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应付工资”帐户帐务处理之浅见曹德卿《中国乡镇企业会计》1994年第10期吴明烨的《“应付工资”帐户月终应有余额》,阅后颇有同感。现对“应付工资”帐户的会计核算和帐务处理,淡一点肤浅的看法,以供同行参考。应付工资是企业流动负债中的一项内容,在乡镇企...  相似文献   

2.
“应付工资”核算实务鲁光辉新会计制度的“应付工资”和旧会计制度的“应付工资”名称一样,但核算的内容则完全不同。新会计制度的“应付工资”,核算企业应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借方余额反映未分配结转其它项目应承担的工资;期末“应付工资”出现余额时,填列“资产负...  相似文献   

3.
一、应用差价率计算公式时应注意的要点 《企业会计制度》在对“商品进销差价”科目的说明中,规定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应按以下基本公式计算: 公式一:差价率=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余额÷(月末“库存商品”科目余额+本月“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月末“受托代销商品”科目余额)×100% 公式二:本月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本月“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差价率  相似文献   

4.
会计帐户发生红字余额浅析罗源芳用红字反映企业利润和成本差异等,这是无可非议的。然而,有不少单位的“原材料”、“应收帐款”、“应付帐款”、“应付福利费”以至“银行存款”等会计科目的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出现红字,这就有些不正常,例如:一、某企业赊购材料不入库...  相似文献   

5.
读了《黑龙江财会》1998年第二期武企铎同志的“账户余额结转方法应符合《规范》的规定”一文,我们认为该文把账户余额结转方法理历为“反方登记结转法”(见表一)相悻于《规范冰关于账户余额结转方法的规定。《规范》第六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年度终了,要把各账户的余额结转到下一会计年度,并在摘要栏注明“结转下年”字样,我们对此的理解是:应在全年累计发生额的下一行内,按账户余额的原有方向结转,而不是该文所称的“反方登记结转方法”。具体方法这样做,可以使人们非常清楚地明白结转下年的余额是借方76O00元。既使余额在账户中…  相似文献   

6.
一、月结季结年结及其余额的填写方法针对《规范》第六十四条,笔者提出粗浅的认识且将其形象化。当期经济事项的发生额只有一笔(借方或贷方),不需另起一行进行本期合计,在此笔业务记录行的余额栏内直接结出并登记该余额即可。但切莫忘记,在嗣后的累计中要把该期的一笔发生额视作“本期合计数”予以累计。如果经济事项的发生额在两笔或者两笔以上(借方和贷方),那就要在最后一笔业务记录行的下面一行进行本期合计,并在日期栏和摘要栏分别注明详细时间与“月结”(季结、年结)字样。本期合计的内容包括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和期末…  相似文献   

7.
一、“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设置财政部1994年6月29日发布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行业会计制度的有关内容进行了修订,规定在损益类科目中单独设置“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企业本年度发生的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该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反映以前年度多计收益、少计费用,而在本年度调减以前年度利润的数额;贷方发生额,反映以前年度少计收益、多计费用,而在本年度调增以前年度利润的数额。期末,应将该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该科目应无余额。这样,与修改前的行业会计…  相似文献   

8.
银行询证函,是审计人员以被审计单位的名义向银行发函询证银行存款、银行借款、托管证券、应付票据等情况,以验证被审计单位这些科目是否真实、合法、完整。审计人员在审计中运用银行询证函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分清银行余额的询证和银行发生额的询证。余额是某一截止时点之前所有发生额的最终结果,通过询证银行余额可以证实截止某一时点的银行余额是否真实存在。发生额是业务发生时的原始记录,通过询证银行发生额可以证实某一笔银行业务是否真实发生。如在验证投资人以货币资金投资时,银行询证函就是对银行发生额的询证。在对资…  相似文献   

9.
徐国民 《财会月刊》2008,(10):40-41
一、问题的提出 一般来说,损益类科目平时记录会计主体损益的发生额,期末将本期发生额的累计净额从相反方向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损益类科目无余额。但是,财政部2006年10月30日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却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一损益类科目的发生额在一些经济业务中结转到“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等损益类科目中。  相似文献   

10.
工资是对企业职工付出劳动所获得的一种报酬;而“应付工资”是企业对职工工资的一种负债。企业应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在会计核算上通过设置“应付工资”科目进行核算。“应付工资”科目集中反映企业应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构成职工工资总额的内容都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进...  相似文献   

11.
张新民 《新疆财会》2004,(F10):34-34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各种应交款及暂存款应及时清理结算。不得长期挂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各种应付款项及应缴款项应及时清理并按规定办理结算。不得长期挂帐。”《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也明确指出:“各种应收及预付款应当定期与债务人对帐核实,及时清算、催收”。但在实际工作当中,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项余额过大,管理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寻求对策,切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项的管理和监督,使我市财务管理工作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12.
住房公积金的会计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工住房公积金由职工个人承担部分和单位承担部分共同构成,两部分比例相同。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计提职工个人承担的住房公积金时,应借记“应付工资”科目,贷记“其他应交款——应交住房公积金”科目;计提单位承担住房公积金时,应借记“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相关科目,贷记“其他应交款——应交住房公积金”科目。  相似文献   

13.
怎样改进“货到未付款”的核算办法周守文,乔宏岑《商流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当月购进入库的商品,印果月终尚未付款,则按暂估进货原价,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应付帐款”科目,下月初用红字冲回,在付款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后,按正常程序通过“商品采...  相似文献   

14.
税法规定:坏账准备金提取比例一律不得超过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0.5%,对于纳税人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税法准予确认,并按实际发生额做税前扣除。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提取比例等由企业自行确定。由于我国“三角债”等问题还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制度》对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的会计核算做了详细的规定,但对于应交增值税明细账的期末结转规定不是十分明确。笔者根据实务经验,对此进行归纳总结。1.应交增值税明细账的月末结转。(1)计算当月应交增值税。当月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明细科目贷方发生额+“出口退税”明细科目贷方发生额-(“进项税额”明细科目借方发生额-“进项税额转出”明细科目贷方发生额+“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明细科目借方发生额+“应交增值税”二级明细科目期初借方余额)。若计算结果大于零,为企业当月实际应交纳的增值税额;若计算结果小于零,为企业当月留抵的增值税额。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一些预算单位面对零余额账户突然变得不会对账了,常常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认为零余额账户每天的余额都为零,就没有必要再对账;二是认为只核对零余额账户支出发生额.没必要再核对收入发生额和余额,因为银行对账单上只提供了支出的发生额。  相似文献   

17.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会计科目,核算企业本年度发生的以前年度调整损益的事项。其借方发生额反映企业以前年度多计收益、少计费用而调整本年度损益的数额;贷方发生额反映企业以前年度少计损益、多计费用而调整本年度损益的数额。期末企业应将该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  相似文献   

18.
会计科目分类和会计期末转账基本理论告诉我们,损益类会计科目平时记录会计主体损益的发生数,期末将本期的发生额累计净额从相反方向结转“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损益类会计科目无余额。我国会计工作者一直是这样进行会计核算的。但是财政部2006年10月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涉及资产处置业务的金额,结转到“其他收入”或“投资收益”科目中。  相似文献   

19.
<正> 作为会计专业的入门学科《会计学基础》,很多教材和书本在介绍财务成果及利润分配核算内容时,损益类帐户的结转以帐结法为前提条件的,即于每月终了将各损益类帐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帐户,通过“本年利润”帐户结出各月损益以及本年累计损益;对利润分配的核算是建立在平时各月“本年利润”帐户出现贷方发生额大于借方发生额的基础上.本文也是建立在这两个前提下展开讨论的.  相似文献   

20.
由于资产负债损益问题,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进行审计,本文所关注的超出工资总额发放奖金补助的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由于企业的工资关系到职工个人的利益,因此国家对企业的工资发放很重视,每年企业都会通过自身的人事管理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工资总额计划,由上级主管部门根据情况进行批复;企业在发放工资的时候,应该通过企业的“应付工资”科目,首先计提“应付工资”,然后在具体发放的时候借记“应付工资”,贷记“银行存款”或者“现金”科目。但是现在很多企业在发放工资的时候不通过“应付工资”科目,而是直接通过成本或者费用科目,这样就影响了企业的利润,更影响了国家的税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