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除了工资等级和干部级别外,如何正确评定一个员工的全面素质,以及他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动态表现和实际地位,一直是传统用人机制申的一大缺项。湖南江南机器厂五厂在下岗分流试点中,经过上下几次反复讨论后,近日推出(等级员工试行办法),使企业内部人人争事做.事事有人管。  相似文献   

2.
企业对员工的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利用最新的调查数据研究了企业提供的培训与员工个人特征、企业特征和员工企业匹配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培训实践对工资水平的决定效应。研究发现,企业提供的培训投资呈现了极不平衡的现象:技能水平和职位等级高的员工能获得大量的培训投资,处于企业生产和技术部门的一般员工获得的培训投资显著偏低;国有企业大量投资于员工的一般培训,不注重企业专用培训,而外资企业则刚好相反;技术资本密集或者技术进步较快的企业比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更注重员工培训。研究还发现,企业向员工提供的大部分一般培训显著地影响了员工的工资水平。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国有企业员工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工作转换模式。  相似文献   

3.
<正>在实践中,部分供电企业员工的绩效等级评定结果与全年工作表现不相符,造成这部分员工心理不平衡,影响年度等级评定工作的开展。如何运用强制分布法是当前绩效考核中急需探讨的课题。正确认识强制分布法供电企业年度绩效等级评定是运用强制分布法的规律进行排序,那  相似文献   

4.
网络经济对企业员工,企业领导人及企业的人事管理制度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化企业要求员工发挥极大创造力,拥有多重技能,具有极快的学习和转化能力,网络化企业要求企业领导者必须学会在缺乏命令式权威的环境中履行管理职能,必须掌握信息技术,信息化企业取消了等级晋升制度,变惩罚制度为奖励制度,变一经理执行人事职能为员工,经理共同承担人事职能。  相似文献   

5.
从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的实质、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关系、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在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宝钢在实现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道路上的经验和做法,探索企业实现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交易成本理论下的企业文化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市场失效的情况下企业等级的出现减少了交易成本相类似,在绩效具有完全或者部分不可测度性的时候企业文化再一次降低了交易成本,并完成了对企业理论的又一次补充和发展。利用企业文化的契约特性,将员工的努力分为可测度努力和不可测度努力两部分,并据此对企业及其员工之间进行模型分析,可以得出关于企业文化的若干结论。  相似文献   

7.
正企业应引导员工围绕企业文化核心理念进行文学创作,用文学作品诠释和引领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生命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员工的文学创作,无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引导员工积极创作,发挥文学作品精神加油站的作用,切实推动企业不断发展,是一项重要课题。文学创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企业文化和员工的文学创作,是一种主宾从属和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白氏管理法"在炼化企业基层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总结出"白氏管理法"和炼化企业管理的一致性:建立在"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企业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实现对员工的高度人性化管理,注重生产过程中的隐患排查、员工的全面提高、重视班组的交接班质量和班组长能力的培养、注重企业的和谐发展和员工的文明行为。通过不断提升基层员工技能和素质,最终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做贡献。  相似文献   

9.
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无论多么优秀的企业文化,如果缺乏员工的有效执行,企业文化建设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全国电力行业核心价值公约》(简称《公约》)中的“职业操守”正是以电力员工为核心,规范了员工在生产中的行为,为员工践行企业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作为企业中的优秀员工,劳模可以说是企业员工中的“名牌”,我们都知道名牌产品具有丰厚的、独特的文化内涵,作为“名牌员工”的劳模也同样如此,他们是企业的中坚,员工的楷模,在不同的岗位上创造着奇绩。企业的发展中凝结着劳模的无私奉献和创造性劳动,铭刻着一种企业精神和崇高品格。而企业文化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因此,积极发挥好劳模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名牌作用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员工心理账户视角的薪酬心理折扣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薪酬是企业吸引、激励和保持员工的重要途径。然而,企业支付给员工的薪酬数量是否为员工所客观感知,直接关系到企业薪酬的支付效率。本文从心理账户的理论视角构建了员工薪酬的心理账户结构,并通过对10家企业共338名员工主客观薪酬数据的整合研究,揭示了员工对薪酬感知收入的心理折扣现象,及其在不同所有制形式企业中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工资、奖金、法定社保和企业自主福利四类薪酬心理账户中,员工对企业自主福利的心理折扣最大;与外资企业员工相比,国有企业员工对工资和企业自主福利的心理折扣程度都明显更大。本文对企业薪酬支付效率问题的探讨不仅丰富了薪酬领域的理论研究,对企业如何在相同人工成本下提高薪酬的激励效果也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企业中的优秀员工,劳模可以说是企业员工中的“名牌”,我们都知道名牌产品具有丰厚的、独特的文化内涵,作为“名牌员工”的劳模也同样如此,他们是企业的中坚,员工的楷模,在不同的岗位上创造着奇绩。企业的发展中凝结着劳模的无私奉献和创造性劳动,铭刻着一种企业精神和崇高品格。而企业文化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3.
王斌 《化工管理》2008,(4):35-38
“根据员工年度考核结果,对于考核等级为“不合格”的员工,公司可考虑调整岗位;对于年度考核等级连续两年为“不合格”的员工,公司有权选择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4.
企业精神、企业作风、企业形象共同构成企业文化的内容,三者都是由企业中的"人"来创造和体现.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是企业的员工,所以企业文化的建设应该围绕"人"展开."以人为本"中的人为企业的员工和顾客,企业文化的建设对外围绕顾客展开,对内围绕员工展开.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优秀的、适应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经过全体员工不断的探索、不同文化的融合、提炼和升华,非一蹴而就,不能为投机而简单地复制.  相似文献   

15.
截至2014年6月底,国网辽宁大连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大连公司)人才当量密度(指长期员工的学历、职称、技能等级按系数进行折算,三者之中最高的折算值累加之和占本企业长期员工人数的比率)指标突破1(1.0013),成为国网系统东北地区首家该指标达到1的企业,在国家电网公司28个大型供电企业中排名第12位,而在2009年,大连公司的人才当量密度只有0.9016,低当量员工达788人(目前为0)。  相似文献   

16.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安排最合适的员工去实现组织的目标,完成企业利益最大化,同时实现对员工的有效配置.客观、公正、合理地对人力资源进行评价,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点.也是企业激励员工奋进的手段.本文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进行评价,客观地反映员工实际情况,通过实例,分析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在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一个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尧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袁员工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彰显袁员工的综合素质逐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袁如何保持员工的工作激情和责任感袁关系到企业的健康发展袁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遥  相似文献   

18.
葛剑  郑伟 《华北电业》2015,(1):64-65
<正>青年员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青年员工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发展质量。国网冀北公司的青年员工人数就超过三成。当前,公司青年队伍呈现出"三多三少"的特点,即文化程度高的多,低的少;技术等级低的多,高的少;技术骨干年龄大的多,年轻的少。在实践经验、社会阅历、业务能力和理论指导能力等多方面存在不足,亟需提升青  相似文献   

19.
A类员工是绩效最好的员工,通常占企业所有员工的20~30%,是企业的核心员工。对于企业而言,A类员工虽然仅占到企业总人数的20~30%,但他们集中了企业80~90%的技术和管理,创造了企业80%以上的财富和利润,是企业的灵魂和骨干。他们一旦“跳槽”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往往难以估量。因此,如何留住A类员工,做到“相推而不相碍”,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职能。抓住核心中的核心—“专家型”A类员工A类员工主要有三种类型:“管理型”、“专家型”和“事务型”员工,他们对企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上述三种类型的A类员工各有特色,形象地说,“管理型…  相似文献   

20.
工资管理的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资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是通过建立多层次、多方面的工资管理体系,运用奖励、处罚的办法引导员工自觉地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而努力工作。调动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是建立激励机制所追求的目标。一、企业工资管理激励机制的特点工资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就是建立有效的工资管理办法、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必要的监督体系,来规范全体员工的行为。运用奖励和处罚的手段,使员工奋发向上,自觉地完善自己,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激励机制是由人事管理和工资管理两方面构成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企业留住人才、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