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城市居民家庭消费实证分析及扩张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物质基础日渐丰厚,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曾长期存在的短缺状态已经结束。城市居民心态在经历了物价波动、收入起伏、市场震荡后变得更加稳定、成熟和理性。消费价值观在崇尚朴实和节俭的同时,并不排斥流行与时尚,品牌意识日益强烈,更加追求品牌效应所带来的附加值。因此,正确认识消费波动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运用相关策略,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快速、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期,成都市城调队随机抽选了200户城镇居民家庭对其进行了“城市居民收支预期和消费意向调查”。结果表明,我市居民对今明两年收入是否增加,持不乐观态度。预计收入增加的居民家庭不到1/4,显示收入增加信心较弱;四成居民家庭则预计下半年支出将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4.
从住房权属、生命周期、不同债务水平三个维度来考察住房资产对家庭消费的异质性影响。大体上,房价回落不大可能抑制家庭消费,但政府应关注房价波动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影响,综合考虑人民基本生活水平等调控房价。  相似文献   

5.
居民家庭装修——逐渐兴起的消费新热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7.
8.
9.
城市居民收入消费系数分析杨绍怀收人消费系数有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收入弹性系数、边际消费倾向系数等。本文拟对1994年度兰州市300户城市居民家庭调查资料进行收入消费系数分析,以探讨现阶段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变动特征。一、恩格尔系数分析食品在生活消费...  相似文献   

10.
城市居民家庭百户平均电视机拥有量达到140台 当前我国城市电视机市场呈现出大中小屏幕中高中低档产品并存的多元化消费特征.这是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差异较大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12.
影响和制约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城市居民作为体育市场的消费的主体,其消费结构、消费水平、消费意识、消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体育市场的发展。目前我国的休育消费结构比较单一,水平较低,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居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另外,也与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观念、消费意识、体育的价值现和体育社会化程度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市场清淡,消费需求增长幅度乏力的问题;据调查分析,市场上主要商品供过于求的比例上升。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明显减弱。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是进一步加大扩大内需政策力度的关键,这不仅关系到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而且直接关系到能否把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保持下去。  相似文献   

17.
当我们谈到消费、投资与国民收入这些概念和范畴,并决定以建立其上的经济模型讨论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时,就不能不考虑到西方与中国经济体制上的差别——即市场机制与计划机制或说转型期经济体制所存在的不同,所以,应先从消费函数人手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8.
1995—2010年居民家庭生活消费碳排放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家庭生活消费碳排放是指居民在家庭生活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间接碳排放量。根据生活碳排放研究方法,计算了1995—2010年中国31个省区人均家庭生活消费碳排放量,并从时间、空间角度对我国居民家庭生活消费碳排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1995—2010年,人均家庭生活消费、人均家庭生活消费碳排放、碳排放强度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各项人均家庭生活消费碳排放主要处于波动上升趋势,其中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和居住消费碳排放上升趋势最显著。(2)在空间上,中国人均家庭生活消费碳排放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性,由东南沿海各省向西北内陆各省递减。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居民家庭生活消费节能减排提出相应对策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城市碳排放量日益增加,使得推进城市居民消费模式转变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方面。目前,山西城市居民消费存在诸多高碳消费现象,原因有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构建城市居民低碳消费模式,应宣传低碳消费理念,营造低碳消费氛围;提供有效公共服务,创造低碳消费环境;运用法律、税收等手段加强引导。  相似文献   

20.
宋秋 《特区经济》2008,(2):144-146
旅游城市本身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服务设施为居民的游憩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研究旅游城市居民的游憩状况有着重要的意义。课题组以中国西部的中等城市乐山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旅游城市居民的闲暇时间利用、出游方式、游憩动机、游憩吸引因素、游憩阻力因素等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些结论:市民的休闲方式与闲暇时间的长短有关;不同性别、年龄段的市民的游憩方式有显著差异;游憩和旅游活动在时间安排上和动机上有明显差异;旅游城市的游憩阻力因素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