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以收集的2010年在创业板首发上市的89家公司在IPO前后连续5年的数据为样本,利用修正的Jones模型分析了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IPO盈余管理的情况,强调上市公司IPO时有风险投资背景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在IPO时存在盈余管理行为。风险投资背景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时的盈余管理行为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风险投资和行业的交互项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时的盈余管理行为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对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及其特征对我国上市公司IPO前的盈余管理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对上市公司IPO前的盈余管理起到了积极的认证和监督作用。在我国,政府性资本占主要地位的风险投资机构更多地发挥了正面认证和监督作用。风险投资机构的声誉和数量对上市公司IPO前的盈余管理发挥了较大作用,风险投资机构的声誉越高、数量越多,上市公司IPO前一年的盈余管理程度越低。风险投资机构总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创业板IPO于2004年正式发行,至今已有300多家公司成功上市,这些公司在IPO前实行盈余管理,以期募集更多资金,由此形成了创业板IPO前盈余管理。创业板IPO前盈余管理对IPO抑价具有重要影响,为了促进正向影响,降低负面影响,本文在简要介绍盈余管理和IPO抑价概念后,着重分析了创业板IPO前盈余管理对IPO抑价的双重影响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盈余管理的内涵进行界定,考察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特殊动机,然后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准则的漏洞与不足进行盈余管理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5.
以20082014年483家中小板IPO公司为样本,基于资本来源的不同将风险投资分为政府背景、企业背景以及独立背景风险投资,考察风险投资异质性对IPO前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较有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无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IPO前盈余管理程度更大,该结果支持了风险投资在IPO过程中的监督认证假说;进一步加入风险投资异质性的研究发现,政府背景的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IPO前盈余管理程度较低,独立背景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IPO前盈余管理程度较高,而企业背景风险投资对IPO前盈余管理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河北省5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河北省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对河北省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分析,发现问题、探究原因,给出解决方案和措施,从而促进河北省上市公司良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盈余管理研究一直是会计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动机的视角对多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分析.通过总结国内大量实证研究成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主要包括契约动机与资本市场动机,而对政治成本动机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并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的未来研究方向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8.
盈余管理的研究范围涉及到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盈余管理的计量模型、盈余管理的约束机制等多个方面.短短几年时间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已取得明显进步,并获得不少具有重要意义的成果,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及证券市场监管政策的改进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把盈余管理与股价、经理报酬及债务契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及探讨符合中国证券市场实际情形的盈余管理计量模型、盈余管理对经济资源配置的影响有可能成为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2006年相继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新的会计制度,从各方面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治理.另外也给了亏损上市公司更大的规避亏损的压力,促使其有更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本文主要以亏损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盈余管理的动机、成因和手段,并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解决方案,对于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净化证券市场的投资环境和促进证券市场的有序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盈余管理的目标及动因分析,提出个人自利型盈余管理、制度型盈余管理及组织型盈余管理三种模式,并提出了一些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A股上市公司2003—2011年的数据,对不同产权性质的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背景下真实盈余管理活动与公司业绩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在股权再融资期间均有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的倾向,且国有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水平高于非国有企业;真实盈余管理会导致上市公司再融资后业绩变差,且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的业绩下滑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结合委托代理理论,以2007~2010年沪深两市所有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深入分析了管理层权力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越大的企业,越容易进行盈余管理;国有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更青睐费用方面的真实盈余管理,而非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倾向于应计盈余管理;两种盈余管理存在相互补充的关系。这一研究结果对管理层进行盈余操纵提供了新的证据,应引起投资者、债权人、国资委及证券监管部门的注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ST上市公司在现行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手段呈现出新的趋势。运用Logit逻辑回归模型对盈余管理不同的手段进行有效性分析,发现ST上市公司在受到退市风险处理的当年会普遍利用资产重组、政府补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关联方交易等手段进行盈余管理。最后基于现行会计准则建设给出了治理ST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2005—200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终极控股股东特征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同时考虑了盈余管理的制约因素,进一步研究了审计质量差异对终极控股股东特征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控股股东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没有随着控制权比例的增加由"壕沟效应"转向"协同效应";当终极控股股东为非国有身份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更高;两权分离程度以及金字塔控制层级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较高的审计质量有助于识别和降低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并能够抑制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程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2000~2002年深、沪两市除金融类企业以外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了大股东资金占用对上市公司的市场回报及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大股东资金占用情况越严重的上市公司,其市场回报率越低,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也越低,说明投资者能够意识到大股东资金侵占的事实,并对此做出反应。  相似文献   

16.
传统盈余管理研究重在考察应计利润操控,较少探索真实盈余管理。文章基于2006至2010年在深沪两市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通过分析经营活动现金流(CFO)、生产成本与斟酌性费用来识别为满足保盈目标的真实盈余管理,并分析了这一行为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检测了通过真实活动操控公司的报告盈余与未被管理盈余信息确认的非对称及时性。发现在同年度水平上报告较少的正净收入公司存在异常低的经营活动现金流、斟酌性费用与异常高的生产成本,证明出于保盈动机,公司会通过暂时性地给予价格折扣促进销售、通过生产过剩与降低斟酌性费用来增加年度报告盈余。另外,企业真实活动操控行为会降低盈余信息确认的非对称及时性。所以存在真实活动操控的企业会计稳健性更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盈余质量是衡量企业价值的重要因素。过度的盈余管理会诱导投资者的判断和决策,并对企业运营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明确会计事务所行业专长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相关性, 对于保护投资者权益、促进我国审计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本文以2012-2015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双重分析视角,对会计事务所行业专长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会计事务所行业专长与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水平和真实盈余管理水平显著负相关,即会计事务所行业专长能够显著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对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和政府监管部门提出建议:会计事务所应发展自身的“优势行业”,努力提高行业专长;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应根据自身所处行业,尽可能聘请具备一定行业专长的会计事务所进行审计;政府监管部门应当培育和引导市场参与者树立审计专长观念,通过政策引导我国会计事务所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从会计核算的原理出发,在所得税会计准则操作层面上对所得税盈余管理的动机、方式以及内容进行原理阐述和分解,并结合上市公司实际案例比较分析。分析发现,所得税盈余管理有比较大的操作空间,已成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机构投资者作为证券市场的主要力量,其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并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作用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选取了我国沪深两市A股市场上市公司2008年—2011年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了机构投资者整体及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我国机构投资者整体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不同方向的盈余管理行为,在众多类型的机构投资者中,证券投资基金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作用对于其它类型的机构投资者相对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