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生产是基础的基础,粮食生产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发展.正是基于这一点,唐海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粮食生产,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并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使金县粮食生产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发  相似文献   

2.
早在1979年,我曾对刘振邦同志的农业发展"以畜牧为主"和食物结构"以肉奶为主"的主张提出商榷.那时我曾坦率直言:在中国的国情下,前者"是照搬西欧,此路不通",后者"是画饼充饥,望梅止渴".近读3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粮食基础说质疑》一文,觉得文中提出的明确否定粮食基础地位的"迂回道路",不过是前几年的"以畜牧为主"主张的翻版.在我国农业和粮食的基础产业已受到严重忽视、连续4年徘徊的时候,能否尽快在理论上重新认识、在实践上有效强化农业和粮食的"两基础"地位,关系到治理经  相似文献   

3.
我国即将入世,传统的高成本的粮食生产和流通模式将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冲击。而粮食在我国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社会和政治稳定的保证,粮食一旦出现大的波动,必然引起国民经济大的起伏。因此,粮食安全问题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一、灵活利用WTO的“绿箱政策”制定我国的粮食保护政策,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在新形势下,一方面应加强对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农业发展潜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另一…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正如田纪云同志所讲:“粮食生产是农业生产的核心。保持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是关系到国家政治安定,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发展,关系到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能否顺利进行、深入发展,关系到四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的大问题,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人多耕地少的国家,又是一个粮食不太富裕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对我国新世纪初的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继续发挥农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是顺利实施"十五"计划的重要保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切实解决农村面临的突出问题,确保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相似文献   

6.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持续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广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陈宏霞如何处理好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与持续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关系?这是关系到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关系到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大问题。广东省在过去几年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要闻·速览     
高层信息 温家宝: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针对"三农"工作.要求今年重点抓好五件事: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  相似文献   

8.
正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近年来着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走出了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六合农业产业结构历史状况粮食市场过剩,压粮扩林扩菜阶段(2001~2005年)。2003年,粮食面积从2000年的76.4万  相似文献   

9.
<正>民以食为天。在我国,粮食问题始终是天大之事,处于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让老百姓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安全,除依靠科技进步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民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最终归结于农民受教育培训的水平。因此,农民教育培训如同食品金字塔的基座,支撑老百姓那片"天"的砥柱,其意义重如泰山。人是社会生产主体和第一生产力。"没有高度知识化的农民,就没有高度现代化的农业。"加强教育培  相似文献   

10.
一、西部大开发 ,必须坚持以农民为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再到江泽民 ,他们都非常重视农业 ,并确立了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他们一致认为 ,农业的发展 ,不仅关系到中国十几亿人口吃饭的问题 ,而且关系到中国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是否顺利进行 ,关系到整个国家是否稳定。当然 ,西部农业的发展 ,也直接关系到西部开发是否能顺利进行。西部大开发给予了西部大发展的机遇。农业、工业、交通业、旅游业、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等 ,都应抓住机遇 ,争取获得大发展。但是 ,首先是农业 ,只有农业发展了 ,其他各业才…  相似文献   

11.
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做好明年工作,要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要巩固农产品保障供给能力、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善农业补贴和价格支持制度,保持主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提高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格水平.着眼于扩大内需增长空间,要搞好主要农产品市场调控,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对农民创业的金融和财税支持,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大力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全面完成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强水利特别是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电网改造、饮水安全、农村道路等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一、认清形势,明确任务从1996年起到2010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历程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切实加强农业、全面发展农业和繁荣农村经济,使广大农民尽快通过发展生产致富,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把加强农业和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明确指出到本世纪末要保证农民收入有较快的增长,达到小康水平,这对供销社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不断强化扶持农业的力度,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在发展市场农业中有个中间  相似文献   

13.
粮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也是当前农民特别是主产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粮食的稳定,对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 2001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对粮食工作作了重要部署。   一、保持好基本农田、重视保护粮食生产能力。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解决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的头等大事。我国的农业基础地位比较薄弱,粮食生产还没有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目前出现的粮食供大于求,是阶段性、结构性的过剩。因此,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中,一定要重视保护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问题更是关系到我国国家安全。自2004年以来,党中央连续9个1号文件,高度重视农业及粮食安全生产,不仅免除了延续几千年的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四项补贴,同时启动了一系列扶助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到2013年,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把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粮食安全,列为发展国民经济首位,粮食生产和流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可轻视,但农产品按市场取向的体制改革也不能回避。  相似文献   

16.
我省实行粮食减购放销,敞开经营,是改革粮食购销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大举措,关系到稳定农业、稳定农民、稳定社会的大事。如果我们对粮食减购放销,敞开经营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识不足、解决不好、不仅会影响农民种田积极性,而且也会动摇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调查表明,目前有些基层干部和农民对粮食放开经营、敞开市场大门,感到突然,缺乏思想准备,其主要反映是五个不适应。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吃饭”,一个“穿衣”,对于拥有十二亿人口的我国来说的确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国历来重视农业,特别是近年来一直把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摆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并且制定优惠政策,提高农民的种田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努力提高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五到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指导思想和各项任务,对我国新世纪初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实现"十五"计划的发展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李鹏总理明确指出:要坚持“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这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它的提出.对于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粮食在农业中的基础地位,以及保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市场的需求,抑制通货膨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维护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对于13亿的人口大国来讲至关重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让粮食增产,实现“藏粮于田”,这是维护粮食安全的基础;而提高粮食的经营效益,通过“获利于市”,让农民增收,让种粮产生收益,才能为“藏粮于田”解除后顾之忧。加强土地的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实现“藏粮于田”一是切实保护好现有耕地。土地是一种稀缺性的资源,保护好土地尤其是保护好现有的耕地,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一定要科学、合理,确保足够的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二是通过土壤改良,增加耕地面积和生产能力储备。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