文献   

13.
不改革等死乱改革找死晚清的50年,可总结为“不改革等死、乱改革找死”。不改革等死,其实就是改革的动力所在。发端于1861年的第一轮改革,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西方媒体和外交机构都在思考着中国崩溃后怎么办的问题。在那样的历史关头,中国体制内外的精英分子们开始了改革。乱改革找死,则是改革对“技术”的要求颇高,不能急躁,不能跃进,不能盲动,否则就拔苗助长、欲速而不达。甲午战争之后的改革,就走上了大跃进的道路,总想找捷径、搭快车,从西方和日本引进一个“主义”,一揽子解决所有的问题,而放弃了在更为根本、更为琐碎、也更需要耐心的“技术”层面上的艰巨努力。  相似文献   

14.
悠然 《经营者》2007,(15):64-66
方便面少了十几克,饮料少了几十毫升,减量却不减价,在今夏的市场上这样通过换包装"变相涨价"的商业策略被频繁运用,对于这种涨价方式很多消费者表示反感甚至导致了顾客的流失。那么,企业如何走出"不涨价等于等死,涨价等于找死"的怪圈?  相似文献   

15.
希望通过EEP的实施规范企业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改革和流程改造,是很多企业领导上ERP普遍存在的心理。但事实往往相反,很多时候,ERP非但不能提升管理反而拖累了运作。业界有句流行语:不上ERP是等死,上了ERP是找死。可见ERP是一把双刃剑。实践表明有两种企业实施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实施的周期同样很短。  相似文献   

16.
ERP普及化,迷魂中小企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ERP是个什么东西?中文全名叫做企业资源规划,是目前中国管理软件最大的细分产品领域,占据着中国管理软件市场的半壁江山。本来这个家伙一直乖乖地走上层路线,目光只盯着亿元以上的大企业,如今却矛头一转,玩起亲民政策。2004年11月,用友一句“ERP普及化”的口号,目标直指中国2000万中小企业,引来中外软件企业的集体跟风。原先锁定管理软件高端市场的SAP、金蝶和速达等软件厂商,今年纷纷转战中小企业管理软件市场,瓜分这块蛋糕。一边是软件厂商“ERP普及化”的鼓吹甚嚣尘上,搞得好像人人都需要ERP,一边是众企业“上ERP是找死,不上ERP…  相似文献   

17.
八十年代末,国企中流传着这样两种说法,一是“不搞技改等死,搞技改找死”。一是“不搞开发等死,搞开发找死”。反映出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改革过程中,国企所承载的压力和磨难。然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闯过去,就是一片天。成铁局资阳配件厂在改革的阵痛中,从最初的惶恐、失误中惊醒过来。在厂长吴传正的带领下,不断推进技术进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开发新产品,滚动发展,使企业重新获得了生机。  相似文献   

18.
张伟 《江苏楼市》2005,(2):34-35
房地产行业中成长企业与成熟企业相比,差距在于管理,而不在经营.目前更多的房地产企业陷入了成长的陷阱,没有成长等死,高速成长找死。  相似文献   

19.
《企业技术开发》2019,(8):114-116
近年来,许多国内公司开展了一轮又一轮的组织变革,如组织结构变革、绩效管理变革、薪酬管理变革等。但结果表明,很多变革项目最终是失败的,使得公司高层管理者们产生了"主动变革找死、不变革等死"的矛盾心理。文章在介绍C公司HRM变革项目的背景、项目框架等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项目失败的原因,以便为其他公司以后开展类似项目提供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0.
目前企业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不搞技改是等死,搞技改是找死。”于是。一些所谓“精明”的厂长经理们在“好死不如赖活着”观念影响下,竞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等死”。 众所周知,企业技术改造,是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的关键。“不搞技术改造是等死”,是千真万确的;但“搞技改是找死”,则是百分之百的谬误。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并流传所谓“找死”的说法呢? 一类是立项不准,可行性研究差。一些地方政府急于“脱贫致富”,或抱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心态,盲目上项目,再加上重数量轻实效的“浮夸”心理作怪,很多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