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商业银行发展过程看,消费信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吸取了生产与消费脱节造成经济危机的教训,以预期收入理论为理论基础,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由于我国长期处于短缺经济条件下,卖方市场使银行信贷主要投向生产流通领域,对消费领域的资金需求考虑很少或说根本没有考虑,直到近几年,随着买方市场的出现,消费信贷才开始起步。  相似文献   

2.
对庆阳市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信贷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来源,增强了购买力,刺激了消费,活跃了商品市场。但是.从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比较来看,消费信贷在城镇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农村。本文通过抽样调查.对消费信贷与农民消费倾向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剖析了消费信贷推行难的根源,提出了促进消费信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开展消费信贷有利于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由于消费需求不足和消费信贷管理办法不完善 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所以,要刺激消费需求,营造消费信贷发展的政策环境,形成促进消费信贷发展的合力,商业银行要抓住机遇,大力拓展消费信贷业务。  相似文献   

4.
推动消费信贷发展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延枫 《中国金融》2006,(17):11-12
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基本情况 1998年以来,我国消费信贷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为促进消费、扩大内需以及提高人们消费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消费信贷不仅刺激了消费需求,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商品销售,并成为国家对消费市场实施选择性调控的重要手段。截至2006年4月末,我国消费信贷余额为22655亿元,比刚刚起步时的1997年末增加了22465亿元,增长了118倍;消费信贷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也由1997年末的不足0.23%上升到10.2%。消费信贷品种呈现多元化发展。从消费领域看,已发展到住房、汽车、助学等多个消费领域;从信贷工具看,已出现信用卡、存单质押、国库券质押等多种信贷方式;从开办消费信贷业务的机构看,已由国有商业银行“一枝独秀”发展到有条件开办信贷业务的所有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都在经营此项业务。具体来看,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5.
消费信贷即消费信用或消费贷款,是金融机构采用信用或抵押贷款方式,直接对消费者购买消费品、文化教育或旅游等提供的贷款,从而解决现有购买力与消费需求不匹配的矛盾。在目前国内外经济大环境下,发展消费信贷对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住房消费信贷是金融机构为消费者购买、建设、改造和维修住房等活动融通资金的一种信用方式,围绕这一信用方式而形成的筹资市场、资金投放市场、融资商品、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等要素的总和就构成了住房消费信贷市场。近年来,在银行商业化强,对住房的有效需求不足。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决定行为能力人有效需求大小的因素有货币收入、消费倾向、资金利率、心理上的灵活偏好等等。  相似文献   

7.
刘群 《福建税务》2002,(3):21-24
促进消费需求增长是我国今后较长时期内的一项重要工作。政府在促进消费需求增长过程中,除了制定相应的消费政策支持外,消费信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消费信贷又称消费贷款,是针对消费才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的贷币需求的贷款,是针对消费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的贷币需求的贷款,是与消费购买商品,特别是住房和大件耐用消费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消费信贷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由商业部门直接对顾客提供的中短期信贷,主要是通过信用卡方式结算的赊销和分期付款方式的赊销;二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提供的用于耐用消费品、住房及支付其他费用(如教育费用、旅游费用等)的长期信贷,主要有各种抵押贷款、担保贷款等。  相似文献   

8.
由于观念和各种复杂的原因,我国消费信贷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面对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乏力、国内消费市场疲软的现状.如何有效消除影响消费信贷健康发展的诸多因素,更新消费观念,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业务,则是促进消费需求,扩大内需,实现今年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9.
发展消费信贷是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供给相对过剩和通货紧缩的情况下,扩张投资需求刺激消费作用有限,还需要依靠发展消费信贷扩张有效需求。但我国消费信贷起步较晚,各方面制度规章仍不够完善。随着消费信贷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严重阻碍了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发展信贷业务上已经相当成熟,因此借鉴国外先进的信贷模式和经验是发展我国消费信贷业务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0.
略论信息不完全条件下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信贷的发展对刺激消费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信息的不完全导致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经常处于失衡状态,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生活的需要。要促进消费信贷的发展,就必须针对信息不完全下的消费信贷需求不足,积极采取政策措施,尽量减少消费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  相似文献   

11.
刘群 《税务(辽宁)》2003,(10):26-27
促进消费需求增长是我国今后较长时期内的一项重要工作。政府在促进消费需求增长过程中,除了制定相应的消费政策支持外,消费信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但要真正达到启动消费信贷,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以促进当前较为疲软的国内需求,一些制约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问题及矛盾必须尽快得到解决。因此  相似文献   

12.
消费信贷是银行向消费提供的贷款,使消费在有财力付款以前,通过分期付款和赊销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信贷从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向消费领域的渗透,既是我国近年来经济环境变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市场法则对经济、金融起作用的内在要求。农村市场需求不旺、消费不足又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因此,在当前开办消费信贷时,农村市场正是消费信贷的理想选择。着力拓展、培植好农村消费信贷市场,是农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提高经营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扭亏增盈的重要举措。本结合苏北农村的实际,对当前如何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拉动经济增长,刺激国内需求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出台,各家商业银行不时失时机地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消费信贷。由于消费信贷对消费需求有乘数效应,发放一笔消费贷款而增加的消费总额将是其数倍。它能增加消费者购买力,促进社会总需求,所以不失为是刺激消费,缓解有效需求不足的一种有效措施。我国近年兴起的消费信贷主要有三种:一是住房及相关消费信贷;二是汽车、摩托车、农用车消费信贷;三是教育消费信贷。此外还有电  相似文献   

14.
消费信贷也称个人消费信贷,可以有狭义和广义的理解。狭义地讲,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利用信用放款或抵押放款形式,对消费者发放贷款用于消费,因此也称为消费贷款;广义地讲,除金融机构提供给消费者的消费贷款以外,经销商采取赊销或分期付款等方式推销商品所形成的信用也属于消费信货,因此消费信贷也称为消费信用。本文在分析中以狭义的消费信贷为主。  相似文献   

15.
消费信贷也称消费贷款,它是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的,用于购买消费品或享受劳务的贷款,是使消费者在他们有财力付款之前,享受商品或劳务消费的一种重要信用形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商业银行如何拓展消费信贷业务,无疑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刺激消费需求对确保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消费需求不足已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最终消费对经济持续增长起着决定性作用,政府应通过增加公共消费、完善收入分配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优化支出结构、完善税收政策、促进新农村建设、促进消费热点转换、积极发展消费信贷等手段刺激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消费信贷属于消费信用,是银行向消费者提供的贷款,使消费者在有财力付款以前,通过分期付款和赊销方式来满足自己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消费信贷目前呈现的特征目前我国已经开展起来的消费信贷包括住房、汽车、信用卡、存单小额抵押贷款和部分生活消费信贷(包括学生助学...  相似文献   

18.
消费信贷政策作为刺激消费需求的政策措施在扩大内需中被寄予厚望,但近十年来的发展现状表明,政策制定者的初衷与良好愿望并未完全实现。本文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对消费信贷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现阶段,由于信贷资源流向差异、信贷资源领域过于集中、体制转轨造成居民收支不确定性增强等原因,消费信贷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刺激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发展消费信贷,提升消费需求关键在于逐步缩小不同阶层间收入差距,削弱消费信贷领域过于集中产生的挤出效应及减少体制转轨带来的居民支出不确定性预期。  相似文献   

19.
扩大消费是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在目前我国有效需求明显不足,储蓄存款增长的速度却远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的情况下,积极开展消费信贷业务显得尤为重要,现对拓展消费信贷业务提出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铁颖 《中国外资》2010,(14):21-22
消费信贷作为满足消费者消费需求的融资性活动,在国外已有百年历史成展也已较为成熟,我国消费信贷目前仍处于起步准备阶段。本文就我国发展消费信贷的市场环境和条件,结合发展现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