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浩  于丽敏 《经济纵横》1997,(2):60-62,36
吉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选择□李浩于丽敏吉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历来是吉林省经济发展中倍受关注的重大问题。而促进和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很好地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和解决农民就业的关键所在。因此,深入分析吉林...  相似文献   

2.
杜明 《经济问题》1995,(9):27-30
关于发展山西农村经济的几个问题杜明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农民又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农民、农业、农村问题,不仅战争年代,还是经济建设时期,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首要问题。农民是我国劳动的主力军,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极大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  相似文献   

3.
赵旭强 《经济师》2011,(11):222-223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三农"问题的发展现状实际上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文章重点对山西"三农"问题的现状作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山西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主要发展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达9.4亿,农村劳动力总量较大,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农业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及农村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从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入手,积极探索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解决劳动力就业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我国抑制发展农业经济的一大问题。20多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在发展中的最大矛盾和问题就是人均占有资源少,农民人数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一笔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数降低了农业经济效益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严重制约了农民的收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就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出几点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6.
浅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我国抑制发展农业经济的一大问题.20多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在发展中的最大矛盾和问题就是人均占有资源少,农民人数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一笔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数降低了农业经济效益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严重制约了农民的收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就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出几点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个系统工程,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物质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这决定了农业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把农业放在首位。然而,长期以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和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那么如何振兴、发展农村经济呢?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程长羽 《经济论坛》2003,(23):73-74
所谓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超过农村产业需求的那部分劳动力,其实质是许多农民正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的状态。从结构上看,农村剩余劳动力是由两部分构成: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农村非农产业的剩余劳动力。这是因为中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就业空间有限,兼业现象普遍存在,还有一大批农民“过度拥挤”在农村并不发达的有限的非农产业中,而且中国农村又是一个较为独立的与城市明显不同的地域和产业系统,因此,中国农村不仅存在农业转化过程的剩余劳动力,而且还存在大量非农产业剩余劳动力。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或由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  相似文献   

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农村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如何把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合适的方式,顺利安全的转移在当今农村建设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三农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如何进行转移,应该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从造成农村劳动力剩余的历史根本原因出发进行考虑,以农民切身利益和长远发展考虑,对农业和非农业就业进行划分,对农民的就业进行多渠道分流,结合我国新农村发展战略,推动适合时宜的农业机械化和农村城镇化,达到最终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庆  李辉  赵颖  李素兰 《经济与管理》2004,18(12):17-21
近些年来 ,中国农民收入普遍增长缓慢 ,严重制约着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对中国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进行了较全面、深入分析和研究 ,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要真正按农业经济发展规律办事 ,全面系统地解决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逐步把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引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促使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一个典型的农村——福建省漳州市后坂村为观察对象,以改革开放以来村庄变迁和工业化发展为观察视角,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及市场结构变迁过程为分析路径,利用国家对该村25年的农村固定观察数据,分阶段地系统介绍了一个传统落后的农业村落发展变化成为一个发达的工业化社区的历程,真实地展现了改革开放给农业、农村、农民带来的巨大变化,具体地分析了市场经济对农业发展、农村变迁、农民增收的巨大贡献,深刻地揭示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基本路径及其给农业、农村、农民带来的种种冲击。本文还对工业化迅速发展、城镇化迅速扩张过程中的农民财产权益维护、现有生产力发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尊重宗教信仰等问题提出了种种担忧。  相似文献   

12.
陈俊 《经济与管理》2009,23(7):5-10
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直接影响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关系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社会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面对农民就业的新特征,需对农村剩余劳动力重新界定.经济危机导致农民进城务工机会减少,这就需要充分挖掘农村自身就业潜力,让农民不脱离本乡本土就能实现就业;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培训力度;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大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从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城乡分割状况出发,在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波动性以及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不稳定性的基础上,阐述并强调了现阶段农业缓冲作用的重要性。用宏观数据及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过去20年经济波动与农村非农就业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经济转型时期保护农业基础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充分认识和保全农业的这种缓冲作用,尤其是保护农民的土地产权,以保障农民最基本的生计安全。  相似文献   

14.
薛拣民 《经济问题》1993,(12):19-25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民主革命时期是这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也是这样”。如何促进农业腾飞,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全面振兴农村经济?很明显,不重视和发展农业不行。但是,单靠农业也不行。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在稳定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实现农村工业化,是发展农业、富裕农民、振兴农村经济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山西省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村收入持续增加,但农村发展中传统深层次问题并没有有效缓解,新的困难不断出现,加大了农民增收的难度.笔者就山西农民增收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山西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促使农民增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指出"把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继续发展乡镇企业,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就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七.  相似文献   

17.
10年来的农村改革实践表明,农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但是,农业与乡镇企业就业之间却存在着巨大的收入差距。在收入引力作用下,农民逐渐降低了经营土地的热情,减少了农业的投入,而增加了非农产业的投入。时至今日,农业滞后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同时,乡镇企业的发展也遇到了障碍。因此,如何解决农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将是农村进一步改革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1 长期困扰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是农村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的落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是率先从农村开始的,而在农村的改革中又是以农业为突破口的。一方面,国家部分地改变了借助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剪刀差和统购统销制度实现工业积累的方法,采用了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增加国家农业投入的优惠政策等外部刺激来鼓励农业发展;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8.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浅谈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桦 《经济师》2005,(6):143-144
现今,在解决“三农”问题的呼声不断高涨的过程中,农产品流通不畅、交易手段单一已经成为阻碍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影响农民增收乃至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农业大市场体系中的每一个连接或耦合过程,信息已成为整个体系的纽带。于是,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体系已迫在眉睫。文章在分析我国农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系统,并研究了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山西农村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陈克毅,赵满仓,景伟到本世纪末,山西农村经济的主要发展目标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和农民的小康生活。小康目标是一个包含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20.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得忠 《经济问题》2007,336(8):73-7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渠道较少、外出就业以短期输出为主、组织和制度上的保障缺乏、城市本身的就业压力制约等问题.这与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量过大、城市就业压力增大、乡镇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减弱、农民自身素质低下等有关.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必须以系统化的理念、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市场化的行为进行宏观调控与组织,统筹规划,实施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壮大劳动力大容量转移的载体,拓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