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亚国家既是俄罗斯、也是中国的重要贸易合作伙伴。近年来,由于中国的优势日益增强,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合作的发展快于俄罗斯与中亚国家贸易合作的发展。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在贸易合作中的五方面优势,即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中亚是中国特别是中国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方向;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互补性强;中国对中亚国家投资发展迅猛,促进了双方贸易合作的发展;中国与中亚国家地缘政治关系愈来愈融洽,双方相互信任。今后,在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合作中,中国的优势会愈加明显,尤其是中国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张获得中亚国家的积极响应,预示着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合作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2.
2006年3月16~17日.由中国商务部主办.商务部欧洲司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承办的“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政策和区域经济合作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中亚国家和俄罗斯的政府官员和学者共计70多名出席了会议.就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各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3.
苗华寿 《国际贸易》2003,(11):26-28
关于建立和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地区经济关系及区域合作的必要性,学术界早有不少论述,但不少学者至今仍认为,目前考虑与中亚五国建立区域经济合作区还为时尚早,应把主要力量放在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上。这种考虑在当今形势下并不完全适时,特别是考虑到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更应立即将这一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因为,这既涉及到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能否深化发展以及“上海合作组织”能否得到巩固和发展的问题,又涉及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大事。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与中亚地区的联系源远流长。在历史上,丝绸之路早已将甘肃省与中亚地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甘肃省在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贸易关系中曾一度处于重要地位。1990年,处于中亚地区的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五国相继宣布独立,中国迅速与它们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随后双方之间的经贸关系得以不断拓展,甘肃省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关系也成为其中的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陕西省与中亚地区的联系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两地的贸易就经“丝绸之路”开展起来,曾经一度辉煌。自1990年中国与中亚五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双方的贸易关系也得以不断发展,陕西省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关系成为其中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来,陕西省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发展表现出良好的势头,继续拓展双边的经贸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新疆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发展形势喜人,但其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新疆经济发展对中亚国家贸易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这就把对中亚国家经济金融发展情况的研究提上了非常重要的日程。本文通过对中亚五国融资模式与金融监管的分析,试图为推动与中亚五国贸易的发展提供金融理论方面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7.
新疆坐落于我国西北地区,与中亚地区相隔距离不远,所以我国新疆和中亚国家在农产品方面有频繁的贸易往来,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双边的经济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新疆与中亚国家农产品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而且提出了推动新疆与中国国家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有效措施,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新疆对中亚五国全面开放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中亚五国与新疆的经济互补性 从长远看,新疆的经济振兴离不开发展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和经济贸易关系。这不仅因为中亚地区与新疆毗邻,而且因为中亚地区具有较好的经济发展条件和基础,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大市场。开拓中亚市场,加强经济技术交流,可为新疆的经济发展带来许多好的机遇。 (一) 新疆与中亚五国在经济贸易上存在很大的互补性。中亚是独联体的重要原材料生产  相似文献   

9.
面对当今全球经济形势动荡、政治环境复杂、文化冲突不断的国际新形势,文章对2001—2020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进行总结。使用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探究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中亚国家的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测算了中国农产品出口中亚国家的贸易效率和贸易潜力,对经济规模、政治环境、人口因素、地理位置等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规模、政治环境、人口规模等因素能够正向促进中国对中亚国家的农产品出口。此外,中亚国家农业产值占本国GDP比值与贸易效率呈现负相关关系,而法律法规完善程度和WTO等贸易非效率项显著提高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根据研究结论,文章提出如下建议:积极参与国际治理;开展友好磋商;坚定文化自信和促进文化交流;发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俄罗斯、中亚国家经贸关系的发展水平和层次不仅直接关系到双方的经济贸易利益.而且对中国能源战略、国防安全和政治稳定都有重要的影响。由于历史、经济、军事、人文、地理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周边的独联体国家内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因此.在独立后经济最为困难的1993~1995年,独联体国家为尽快摆脱困境,实现经济恢复与发展,谋求共同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1.
上海合作组织与中亚交通运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亚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碳氢化合物和其他自然资源丰富,北边与俄罗斯接壤,东边与中国交界,西边是欧洲,南边同阿富汗和伊朗毗邻。在历史上,中亚曾是伟大丝绸之路的中心,多少个世纪以来把东方和西方、北方和南方联结在一起。在经历了持续多年的严重衰退之后,逐渐出现了中亚国家的经济复兴。从1997年起,中亚各国的对外贸易额每年增长5%-20%。石油产品、天然气、棉花、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产品、机器制造产品、纺织品和轻工产品的出口额以相当高的速度增长。在中亚国家的出口结构中,制成品、汽车、机器、拖拉机、飞机、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出现了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新疆与中亚毗邻,地理环境相似,其果蔬的生产有较大的相似性,但是由于品质、价格和数量上的明显差异,新疆果蔬出口中亚市场有较大的空间。本文通过分析中亚五国的经济状况和新疆与中亚国家果蔬发展及贸易的现状,提出了新疆果蔬运营能力的提升对我国与中亚关系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正新疆与中亚国家的地缘、文化、经济等,均具有一定的同质性,这为新疆与周边中亚国家开展贸易投资,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依托新疆地缘优势以及面向西部开放力度加大的新形势,特别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亚访问时提出了要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之后,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对中亚各国投资的重要  相似文献   

14.
《商》2016,(12)
近年来,印度将发展同中亚国家的关系置于其对外战略的重要位置,其中亚外交走向务实与活跃。从地缘战略的视角看,印度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动因主要包括能源安全利益和国土安全利益诉求。厘清印度加强与中亚五国关系的战略动因,有助于我们把握印度与中亚关系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一本刊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幵发行的世界经济类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俄罗斯、东欧、中亚等转型国家经济研究的最新成果,欢迎投稿。二来稿应紧紧围绕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中的前沿问题、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讨,注重学术性和创新性,选题新颖,论证严谨,文字简练。中国与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转型经济的比较研究,"页岩气革命"对世界能源格局  相似文献   

16.
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资源,还拥有雄厚的水电资源潜力。中亚地区更是便捷的陆上"东西走廊",利于亚欧之间的交往。凭借这些优势,中亚地区吸引着世界大国的眼球。苏联解体后,中国开始与中亚五国全面发展关系。凭借地缘和经济优势,中国在与中亚五国发展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17.
正一本刊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世界经济类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俄罗斯、东欧、中亚等转型国家经济研究的最新成果,欢迎投稿。二来稿应紧紧围绕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中的前沿问题、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讨,注重学术性和创新性,选题新颖,论证严谨,文字简练。中国与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转型经济的比较研究,"页岩气革命"对世界能源格局的影响,创新型经济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俄、白、哈关税同盟及欧亚联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遭到严重冲击,双边贸易额大幅下滑。但是,在各国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关系仍在快速发展,各领域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能源合作取得重大突破,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相似文献   

19.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简称乌兹别克斯坦(乌语为独立之意),是苏联解体后新独立的中亚国家。它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双重内陆国家之一。国土面积44.74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2500万,是中亚人口最多的国家。乌兹别克斯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曾经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首都塔什干是原苏联的第四大城市,也是中亚最大的城市。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和中亚之间的商品贸易结构特点进行比较,分别归纳两个地区之间的贸易结构特征,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能够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政府间的贸易合作,优化彼此商品贸易结构以及优势互补、降低贸易风险的可行性对策。同时也针对中国与中亚国家商品贸易中具有的优势,加以发扬,提升本国的国际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