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生产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出现和发展,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方式应运而生,并且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笔就这一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现实意义以及如何完善等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马克思经济学的逻辑层次和方法论为基础,试图构建一个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分析在不同制度安排下,经济行为主体通过权衡取舍达到不同的均衡结果,论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下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的产权依据。  相似文献   

3.
合作经济的分配制度并不必然是按劳分配。我国农村改革后的合作经济的分配,既有按劳分配或按劳分配辅以股金分红,也有按经营成果分配。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农村经济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方面,按经营成果分配在农村经济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方面,还是一个陌生的命题。本文试就此作一些探讨。一、为什么要研究按经营成果分配?  相似文献   

4.
国企工资分配制度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无论是从企业所受的外部竞争环境考虑,还是从企业内部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国有企业分配制度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尤其是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如何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正确认识现阶段农发行经营的现状,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收入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拉开收入分配的差距,提出和在实践中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是我行的当务之急。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总书记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体现  相似文献   

6.
农村分配制度改革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确立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制度,推行了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农民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收入分配制度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尤其是其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调整农村生产结构,努力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乡企拉动战略,靠增强城镇辐射功能促增收;加强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粮食主产区和农民种粮利益;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所有制结构发生了两个重大变化。一是突破了单一的公有化经济的模式,形成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和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新格局;二是改变了不同所有制形式之间存在的壁垒森严状态,出现  相似文献   

8.
要按劳动效益分配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究竟什么是按劳分配?几十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一直是这样解释的: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为尺度进行分配。那么,假如一个工人拼命地连续工作了十个小时,最后却生产了一大堆废品,我们究竟该不...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起来的今天,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来审视垦区的统计改革,以促进垦区统计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垦区统计的要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就是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制度的有机结合。其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与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的兼容。这些基本特征包括:所有制多元化,但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有多种实现形式;社会生产的目的是最大限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达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以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10.
改革分配制度实现分配方式多元化智研王文霞近年来,黑龙江垦区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全方位、多领域、大力度实施了经济体制改革,发展了生产力,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了产业结构,提高了整体效益,为垦区经济良性发展发挥了基础作用。但是,由于受传...  相似文献   

11.
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制定的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三项目标和十条方针中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都有明确规定:即"基本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为支撑,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长期稳定农村基本政策,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必须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总结和分析我国农村改革以来分配制度的实现形式和不足,充分肯定“大包干”分配方式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是我国农村的主要分配方式,但在将来农村收益分配上应充分重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针对当前分配制度所表现出的缺陷,应建立和完善农村保险、保障体系,调整农民负担方式,保障国家和集体利益,促进土地、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要素的流动以优化市场资源配置,获得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上海综合经济》1997,(9):47-48
当前,我国理论与实际工作者都在思考和探索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问题,即怎样的组织形式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最近,市社联和市计划学会联合召开研讨会,着重就学习江泽民同志“5.29”在中央党校讲话,专题讨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正确认识这一命题,对加深理解国有企业的改革,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有较强的针对性。现将讨论的观。#综述如下:1.生产力性质及其发展是选择所有制实现形式的主要标准。所有制实现形式既是生产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也是生产力的运动方式。所有制与其实现形…  相似文献   

14.
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加快分配制度改革步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作的报告中指出: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这是我国在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全面振兴农村经济,当务之急是破除小农经济观念,实现观念更新。 一、打破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越好,越纯越好”的观念。 农村第一步改革,打破了单一公有制这模式,实现了所有制格局由公有制“一花独放”到多形式、多层次,多成份的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百花齐放”的转变。但一些农民思想上长期形成的“一大二公”的旧观念并没有彻底破除,习惯用小农经济的眼光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并明确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供销合作社作为公有制为主体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动力,坚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本观点,按照邓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标准,紧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表述,是在所有制问题上对传统观念的重大突破。本文分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探讨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三种有利于公有制实现的形式,指出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完善自身改革,为支持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已成为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权威研究机构研究表明,经过改革开放25年,特别是近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专家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主要有五方面标志: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二、市场体系基本形成,生产要素市场初具规模。三、宏观调控体系初步建立。四、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格局不断发展。五、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稳步推进。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测定,2001年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为69%。专家说,这项研究给出的判…  相似文献   

19.
一、现行工资形式的局限性 全面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努力寻找到一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分配形式,是工资改革的主要目的,也是当前经济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正在认真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虽然使我国全民所有制企业内部的分配形式有了新的突破,出现了全额计件工资制、浮动工资制、结构工资制、单位产品工资  相似文献   

20.
土地确权、流转为以混合所有制形式重构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了机遇。山西省扶贫工作以土地流转入股,扶贫资金和村集体资产评估作为集体资本入股,重构了新农村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合作社充分调动了村两委、村民的参与积极性,产生了"内生性"扶贫效应;变扶贫资金为合作社股本实现了造血式扶贫;初次分配按劳分配、按股分红,二次分配向特困户倾斜实现了精准扶贫;依托合作社发展农村经济,实现了共同脱贫致富,同时也破解了一些农村社会治理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