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基础,也是规范人类行为的科学决策依据。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平昌县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以平昌县2006~2010年土地利用统计资料为依据,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模型、区域差异模型,对该县2006~201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状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平昌县耕地、园地、林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面积在增加,其他农用地、水域、自然保留地在减少;自然保留地和林地面积变化幅度相当大,变化面积分别为-2005.92hm2、937.96hm2;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快,年变化率达0.53%;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土地利用综合指数达245.18,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时期;各乡镇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根据内江市1997-2005 年土地利用详查和变更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该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数量总体上呈现耕地、未利用地、水域面积减小,而园地、林地、牧草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大的趋势;各区县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明显,且变化幅度大于内江市土地利用变化平均幅度;全市除市中区土地利用处于调整期以外,其他区县土地利用均处于发展期;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来看,优势度指数逐渐增大,而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逐渐减小,土地利用/覆盖的破碎程度呈现加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西安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安市区1997-2006年10年间的土地利用及其动态变化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在时间序列和空间序列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西安市区10年来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大,部分耕地、园地等都转为建设用地.为促进西安市和谐社会的发展,其土地利用方式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天津是我国北方经济最发达的沿海港口工业城市之一。本区域土地利用动态演变较快,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矛盾比较尖锐。研究天津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调控途径,不仅有助于充分发挥该地区土地资源的潜力,协调城乡发展,而且对当前开展的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安市土地利用协调性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利用协调性分析是对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子系统协同发展的综合评价.根据协同发展理论,构建了衡量土地利用协调性的评价方法,利用西安市2002~ 2009年间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子系统的数据资料,对西安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及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土地利用系统协调度在2006年有所下降,其他年份土地利用效益和协调度逐年提高,到2009年西安市土地利用有序度为0.692,土地系统协调度为0.035,土地利用处于较高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武汉市区1996-2008年土地利用及其动态变化数据为基础,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时武汉市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就影响其变化的四个驱动因子进行了剖析,从而得到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情况,借此为促进武汉市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南岸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重庆市南岸区1996~2004年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分析其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人口、经济、农业结构调整、政策等因素是南岸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提出今后土地利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各区县土地利用程度差异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重庆市1997-2007年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对其40个区县进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分析,选取变化程度较大且具有代表性的四个区县:江北区、双桥区、铜梁县和忠县,从土地利用的数量和空间格局变化两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10年来,重庆市40区县土地利用既有处于发展期也有处于衰退期和调整期的;四区县土地利用方式逐渐由农用地向非农用地发展,园林地面积增加,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有待于进一步合理化发展;四区县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9.
基于信息熵的我国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对全国及6大经济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的计算分析,近10年来,我国土地利用结构向均衡状态发展,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和建设占用耕地导致土地利用结构转换;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十分突出,经济增长和制度因素是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转换的主要驱动力,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散程度造成了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的空间差异.为抑制土地利用结构频繁转换,应调整完善生态退耕政策,严格控制耕地非农化.  相似文献   

10.
扬州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分析1996-2004 年扬州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状况,建立3种模型,比对在每一种模型下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和新增过程及其面积变化、空间变化的差异.利用GIS软件分析影响扬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自然地理驱动因素;同时寻求社会经济政策驱动力对土地利用变化的作用.最后提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政策建议,以推进土地利用变化向经济、社会、生态最优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以浙江省慈溪市1999—2005年的土地利用详查及更新调查数据,研究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研究方法: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法、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计算法。研究结果:研究区1999—2005年园地、林地、建设用地呈增加趋势,耕地基本不变,水利设施用地和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土地利用程度指数逐年上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却随当地经济的发展逐渐下降。研究结论:今后的土地利用规划一定要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扩张,提高用地效率,保证经济稳步增长和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以河北省赤城县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为例,对我国现行土地利用分类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以期加强现行土地利用分类标准在实际调查中的可操作性,促进"城乡一体"、"一查多用"的现代多用途的地籍发展,使之更好的为国土部门服务.  相似文献   

13.
以新疆伊宁市为研究区域,分析了1996-2004年伊宁市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变化特征,并引入土地面积"变化贡献率"和"年均变化强度指数"两项指标,对伊宁市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数量结构变化趋势及其主要成因进行了深入剖析,从而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伊宁市土地利用数量结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1990、2000、2010和2015年山东省的四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采用目视解译方法,对山东省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人工解译得到四个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库,运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来描述土地类型的变化强度,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计算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移矩阵,从而分析山东省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特征与区域差异。结果显示,(1)1990-2015年,山东省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主要向建设用地、水域、林地转变;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不断上升且呈“东中集中,西北西南相对少”的趋势;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增长较快的主要特点是“西北西南增幅大,自东向西蔓延”,面积增长较快;天然湖泊等水域面积向人工水域面积转变,变化最大为南四湖;(2)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较大,整体来看,建设用地变化最大,其次是水域、耕地和未利用地;(3)土地利用变化原因主要在于经济驱动、市场导向和政策调控。其中,经济驱动因素主要在耕地—建设用地转换中最为明显,市场导向更多地影响了土地利用类型内部的相互转换,而政策调控直接影响了耕地—林地的相互变化。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研究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96-2005年,区域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变化幅度较大,交通用地变化较快.人类活动对区域土地利用干扰度较强,且有增强趋势.各地类重心分布发生一定偏移,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重心偏移较明显,有向北移动趋势.人口、经济、政策等人文因素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人为影响程度是区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模型的比较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模型,已成为区域土地利用研究过程中重要的系统性方法。基于不同研究途径、研究目的和不同分析角度的动态模型具有不同的建模机理和解释功能,动态的、基于过程的模型比经验的、随机的和静态的模型更适合于预测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建立在不同空间分析基础之上的动态模型在表现形式和分析能力上有其不同的优缺点。本文通过对其优缺点的分析评价,提出了建模的新思路,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研究方法作出新的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