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在的挂靠现象已不是最初的挂靠现象,而是由最初的挂靠现象衍生出来的施工形式。建议把挂靠现象改为“合作施工”,作为一种施工的组织形式,予以承认。  相似文献   

2.
■违规挂靠,见怪不怪多如毛■违规挂靠,祸福游移一瞬间■违规挂靠,追根刨底溯源头■违规挂靠,决非“一禁”能“百了”挂靠,是改革开放以来,神州大地上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经营模式。它几乎遍布各行各业,工业、农业、商业、文化产业,挂靠现象无所不有。当然,建筑业也不例外。挂靠经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对这一种经营模式,是明令禁止的。《建筑法》第26条规定:“承包建筑工程的单位应当持有依法取得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内承揽工程。禁止建筑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公…  相似文献   

3.
要从根本上消除“挂靠”乱象,还是要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以建立企业及从业人员诚信档案为基础,在工程项目的委托及招标中,把企业及从业人员诚信与投标报价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建筑市场秩序混乱却也是不争的事实,其中一个普遍且不容忽视的问题即为建设领域中的工程挂靠行为.工程挂靠行为不仅严重干扰建筑市场正常秩序,而且给施工质量带来了诸多隐患,是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一大根源,也是建设领域产生腐败的温床.建设工程挂靠行为产生的原因纷繁复杂,笔者主要从法律视角出发,对挂靠的成因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5.
引言:《违规挂靠,福兮?祸兮?》,在了解《企业变相挂靠行为的弊端》和《资质挂靠行为的法律责任》之后,我们《剑指资质管理的误区》并《铸盾防患于未然》。在《转动企业资质管理的魔方》之时,我们看清了《企业资质管理谁唱主角》。《以全新的财富观经营挂靠》是否是《资质管理的新思路》?■建筑业企业资质挂靠问题在现行的法律法规中是严格禁止的。但在现实中,挂靠现象比比皆是。挂靠成了建筑市场潜规则,业内人士对此心照不宣,很少有人点破它。一边是法规的严厉禁止,一边是实践中的司空见惯,是施工企业无视法规、公然向法规挑战?■挂靠也绝非…  相似文献   

6.
《违规挂靠,福兮?祸兮?》,在了解《企业变相挂靠行为的弊端》和《资质挂靠行为的法律责任》之后,我们《剑指资质管理的误区》并《铸盾防患于未然》。在《转动企业资质管理的魔方》之时,我们看清了《企业资质管理谁唱主角》。《以全新的财富观经营挂靠》是否是《资质管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滋养挂靠现象的土壤 行业准入的要求.资质是建筑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有资质才可得天下,无资质则寸步难行.本来仅仅是作为促进企业发展和代表承接工程级别的建筑企业资质,在激烈的竞争与利益的驱使下,荣升为价值载体,甚至变为交易的商品,其本质上的改变是挂靠现象产生的根源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所谓挂靠简单地说就是以其它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业务。《建筑法》第二十六条明确指出“禁止建筑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以任何形式用其它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它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可见挂靠行为在《建筑法》中是明令禁止的,也就是说挂靠行为是违法的。而事实上,挂靠不但存在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对此,建设主管部门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制止、查处挂靠行为,但结果往往禁而不止,查而不绝。那以,挂靠为什么会顽…  相似文献   

9.
挂靠单位工程在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难以实施有效的控制。挂靠人作为自然人,在挂靠过程中不以个人的名义承担民事责任。挂靠行为给税务机关征收工作带来操作不便,为偷税漏税提供了客观条件。挂靠人为争取建设单位和被挂靠单位的信任,不惜以钱开路,打开关系之门,成为建筑行业不正之风的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10.
本案是一起代理建材经销商起诉被挂靠建筑企业和挂靠者拖欠钢材款的案件,值得建筑企业关注。  相似文献   

11.
挂靠乱象原因多样,有利益驱动、招投标不透明、诚信缺失等因素,但挂靠乱象的法律根源是相关法律冲突。  相似文献   

12.
故意隐瞒合同相关重要事实,谁毁了谁?资质被吊销,明天的明天你也要去挂靠吗?发生问题,想到挂靠单位拂手而去的后果吗?法律不相信眼泪,能将堡垒攻破的只有自己!  相似文献   

13.
根据作者多年从事招投标和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经验,通过对挂靠承包工程现象分析,剖析挂靠承包工程行为的实质,研究对策,探讨解决问题的一些办法,与同行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4.
雾里看花的挂靠现状 挂靠现象在当前社会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存在,但以建设工程施工领域尤为突出.建设领域的挂靠一般是指没有建设主体资格,或者虽有资格,但不具备与建设项目相适应的资质等级的单位或者个人,借用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的名义承揽有关工程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施工企业管理》2006,(2):17-17
江西:下大力专项整治资质挂靠行为;广东:一经发现挂靠经营坚决取缔;绍兴:项目经理乱挂靠取消中标资格;义乌:严查工程挂靠三干部受党纪处分;甘肃:借用或挂靠他人资质投标中了白中;  相似文献   

16.
一、典型案例案情 (一)合同情况1999年10月13日挂靠人李某以某工程局名义投标某工程中标后,以X公司名义与业主签订了施工合同,合同价款为593.68万元.而后X公司与挂靠人李某签订了联营协议(挂靠协议),协议约定X公司收4%的管理费(挂靠费)并派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其余一切权利义务由李某承担.开工以后,李某以“X公司X经理部”的名义分别与三个包工头(马某、刘某及杨某)签订了工程施工协议书,并相应组建了施工一队、施工二队及施工三队.而后刘某以“X公司X经理部第二施工队”的名义将工程转包工头张某和朱某.  相似文献   

17.
江西:下大力专项整治资质挂靠行为为规范建筑市场行为,江西省针对目前建筑市场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专项整治,重点整治转包、违法分包和挂靠行为,招标代理、造价咨询中介机构的行为。此次整治中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界定挂靠转包如违法分包行为,以资质管理和市场准入为手段,加大查处力度。对发生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的,依法对当事人双方都做出严肃处理。广东:一经发现挂靠经营坚决取缔建筑市场开放后,全国各地建筑企业涌向广东,同时也带来问题重重:不少企业拿着资质证书、营业执照到该省靠给施工队挂靠收取管理费过日子。广东省建…  相似文献   

18.
浙江建筑企业的发展模式 浙江的建筑企业在不同的市场形势下,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模式。首先是“承包制模式”,很多浙江的建筑企业家都是从利用自筹资金承包工程项目开始的,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包括转包和分包,完成民营资本的原始积累。随着建筑业行业规范的加强,个体承包工程的缺陷也逐步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借照挂靠现象在建筑市场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是因为挂靠经营虽为法律法规明文禁止,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不具备与建筑项目的要求相适应的资质等级但是掌握了一定社会关系资源的企业或个体,甚至非法包工头,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利用有资质或高等级资质的单位名义承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另一个角度大胆地提出让资质挂靠名正言顺地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大胆地分工协作,在共生共荣的市场环境下常态地运行。发表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