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要求中,统筹区域发展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针对我国当前区域差距持续扩大、区际产业结构趋同日益强化、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矛盾加剧、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等问题而提出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显示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以及新领导集体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区域发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坚持一切从国情省情出发,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立足点。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等,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福建的基本省情。国情省情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也决定了我们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努力改变生产力不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二元经济结构制约了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形成了一定的城乡矛盾。基于对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统筹发展的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增加农业收入,加强资源双向流动,提升城镇化工、业化水平,和谐城乡关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统筹中国区域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5  
统筹区域发展是未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改革的一项核心要求,这一要求的提出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充分的现实依据。未来统筹区域发展应该以明确的区域战略为依据,逐步完善区域管理的制度基础,制定合理的区域政策,统一安排解决各种问题,将治疗已经存在的落后病、衰退病和防治潜在的膨胀与萧条病结合起来,形成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统筹区域发展"战略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统筹区域发展”思想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宗旨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本文把整个泛珠三角区域分成西南省区、中部省区和东部沿海省区,并对其资源、要素特点进行系统分析与比较,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提出基于“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的区域合作构想。  相似文献   

6.
统筹城乡发展是国家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发展区域经济的有效措施,本文首先从国家经济发展角度和区域经济发展角度论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性,然后从城市运营、总部经济、产业发展的角度探讨了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统筹发展中应采取的财政金融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区域经济统筹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在缩小地区差距过程中的作用是肯定的。但是,政府干预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可以缩小地区差距也可以扩大地区差距。政府干预的基本定位应当是:坚持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培育市场、引导市场,最终通过市场来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统筹区域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构建“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的有力支撑。本文在考察国内外有关区域发展前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统筹区域发展的理论依据和理论内涵,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实证分析,选择科学的、合理的、遵循区域时空演化规律的统筹区域发展模式和途径,实现区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浅析区域经济的宏观调控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的差距问题日益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建立一个怎样的区域经济宏观调控机制,是发展我国区域经济的重要议题。区域经济的宏观调控机制包括调控的对象,目标和手段。我国区域经济宏观调控的对象以省级行政区为主,目标是实现区际的合理分工与协作和区际经济协调发展,调控的政策手段为财政,货币和区域贸易及对外开放政策等。  相似文献   

10.
文章检索分析了国内学者现有的研究成果,发现从统筹城乡发展和产业链两个角度分别展开研究的成果不少,鲜见将区域产业链构建与统筹城乡发展结合起来的专题研究。在评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文章提出构建延展城乡两个地域空间、链接三次产业部门的区域产业链,形成统筹协调的产业体系,淡化城乡差别、整合城乡优势、缓和城乡对立,实现区域内的产业互动与空间共融,推动城乡二元矛盾缓解,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1.
I.IntroductionThe essence of cities lies in their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agglomeration.The agglomerative economy is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cities.Since Alfred Weber,the fa-ther of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location,regional scientistshave generally emphasized the important role of urbanagglomerative economies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economicactivities in urban regions.Because of the urbanagglomerative economy is resulted from the spatial con-centration of related resources i…  相似文献   

12.
陈烈 《经济地理》2012,(1):7-12
通过大量的实践总结县(市)域人地系统规划调控五种基本模式,指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快速、有序、协调、持续发展,必须应用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通过科学规划,明确发展方向、目标、特色和重点,因县制宜制订相应的发展模式、方案、机制和策略对策,强调地理科学要重视县(市)微观区域发展研究与规划。  相似文献   

13.
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统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繁荣。统筹城乡发展应坚持城乡关系平等统一,城乡优势相融互补,城乡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城乡发展可持续,城乡发展以人为本。唯有这样,才能开创城乡联动,共赢共荣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张满银 《经济地理》2020,40(4):75-82,95
省级区域规划是国家和地方发展和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实践中,探究我国省级区域规划实施评估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和建立更加有效的省级区域规划实施评估的内容、方法和机制,对于进一步落实好省级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更好全面、有效实施好省级区域规划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文章提出了我国省级区域规划实施评估存在的问题、评估的方法、评估的内容和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具体建立更加有效的省级区域规划实施评估机制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5.
试析“十一五”时期的宏观调控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时期中国宏观调控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将发生许多重大变化,“十一五”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突现期,”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对政府而言,只有充分认识“十一五”时期影响“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调控目标的国内外环境因素,才能未雨绸缪,趋利避害,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与政策,从而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最终实现预定的宏观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16.
城乡差距与统筹城乡发展途径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城乡发展失衡、差距日趋扩大,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之一.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分析了城乡差距日趋扩大的现象及原因,分析了统筹城乡发展提出的背景,阐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和意义,并提出加强体制和制度创新、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区域差异与"三农"问题破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少龙 《经济经纬》2004,(2):110-113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小康。因而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是关键,重中之重是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8.
坚定不移地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解决长期以来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发展思路和重大战略举措。落实的关键在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制定和用好政策,统筹发展规划,统筹生产经营,统筹人力资源开发,统筹社会化服务,始终考虑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的利益,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在全国、特别是农业大省河南,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珠三角地区区域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君  张璐琴 《经济问题》2008,(11):127-128,F0003
总结了不同阶段珠三角地区区域规划的特征,对珠三角地区区域规划的意义、规划原则、规划思路进行了分析。认为珠三角地区应该以现有经济联系为基础,适度超越现有经济发展水平,适时扩大区域范围,把港澳作为内生变量,通过制度创新解决区域内重大问题,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