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企业家,在厂长经理中那些少数出类拔萃的优秀人物,伴随着波涛汹涌的市场经济大潮脱颖而出,正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他们与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以及股份公司的运营相联系,能以其创新的意识、卓越的才能、敏锐的洞察,引导新需求、新市场,敢于承担风险,具有超凡的组合生产要素的能力,能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塑造和培植卓越的企业文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营理论与方法,贡献于社会,为推动行业或整个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企业家的形象是企业形象、品牌形象的缩影,对企业文化的建设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企业家形象的价值在于…  相似文献   

2.
3.
丁凯 《政策与管理》2008,(21):46-47
或天使或魔鬼,粗放地经营企业家个人形象最终导致企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相似文献   

4.
5.
6.
7.
沙叶 《企业研究》1996,(10):26-28
4、知人善任 企业实际就是人。企业家必须讲究用人之道。综合一些优秀企业家成功的做法: (1)善于知人。 善任的前提是知人,而知人最难。孔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说明人才是存在的,问题是如何发现人才,或者发现其长处。韩愈在一篇杂说的散文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也是说发现人才难。所以要得到人才必须在发现人才及知人上下功夫。其一是调查研究,特别是在班子上讨论时意见分歧,更应该责成组织人事部门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彻底弄清情况再决策;其二是  相似文献   

8.
高原 《现代企业》2002,(6):《现代企业》-2002年6期-32-32.5页-《现代企业》-2002年6期-32-32.5页
我们知道,任何企业家在经营活动中,必然有两个方面的沟通:一是在企业内部通过决策、组织、指挥、协调等等与广大员工进行沟通;二是在企业外部又以企业法人代表或经营者的身份开展经营活动与社会进行沟通.企业家这两个方面的沟通,逐渐使广大企业员工和社会公众获得大量信息,从而形成他们心中的企业家形象,即企业家的信念、个性、能力、素质、气质、经营作风和工作实绩等等给企业员工、企业同行和社会公众的总印象.  相似文献   

9.
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0.
袁岳  于立 《企业导报》2003,(4):10-11
<正> 以改革开放为起点,中国企业中的企业领导人对于自身领导形象的管理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 阶段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此阶段企业的领导人基本上没有自身的形象曝光意识,民营企业领导人基本上仍然是具有一定负面社会含义的角色,以致于当时的国家领导人要特别对他们赋予“光彩”的鼓励,而国有企业领导人则主要依循作为劳模或者改革典范的机会,而获得政治性的表彰。  相似文献   

11.
公众眼里的企业家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企业家》2007,(6):46-50
本调查的目的是了解中国企业家在普通民众中的形象和认知度,所以在调查区域和人员选择上尽量让结果接近真实的状况。本调查选择了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等区域的北京、上海、广州、洛阳、绵阳等五个大中城市,受访民众共1615名。从区域和人员构成上来讲,他们应该是中国城市社会中最基层的代表:其中,离退休人员/下岗(350人)、普通办公室职员(260人)、事业单位普通职工(220人),分别占21.7%、16.1%、13.6%;高中学历以下的占72.5%;  相似文献   

12.
企业家身上的“改革者光环”已经日渐褪去,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及企业家开始剔除那些不现实的、虚幻及被夸大的“使命激素”,让“企业家”重新回到职业的层面乡村能人·改革家费正清在《剑桥中国史》中曾经写到:“在中国这部历史长剧的发展中,中国经济没有占据显要位置。它只是一个配角——也许有几句台词——听命于帝王、官僚、外交官、将军、宣传家和党魁的摆布。”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这段话显然被改写了,因为在一个以致富为惟一主题的商业时代,能够创造财富的人成为了最显赫的主角。  相似文献   

13.
钟伟 《英才》2005,(8):70-70
我认为企业家形象与企业形象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这么四类: 第一类,企业家个人形象超越企业形象,甚至让人觉得企业不再需要这样的企业家。像王石,个人形象非常的鲜明。但是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记住了企业家的光辉形象,忘记了企业。第二类,企业家过度曝光,使得商业味道过浓。这类企业家形象与企业结合得很紧密,企业的知名度也因企业家的高出镜率而水涨船高,但是否美誊度会增加,就很难说了。潘石屹就是一位很会利用媒体的企业家。他每次在媒体上露面部很明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中国企业家》2007,(6):56-56
不管是虚幻还是片面,文学作品里的企业家形象多少折射出了这个光怪陆离世界的一斑也许多年以后,当现今的商人和商业变得面目全非的时候,人们可以从一些文学作品里去揣摩那些曾经活生生的商人的形象。1979年作家蒋子龙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乔厂长上任记》,差不多可以说是纪录改革开放后企业家形象的开山之作,“乔厂长”从此成了敢于负责任、敢于挑担子、敢于得罪人的企业领导者形象。  相似文献   

17.
不但要成功地管理企业,还要通过树立个人的公众形象,为企业品牌增值,这样的企业家更有价值。卡尔松,曾担任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SAS)的总经理,历时12年。在他任职前,SAS陷入了赤字的漩涡,包括满腹牢骚的消费者和意志低沉的员工;他任职后,对SAS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重新为公司定位,将之塑造成“商人航空”,从此公司及其员工在他的带领下走上了成功之路。Kunde & Co.公司创始人杰斯帕·昆德分析,SAS的成功不仅得益于企业领导者正确的决策,更重要的是,卡尔松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的非凡魅力。他通过…  相似文献   

18.
曾朝晖  王逸凡 《经营者》2005,(1):133-135
跨国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企业家营销模式,而国内企业在这方面目前显然还比较欠缺。那么,中国企业家如何进行自己的企业家营销管理呢?  相似文献   

19.
20.
《经营者》2004,(9):58-61
<正> 一位老板对我说:少数为富不仁者是埋在富人群体中的定时炸弹,是他们破坏了富人的整体形象。我们常说“千里之堤溃于蝼蚁之穴”。“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事实也是如此。为富不仁,企业家边缘化危机不知道从哪年起,关于中国富人的故事一时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800多万元的宾利车被一抢而光,最低消费2万元的饭店门庭若市。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外地进京民工到达的第一站——北京西站旁,有一家名为潮州酒楼,其中一只日本极品鲍鱼价值1280元,这相当于那些民工在家务农的乡亲们6个人一年的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