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又到年底,每年都会有一些事将深刻影响我们明天的生活 之一:新常态 这其实是个伪命题,新常态=无常态因为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生活,整体进入了一个不确定的时期,经济趋势从未如此扑朔迷离,内政外交从未如此波诡云谲新常态的提法,是个极具中国式智慧的创举,如同之前的“初级阶段论”,可以很包容地装下很多不理解、不确定的东西,同时也发挥着精神镇静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又到年底,每年都会有一些事将深刻影响我们明天的生活。之一:新常态这其实是个伪命题,新常态=无常态。因为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生活,整体进入了一个不确定的时期,经济趋势从未如此扑朔迷离、内政外交从未如此波诡云谲。新常态的提法,是个极具中国式智慧的创举,如同之前的“初级阶段论”,可以很包容地装下很多不理解不确定的东西,同时也发挥着精神镇静剂的作用。眼瞅着全社会用电量增幅一个跟头跌到了3.9%,这是个很惊悚的数字,专家们甚至不敢做深度解读和预测;全国房  相似文献   

3.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快"的时代,新科技、新理念、新信息、新风格……每天充斥着我们的眼球。用句俗语来说就是"什么都在变,不变的就是变化。"因为变化快,不确定成了常态。面对这种状况,对我们而言,最好的办法或许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以定制变。  相似文献   

4.
盘点2011,我们看到的是种种不确定;展望2012,我们看到的依然是种种不确定。世界经济大环境如此,国内宏观经济如此,电力工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当然,我们没有停下脚步,也依稀看到了进步,世界就是在这样种种的不确定中前进着。  相似文献   

5.
盘点2011,我们看到的是种种不确定;展望2012,我们看到的依然是种种不确定。世界经济大环境如此,国内宏观经济如此,电力工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当然,我们没有停下脚步,也依稀看到了进步,世界就是在这样种种的不确定中前进着。有目共睹,宏观经济眼下是进退失据、一筹莫展,辗转腾挪,却在泥沼中越陷越深,焦头烂额中只能求稳自保、以拖待变。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自然无法独善其身,某种程度上说,甚至更加艰困。宏观经济尚有  相似文献   

6.
毛雨贤 《广西电业》2014,(12):55-56
时下,"新常态"已成为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一个新用语,已成为改革发展新形势下的一个热词。从习近平2014年5月首次提出到最近频频见诸报端,"新常态"方兴未艾。在全面深入改革的新时期,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新周期,我们党员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呢?  相似文献   

7.
<正>"新常态"已成当前最热的经济关键词。我们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的同时,也不能忘了"非常规",运用非常规的思路应对新挑战,采取非常规的措施推动新发展。适应"新常态"亟须树立"非常规"的思想观念。产量如何提,结构如何调,成本如何降,市场如何闯,人住哪里去,钱从哪里来?这一个个难题,像一堵堵围墙,更是一条条大路。  相似文献   

8.
刚刚过去的2015年,中国服装业风光与困顿交织,创新与挑战同在.这一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制造业产能过剩,营销业绩遇冷,关店去库存??中国服装从未如此左支右绌、进退维谷.这一年,经济新常态"、互联网+"、"一带一路"、跨界并购自救、机器换人促升级??千万从业者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洪流,在澎湃激荡的大变革中迸发出生生不息的新活力.  相似文献   

9.
经济新常态这个词的最早使用,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由华尔街的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在我国是2014年5月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他指出中国经济进入到了一个跟过去不同的新常态。之后在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对新常态做了非常详尽的分析。我们来分析一下欧美发达国家的新常态与我们国家的新常态究竟有什么不同以及新常态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不能把最近经济增长的下降简单地理解成“新常态”,如果所有东西都是常态的话,我们就没有改进的余地,这会产生严重误导。我们今天应该检讨经济政策,调整经济结构。经济增长又快又好,并非不可能。  相似文献   

11.
《董事会》2014,(12)
正什么是新常态?我所理解的新常态,一个状态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未来各个产业在全球走过的道路,有些路径可能绕不过去,比如说从分散到集中、从仿制到创新、从区域市场到全球市场等,这些大家都在经历;第二种所谓的常态,包含了永远面对挑战的变化,其实挑战和变化就是常态。在方方面面的客观环境改变之下,中国的发展也已经到了转折的关头,过去的增长模式在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2.
作为以建筑施工为主的企业,面对新常态我们怎么办?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我们要从战略全局高度科学认识新常态,更要运用改革与创新的方法来适应新常态。转型发展创新,拓展企业生命力、发展力。转型发展创新即由建筑施工企业向行业上下游等领域转型,实现多元化发展。我们必须形成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格局。这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发展优势互补的必由之路。面对当前经济新常态,我们依然要坚持实施多元  相似文献   

13.
牛方 《中国纺织》2015,(4):38-39
2014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考察河南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这是"新常态"一词的第一次提出,自此"新常态"就成为了观察中国经济的一个关键词,频繁被解读,不断被深化。"新常态"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慢速度"。然而经济增速放缓仅仅是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外部特征,经济新常态的内在要求其实是实现经济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正>所有的动力都来自内心的沸腾。一个人躺在地上,如果他不想起来,那么十个人也拉不起他来,即使起来了也马上又会趴下。我们的快乐感也是如此,在生活的枪林弹雨中穿梭,我们每个人感受到的是痛苦还是决乐与幸福,都与我们内心深处的识别和选择息息相关。快乐并非与生俱来,  相似文献   

15.
新常态,是时下的一个热词,从政治生态到经济发展,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个领域。建筑行业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领域,也有自己行业的新常态。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受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规模庞大、管理不到位、效益跟不上已经成为大部分建筑企业必须面对的新常态。除去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下行的因素外,一方面,建筑队伍不断扩大、经营范围不断延伸、市场对象日益增多;另一方面,传统的建筑企业体制机制不健全、管理方式落后、经营水平层次不高,种种原因造成了企业运营成本占比较高,企业经济效益占比低下的现象。新常态下,调整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模式,强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对建筑企业适应建筑行业发展新常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15年,我们必须创新驱动促转型,适应市场变化的新常态。要在投资融资模式上、市场开拓模式上、合作模式上、管理流程模式上、管理制度上、科技进步上、项目管理模式上、考核模式上大胆创新,以持续的创新推动各项工作登上新台阶;我们必须深化改革添活力,适应改革发展的新常态。要进一步完善薪酬、机构整合、公车、人事制度等各项改革,以深化的改革加快转型发展的步伐;我们必须依法治企推动管理,适应国家法制经济的新常态。要严格遵  相似文献   

17.
<正>当看到无边的沙海中竟有如此绝妙的景色时,谁能想到已是身临"死亡之海"绝境之地。我的人生旅程中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从未向我的家人、同学、同事、上级讲过。今天我已经是一名高级地质专家,具有50多年党龄、担任过两个石油局局长职务的退休干部。45年前的那段往事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那段经历发生在1969年,新  相似文献   

18.
自打治理超载超限成为常态,关于超载超限为何屡禁不止的讨论就从未停止过。这么多年来,不超载不挣钱一直是最有说服力的理由,但在不超载不挣钱、越超载越难挣钱的恶性循环中,公路货运环境没有得到改观不说,还不免令人怀疑由此出发能否找到切实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华北电业》2015,(1):8-9
<正>一、清醒认识外部形势变化一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司发展的主旋律。观念上要适应。要狠抓改革攻坚,以提高公司发展质量、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认识上要到位。要坚定不移走创新发展道路,以创新拓展发展空间、造就人才队伍、增强发展后劲、成就卓越业绩。方法上要对路。要积极争取有利政策,开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新常态,是党中央对于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重要判断,是30多年高速发展后出现的必然结果。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崇高使命,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息息相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打造发电企业升级版,是华能集团不断提升盈利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打造发电企业升级版,是经济新常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