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探讨“石油资源约束现状与趋势”时,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张玉清处长首先作了主题演讲。他说,世界石油资源有三个特点: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油气的分布不均匀、竞争异常激烈。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能源资源竞争日益激烈和国际油价不断上涨,世界各国加强了对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控制,并向深海进军。2010年2月,英国和阿根廷就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问题再次剑拔弩张,凸显了马岛海域油气资源的重要性。在马岛海域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上,英国采取“先勘探开采、预先防范”的策略并获得成功。相比之下,阿根廷目前尚无能力前去马岛海域勘探开发石油资源。综合分析这次英阿马岛之争,经济利益大于政治利益,石油资源的开采是这次争端的导火索。马岛之争,给我们三点启示:1)能源竞争加剧有可能引发国家间冲突,必须未雨绸缪;2)不断提升国家实力,才是解决争端的根本途径;3)先入为主虽不一定占有道义,但有利于强化主动地位。  相似文献   

3.
世界地缘油气宏观格局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欧亚大陆中部从中东经中亚(里海及两侧)到俄罗斯伏尔加-乌拉尔油气区和西西伯利亚的北北东向地带是世界油气的供应中轴。21世纪中后期,这一地带将向东扩展,呈现“中东-中亚-俄亚洲部分-北美北部”的一个新月形油气供应带。油气供应中轴向其两侧输出油气,构成了世界油气贸易的主要流向,并与西侧组成大西洋油气供销区,与东侧组成亚洲和太平洋供销区。大西洋油气供销区内油气自给性强,油气来源相对分散且对中东的依赖程度降低。亚太油气供销区内对中东油气的依赖性较大,石油消费需由外区的补充供应得到满足。中国位于亚太油气供销区中部,应与东盟、东亚以及亚太地区各国在现有的良好经贸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加强油气合作;应继续发挥独特的地缘、技术优势,加强与中东、拉美,俄罗斯等重点地区和国家的合作,参与相关石油项目的建设与开发、进一步推动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东、非洲油气资源国以政府石油主管部门及国家石油公司为主导,依据本国石油法及油气合作合同,通过国家石油公司参股、重大决策管理、作业者管理、运营监控、采购审批、产量控制等措施,不断强化油气国际合作项目的监管.作为承包商的中国企业应认真谈判相关合同条款,努力使管理和作业符合国际石油行业惯例,规范采购管理,履行社会责任,积极配合资源国开展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5.
加勒比海地区仅有3个国家拥有较大的油气储量,分别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古巴、苏里南。据美国《油气杂志》(OGJ)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6年1月1日,这3个国家的合计探明石油储量为18.5亿桶,合计探明天然气储量为29.9万亿立方英尺(Tcf)。其中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拥有的探明油气储量最多,约占3国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的54%和87%。在这3个国家中,只有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是油气净出口国。尽管石油资源较为缺乏,但加勒比海沿岸各国已经依赖于石油作为主要能源。2004年加勒比海各国共计消费了2.6千万亿英国制热单位(Btus),其中石油占据了77%。  相似文献   

6.
政策要闻     
玻利维亚油气资源国有化程序正式完结 玻利维亚总统12月3日签署了一份油气资源法律文件,从法律上确认了玻利维亚政府重新获得该国油气资源的控制权.过去这些油气资源部分由在该国经营的外国能源公司所掌握.包括巴西石油公司、法国道达尔公司、西班牙-阿根廷合资的雷普索尔石油公司等其他外国公司此前都已经和玻利维亚国营的石油矿业公司签订合同,同意出让油气资源的控制权.  相似文献   

7.
当前海外重点地区油气投资环境及未来变化趋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当前,海外重点地区和国家的油气投资正逐步朝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但是,各个地区的投资环境各不相同。中东地区仍然是传统的产油区,也是各国石油公司最密切关注的地区,随着中东局势的变化,海湾产油国已开始考虑开放国内的石油或天然气资源市场;非洲则可能是“明日之星”,是各国努力实现石油进口多元化的潜在进口源,但该地区不仅具有本地区的冲突和矛盾,还存在着大国势力的影响;中亚地区和俄罗斯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小窥,出口管线和战略油气资源的开发将是国际大公司争夺的焦点;中南美洲国家的投资机会更多地存在于老油田再开发、天然气、海上油气开发和重油生产之中;东南亚/南亚太地区国家具有较长的对外合作的传统和历史,海上的天然气生产前景广阔,在这些地区和国家投资将具有积少成多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利用哈萨克斯坦原油资源有关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哈萨克斯坦石油资源在数量、开发、品质、地理环境等方面存在的优势,结合中哈石油合作的现状及其他国家对哈萨克斯坦原油资源的竞争,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充分利用哈萨克斯坦原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试析新一轮美伊战争对国际油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炎 《国际石油经济》2002,10(10):12-14
推翻萨达姆政权是美国控制世界石油资源战略部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自身逐步减少对中东石油依赖的同时,随着亚洲特别是在东亚经济的崛起及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中东的战略地位对美国控制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重要性已更加突出,通过在巴格达扶值植亲美政权,美国可以消除伊拉克凭借地区强国地位控制中东石油的隐患,增加世界原油供给,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创造有利条件,并为美国石油公司开采伊拉克石油提供优先权,因此,美国对伊拉克动武势在必行,预计对伊实施军事打击的时机可能会选择在今年冬天。战争可能导致国际油价在短期内冲高至35美元/桶以上。但是,一旦开战,中东其他产油国将增加产量以弥补伊拉克所减少的石油供应量,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石油储备也会对石油供应紧张的局面起到缓解作用,因此预计油价很快会降至30美元/桶以下,美伊战争后,急需建设资金的伊拉克新政府会大力发展石油工业,加大石油出口量,届时国际油价可能大幅走低。  相似文献   

10.
正虽然受低油价、局势动荡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中东各国仍然在积极应对,并制定未来的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本国的油气产业。2015年,油气行业步入景气周期低谷。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国增产保市场,美国非常规油气生产也并未减速,全球原油、成品油市场严重供大于求,价格低位运行。因此,主要产油国财政收入大幅下降,经济风险普遍提升,低油价对主要资源国的影响逐步显现,尤其是中东地区。石油产量继续增长2015年,世界石油供应大幅增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多年飙升的大背景下,2006年部分产油国以提高石油收益、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为目的,通过调整油气相关法律和税费政策、调整石油合同、修改商业模式、增加国家石油公司控股比例等手段,进一步加强了对本国油气资源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中东石油工业的现状及对油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中东主要国家的基本国情、油气资源、管输终端、炼油能力的叙述,旨在阐明中东油气资源与中东乃至世界的经济增长、政治稳定、军事冲突的相互关系,在跌宕起伏的国际油市中的作用,以及未来对我国从中东进口原油和油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东的国家石油公司以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科威特石油公司和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为代表,在政府的大力扶植下,以丰富廉价的油气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上下游一体化经营,取得了良好的业绩。1经营运作方式(1)与世界上大多数上下游一体化的石油公司一样,中东的国家石油公司也都采用专业化公司的方式进行经营和运作。中东国家石油公司专业分工很细(如下表所示的科威特石油公司)。它们认为采用专业化公司制度可以强化专业化分工,加强经营重点,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操作技术水平,聘用有限的技术人员,减少集团化公司所存在的…  相似文献   

14.
从国际市场上获取油气资源发展本国的石油经济是西方国家重要的能源战略之一,并且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功。有的国家是滴油不产的贫油国,但却是石油经济非常发达的国家(如德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显而易见利用海外资源发展本国石油经济是条成功之路。我国的人均石油资源占有量居世界第37位,因而我们应重视保护本国资源,均衡开采,均衡利用,借鉴国外石油经济发达国家经验,利用海外油气资源,发展本国石油经济,目首我国已有许多部门、企业对到海外采油饶有兴趣,并正在跃跃欲试,对此国家应予以引导和管理,把大家组织在一起,联合起来,走向世界。“天下胜,是故合力”。  相似文献   

15.
未来十年世界石油供需格局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生  梁坤  武娜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4):1-6,124,125
随着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世界石油市场变动将对国内石油供应产生重大影响.世界存在中东、中亚—俄罗斯、非洲和中南美洲四大石油供应中心以及亚太、欧洲、北美三大石油供应洼地,北美已实现石油来源多元化,欧洲形成以中亚—俄罗斯为主、中东和非洲为辅的供应格局,亚太地区石油供应严重依赖中东.世界剩余石油资源能够满足未来十年发展需求,但不同情景的供应格局将有所差异.在高油价情景下,美洲地区能够实现石油自给,中东石油将更多地流向亚太;在低油价情景下,全球对中东地区石油的依赖将进一步增强.未来非常规石油、深水石油和伊拉克石油产量增长潜力巨大,有望成为全球石油供应增长的重要支撑.世界石油需求增幅受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执行力度的影响而存在变数.世界石油市场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中国应持续强化“走出去”战略,稳步推进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强化关键技术装备研发,把握未来发展制高点,以全球视野保障国家石油供应安全.  相似文献   

16.
正能源行业可以与互联网协同发展,使互联网成为可以预期的产物。当今的世界能源体系构建在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基础之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戴彦德称,过去40多年里,全球80%以上的能源消费增量来自于化石能源。目前世界上最广为使用的油气资源集中在中东、北美及俄罗斯等主要的几个能源供应国手中。欧佩克国家占据全球石油资源的71%以上;天然气中的71.2%分布在前苏联和中东地区。这些国家在国际能源供应中具有较强的话语权,对众多能源消费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全球能源  相似文献   

17.
世界石油和天然气需求增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而在油气供应来源、开采成本和消费价格等方面都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当前石油供应的最紧迫风险并不是全球石油资源的紧缺,而是在需要投资的地方缺乏应有的投资。尽管上游油气行业的名义投资额一直在快速增长,但其中很多是为了对付成本上升和现有油田加速减产而耗费的。此外,大多数投资都用在高成本储量的勘探和开发上,因为很多重要的油气资源国都日益依赖国家石油公司,国际石油公司已经很难获得便宜的油气资源。世界多数地区的石油资源都在减少,而且所有地区的产量都在加速下降,因此要想以合理的价格满足世界需求,关键在于能否增加勘探开发成本低的国家的石油产量。无论是资源潜力还是需求压力,天然气的情形都要好于石油,但类似的矛盾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相似文献   

18.
油气管网是石油石化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基础环节。谁拥有更发达的油气管网,谁就能确保企业稳定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市场竞争力。在某种程度上。与欧美发达国家油气管网总长度的差距,实质上就是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差距。市场与资源是油气管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经济年均7%以上的增长速度,按照石油需求乘数效应,最保守地估算。要求石油供应年均增长3%~3.5%。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我国石油资源分布不均衡。客观上形成了西油东运、北油南下的基本配置格局。同时,我国油气资源的低丰度也决定了进口石油是国家基本的能源战略措施之一。中国经济巨大的石油需求、资源分布的不均衡、进口原油量急速增加。为我国油气管输业大发展提供了充足空间,也为中国石化集团实现持续有效发展战略目标提出了一个必须加以重视和解决的紧迫课题。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石化油气管网建设。本期我们邀请了6位业内专家。就油气管网发展战略、面临问题和应对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伊拉克战争后,随着世界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和供求格局的改变,国际石油市场正在步入一个微妙的势力重划阶段.世界各国都在重新调整能源外交政策,积极寻求新的能源合作关系。同时,随着世界石油资源的逐渐匮乏和石油生产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几个地区,石油消费国围绕海外油气资源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国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能源战略,并在世界石油格局调整的过程中,抓住有利时机,发展新的合作伙伴,构筑新的石油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石油探明储量的不断增长,非洲已被誉为“第二个海湾地区”。2004年,非洲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已达149亿吨,几站等于俄罗斯和独联体东部国家的水平,比亚太地区(55亿吨)的两倍还多,尼日利亚,利比亚以及阿尔及利亚油气资源尤为丰富。为防中东地区局势动荡造成石油供应危机,跨国公司纷纷加大对非洲的油气投资,预计今后5年,跨国石油公司仅对西非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投资每年都将超过100亿美元。[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