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一个时期,假人民币发率不断增加,有些地方制贩假人民币犯罪活动猖獗,制假,贩假团伙,窝点不断出现,假币流入社会呈蔓延之势,危害日趋严重,反假货币犯罪形热严峻,究其原因,一是少数不法分子受利益驱动,敢于铤而走险,二是打击假币犯罪机制还不够健全,三是公民防范意识淡薄,防范技术落后。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组织体制,反假币宣传,高级印刷设备管理和反假币工作经费这四个方面对当前百色市反假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百色市假币犯罪活动的特征,提出了反假币工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前假币犯罪的新动向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制贩假人民币的犯罪活动在大量滋生,且伪造手段越来越隐蔽,其制伪工艺也相当高,严重破坏了正常的金融秩序,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损害了人民币的声誉。对此,笔者立足庆阳市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对假币犯罪的一些新动向、新变化和新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各级人民银行与公安部门联手加大了打击假币犯罪的力度,使假币犯罪尤其是重点地区假币犯罪的势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但是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法也在不断翻新,打击假币犯罪依然任重道远.笔以某市为例,对重点地区假币犯罪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认为应针对假币犯罪的新态势,采取有力措施打击假币犯罪。  相似文献   

5.
近10年我国假币犯罪活动较为猖獗,打击假币犯罪工作相当严峻。对此,本文从反假币成本的角度出发,对打击假币犯罪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建立跨区域反假币协调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农村已成为假币犯罪活动的"重灾区"。本文针对当前农村反假币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分析了农村假币流通的特点以及农村反假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如何加强农村反假币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杰 《西安金融》2004,(3):49-50
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了《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人民币管理条例》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明确了打击假币的法律依据,建立了反假币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健全的反假币工作制度和工作体系,有效地遏制和打击了制贩假币犯罪活动。但据调查显示,人民银行每年收缴的假币数量却呈上升态势。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8.
从货币发展的历史和世界各国反假币工作的经验来看,假币的产生和存在是一种顽固的社会现象。当前,制贩假币犯罪活动还很猖獗,不法分子的气焰还十分嚣张。所以,反假币工作必须树立长期作战的观念,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指导思想。既要长远规划,又要制定阶段性目标,正确处理和解决反假币斗争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加强反假币工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9.
目前,农村已成为假币犯罪活动的"重灾区"。本文针对当前农村反假币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分析了农村假币流通的特点以及农村反假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如何加强农村反假币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打假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制贩假币的犯罪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假币犯罪也出现了新的特点,诸如利用高科技制贩假币,假币流通开始向偏远农村和牧区蔓延等,可以说人民币反假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反假币工作联席会议工作制度》自2005年7月26日起执行。这是吉林省反假币工作的新举措,必将带来打击制贩假币犯罪活动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假币流通不仅严重损害了人民币信誉,也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假币流通危害之大,已引起了全社会重视。为分析掌握假币违法犯罪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增强反假币工作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我们对近几年呼伦贝尔市地区假币犯罪的特点和成因进行了调研,并提出防治假币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农村假币犯罪活动较为猖獗,而农民反假知识匮乏的现状,本文就邯郸市试点构建农村反假货币网络,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情况进行了介绍,旨在提高反假货币工作有效性,探索建立农村反假货币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流通市场假币、残损币夹杂其中,严重影响人民币的信誉和形象。笔者拟就净化市场货币,维护人民币的信誉和尊严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造成市场中流通人民币难以净化的主要原因   (一 )对制贩假币犯罪活动打击不够有力,假币源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制贩假币的犯罪活动在一些地区已形成产、运、销“一条龙”的犯罪集团,向着职业化、集团化的方向发展。 (二 )人民币印制质量存在缺陷。目前流通的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始于改革开放之初,受当时的条件限制,在印制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人民币纸质尤其是小面额货币纸质…  相似文献   

15.
当前假人民币的存在和蔓延,已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秩序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面对严峻的形势,需要构建一个包括金融部门及有关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强有力的反假币社会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一、农村假币猖獗的原因 一是农民反假币意识不强。由于农村地处偏僻,信息不灵,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对假币的防范能力相对较弱,容易上当受骗,不法分子把假币犯罪目标定位在农村更容易得逞;另外,农村经济收入较低,不少误收假币的农民为避免受到损失,千方百计将假币转嫁出去,无形中帮助犯罪分子传播了假币。  相似文献   

17.
2009年伊始,以冠子号“HD90”开头的百元假钞为代表的假钞事件在中国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众的恐慌。随即,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为期10个月的打击假币犯罪“09行动”,在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大力配合下,截止7月底。全国共收缴假人民币10.04亿元,破获假币犯罪案件2000多起。虽然打击假币犯罪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整个反假工作来看,形势还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8.
为使广大农民群众增强反假意识、提高识别假币技能。5月22日上午,砀山县农行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假币宣传活动。在各基层营业网点开展反假币宣传的同时,该行分管领导带领部分员工身披授带在支行大楼前、集贸市场人口密集区,设立咨询台,散发各种反假币宣传品1000多份,向群众讲解防范假币知识,使农民群众了解制贩假币国法不客的法律知识。通过宣传活动,提高了群众辨别假币的能力,增强了防范意识,有效维护了地方金融秩序的稳定和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对假币犯罪活动也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反假货币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当前假人民币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犯罪分子利用假币作案手段更加隐蔽,制作技术不断翻新,假币犯罪活动从重点地区向非重点地区、从城市向农村地区转移扩散。倘若任由假币蔓延和泛滥,必将严重破坏人民币的信誉,严重影响经济金融和社会稳定,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利于和谐社会和金融生态区的建设。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和打击。一、反假货币存在的主要问题1.伪造和变造假币的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收缴的假币中,以机制假币为主,此类假币采用现代制版印刷设备,制作精良,难  相似文献   

20.
张园 《山西金融》2002,(10):54-54
假币是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一种公害,它的存在和蔓延不仅严重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而且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此,打击制贩假币犯罪活动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