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世界银行2012年对中国境内2 700家企业的普查数据,分析企业外部融资约束对企业的出口倾向、出口强度的影响,本文的实证分析发现:企业面临外部融资约束时,不仅会显著降低企业参与出口的可能性,还会显著降低企业产品出口销售比例。不同的企业外部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行为有不同的影响。具体而言,贷款申请程序复杂、利率太高带来的外部融资约束会显著降低企业产品出口销售比例;贷款规模和期限不足带来的外部融资约束会显著降低企业参与出口的可能性;抵押要求太高带来的外部融资约束既会显著降低企业参与出口的可能性,也会显著降低企业产品出口销售比例。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双冲动的框架下讨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举债行为,联系到地方政府积累的巨额债务及可导致的金融风险,以及融资平台与信贷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紧密联系,本文将金融加速器的概念引入到分析中来。经过建立理论模型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双冲动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实际上拥有信贷加速器效应,这种信贷加速器效应有可能导致风险不可控,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内、外两个方面探讨影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X 效率的因素,并构建了分析农村中小金融机构X 效率影响因素的基本回归模型。笔者选择自由分布法(DFA)等方法来测度金融机构的效率,并选用普通的最小二乘法估计方程,利用2010-2012年浙江省的调研数据来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具有较大市场份额、贷款主动性较高的金融机构X 效率也较高。同时,所处区域的经济增长以及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也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市场集中程度过高则会抑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X 效率的提高,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鼓励市场竞争,以防患于未然。另外,经济增长与金融市场发展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X 效率具有负面的交叉效应,因此在推进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区别对待不同发展程度的区域。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生命周期和委托代理理论,在价值分配视角下,阐释了生命周期演进过程中高管效用敏感性变化规律以及不同高管激励机制运行特征,构建了高管激励契约最优动态配置方案,并利用中国高科技上市公司2010-2013年的面板数据,对高管激励契约体系对企业价值分配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企业成长期和蜕变期,高管薪酬激励能够有效抑制代理成本;而高管声誉激励机制仅在企业成熟期表现出对代理成本的抑制效应;生命周期各阶段内,控制权激励均未发挥显著的治理作用,相反在蜕变期,控制权沦为高管挖掘私人利益的工具。因此,改善薪酬激励期限结构,提升声誉激励和高管市场约束的持续性,构建高管控制权管理制度体系是实现高管激励契约最优动态配置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微观层面的企业数据,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发现资产增长、人力资本、企业利润、企业规模对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资本劳动比、企业存货起明显的负向作用,外国直接投资等变量几乎不起作用。研发投入、银行贷款与政府补贴的实证结论与人们的正常预期不同,研发投入对生产率要么不起作用、要么起负向作用,银行贷款与政府补贴对生产率起着扭曲与阻碍作用,中国的一些特殊情况导致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更一般的不完全信息情形下,以货币政策为例,分析了经济政策的时间不一致问题。结果表明,当私人部门与政府部门存在不对称信息,政府部门具有信息优势时,最优经济政策与私人部门所持有的关于经济状态的信念有关。从福利的角度看,当现实经济状态对经济政策灵敏时,政府部门有公开经济状态信息的激励;反之,政府部门则有隐瞒经济状态信息的激励。因此,在市场经济的顶层设计中,除政府部门需要建立相关经济决策咨询机构外,还要推动独立的民间智库发展,使公众逐步摆脱信息劣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11年CHARLS数据,利用Multinominal Logit模型分析了45岁~60岁劳动者个人特征、配偶特征以及家庭特征对他们延迟退休意愿和无休止劳动意愿的影响。本文发现,女性、具有高级职称和农业户口的劳动者更愿意延迟退休,在企业工作、具有农业户口和受教育程度偏低的人倾向于无休止劳动。对延迟退休意愿进行性别差异分析的结果表明,男性延迟退休意愿随着自身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加,随着妻子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呈现先降低后提高的“U”型趋势。女性的延迟退休意愿随着自身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下降,但并不受丈夫的影响。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他们无休止劳动的预期均下降。针对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计算边境效应来测定自由贸易区与其他国家(地区)的贸易程度。通过2000-2009年这10年的面板数据,在理论上验证了以下结论:东盟区域内部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和边境效应普遍降低;东盟作为一个整体对于世界其他主要贸易国家的边境效应却在不断提升,这反映出东盟的一体化进程在不断提高。此外,在本文的研究中还发现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情况:与其他自由贸易区的国家同质化结构不同,东盟区域内既有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也有依然被联合国定义为贫穷、欠发达的国家,这样的国家结构必然会造成贸易层面上的分化,折射出东盟在内部融合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协调和分化  相似文献   

9.
大量的劳动力流失使得以家庭劳动力为主体的小规模农业经营体系已经难以维持。构建具有现代农业特点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需要通过土地流转来扩大农户的经营规模,实现机器对劳动的替代。然而,现实中土地流转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流转速度仍然很缓慢。本文通过Probit模型对CHIPS2008的8 000户农户数据进行了分析,并采用IV Probit和2SLS方法来回避内生性问题。本文研究发现:第一,农户家庭中非农就业劳动力比例增大有助于提高农地流动的概率,但非农就业比对土地流转的正面作用会受到来自农业兼业化的负面影响。第二,与非农就业收入水平相比,非农就业稳定性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程度更高,这揭示了城乡分隔体制下的中国小农经营与外国单纯追求利润的企业化农场经营行为方式是有差异的。第三,养老和医疗保险可以减少农民家庭的后顾之忧,降低他们对土地作为社会保障手段的依赖程度。但从具体数据分析结果来看,有无城市户口对农户土地流转的影响程度要比养老和医疗保险的因素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国定扶贫县为研究对象,并细分“老、少、边、穷”四个地区,分析财政转移支付对贫困地区财政支出行为变化的影响。文章利用动态面板回归模型,采用系统GMM法,详细研究了各类转移支付以及增量转移支付对国定扶贫县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在既有支出格局下并没有特别偏向某类财政支出。这说明国定扶贫县可能为保住“贫困县”帽子,转移支付被用于维护自身的利益支出以及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构建了理论分析框架,解释了中国不同城市间房价溢出效应、收入对房价的跨区影响,以及利率调整对不同城市房价的区域异质性影响。本文利用GVAR模型对该框架进行了实证,结果显示北京等一线城市的房价波动对其他城市具有较大的溢出性,而中西部城市的房价溢出性则不明显。一线城市和东部城市的房价波动不仅受本城市人均收入变动的影响,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其他城市收入变动的影响,而中西部城市的房价则主要受本城市收入变动的影响。利率变动对一线城市和东部城市的房价影响则较大,而对中西部城市的房价影响有限。本文结论具有明确的政策含义,比如政府应通过稳定一线城市房价以达到稳定全国房价的目的,促进公共产品均等化,实行地区差异化的房地产政策等。通过利率调整来调控房价也是一个可行的政策选项。  相似文献   

12.
宅基地流转是优化农村建设用地管理的重要途径,也涉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居住方式转变等问题。目前进城农民工放弃宅基地现象较为普遍,引起学界关注,有关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日增,但是对于不同代际农民工退出宅基地意愿差异分析并不多见。基于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本文在杭州市城区浙江籍农民工退出宅基地意愿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利用SPSS的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不同代际农民工退出宅基地意愿的影响因素。本文研究发现,不同代际农民工的推力和拉力因素影响程度不同,从而表现出不同的退出意愿。本文建议针对影响因素的差异性,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通过增强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减弱农村拉力和城市推力,引导农民工退出旧宅基地。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货币政策对中国主权债务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在样本期间内有两次大幅度的跃升。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上升跟全球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有关,但本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这两个原因对中国的主权债务风险也有影响。扩张性货币政策冲击显著加大了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但降低了主权债务风险,而对实体经济影响有限。本文的发现支持中国人民银行在全球金融风险较高的情况下,采取更加审慎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不同区域中各类主体交易成本与效率的差异。通过对10个省区110个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的问卷调研,构建了广义线性模型,并对比了各区域在自然禀赋、农业和经济发展上的差异。本文的主要启示是:重点推进区域要降低购销费用和完善标准规范以帮扶传统承包户,并为种养大户提供充足信息;率先实现区域要降低龙头企业交易的购销费用,实现其带动作用;稳定发展区域要为各类专业合作社提供充足信息,发挥对生态保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2002-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测度了中国企业的微观波动现状,讨论了企业微观波动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含义。研究发现:(1)金融危机后企业微观波动(不能通过宏观、行业或企业特征所解释的企业层面的波动)显著增加;(2)企业收入、利润和就业波动的程度和趋势有所不同,就业波动相对平稳;(3)从企业波动对宏观政策的含义看,微观波动可能加剧企业“等待-观望”,导致宏观经济政策具有更大的短期效应,更小的真实效果。  相似文献   

16.
如何理解和运用动态能力以适应竞争环境的动态性已成为企业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学术研究关注的焦点。本文引入环境动态性作为调节变量,在权变视角下研究企业动态能力对绩效的影响机制,发现企业动态能力可以从感知能力、学习能力、协调整合能力和创新变革能力四大维度进行测量,动态能力及其维度能力与企业的财务绩效、非财务绩效都存在正向相关关系,而且环境动态性对动态能力与企业非财务绩效的影响关系存在调节作用。鉴于此,企业在经营实践中应侧重于从感知、学习、协调整合和创新变革四大方面构建动态能力,并关注动态能力与环境动态性的匹配性。  相似文献   

17.
以2007年以来颁布的有关规范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和资本预算制度为背景,本文考察了上市国有企业分红对其资本性投资支出决策价值相关性的影响机理。搜集以国有企业分红返还为代表的“体内循环”证据,通过国有股权比例衡量红利“体内循环”的预期操控强度,验证了国有股红利“体内循环”与企业资本性投资支出决策价值相关性的关系以及受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和预算制度的影响。本文指出的国资红利再分配的“两面性”,对混合所有制发展和国有企业市值管理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地方经济增长将导致城市土地过度供给,城市土地产出弹性越大且政府在城市土地出让金中的收益比例越高,城市土地过度供给的程度就越深,并且随着城市土地供给的增加,地方经济中内生含有降低居民收益分享比例、提高政府和企业分享比例的趋势,这构成地方政府不断增加城市土地供给的重要诱因。解决我国城市土地过度供给的根源在于改变地方政府以增长为导向的适应性调整策略,优化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微观主体之间的城市土地权属关系,调整我国现有城市土地收益的分配格局,将城市土地供给置于长期化的视野以及制度化的平台上进行,使地方政府的城市土地供给行为与资源的高效化、集约化利用目标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将银行信贷和商业信贷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使用中国2000-2006年的企业—产品—目的地—年份的四维出口数据,研究融资约束与金融发展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银行信贷和商业信贷均制约着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而地区金融发展能够同时改善两种融资约束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积极影响,并且金融发展对于私营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最为明显,国有企业其次,外资企业最小。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出口长期锁定于低端产品的现状,而且为相关部门金融改革和对外贸易政策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20.
内生于金融体系的顺周期属性会显著放大经济“繁荣-萧条周期”并导致金融不稳定,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金融危机频发的重要启示之一。与传统文献关注金融体系“自身行为顺周期效应”不同,本文聚集于“制度性顺周期效应”,从资本监管、贷款损失拨备制度以及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等三个典型事例切入,对金融体系的制度性顺周期机制进行系统阐述。结果表明,根植于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中间的制度性正反馈机制与经济波动程度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是导致金融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