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面向可持续发展方向的农业技术变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的进步,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进步的基础是传统农业技术和常规现代农业技术面向可持续发展技术方向的过渡、变迁。在分析中国农业技术“二元结构”表现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现代常规农业技术衔接的原则、途径以及应采取的措施,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陈丽 《时代经贸》2007,(4Z):4-5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在我国经济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是人口众多,但土地等农业资源相对紧缺的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农业资源和环境,因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农民,农业资源和环境。  相似文献   

3.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出发,分析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溉念、内涵、系统组成和作用机理、从多目标角度,提出了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具体指标进行了排序,基于此对“八五”和“九五”期间河北省农业发展状况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李爱君 《时代经贸》2007,5(11Z):105-106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是针对旧的发展模式的缺陷,而在这一战略构思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亟待形成一个全面而又能够切实解决中国农业发展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分析框架;战略选择必须真正反映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要求和客观规律,以期促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将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文化产业整合成一个休闲产业系统,有助于推动我国假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发展农村集体制经济和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加入WTO后,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是我国农业在新的发展阶段之下的现实选择,在此过程中农业能否可持续发展是关键。本文从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关系入手,深入分析了农业不可持续发展是导致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低下的长期性、深层次原因,据此提出了基于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6.
付子顺 《经济经纬》2003,(4):104-106
当前,我国存在着诸多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但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还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强调高产、高效与持久发展相结合,必须重视解决农业经济发展内部规律和环境条件两方面的问题,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体系。  相似文献   

7.
绿色食品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开发绿色食品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生产绿色食品,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以开发无污染食品为主,改革传统食物生产方式和管理手段,实现农业和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开发绿色食品,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促成环境、资源、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通过生产和消费绿色食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增进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人类、经济与自然的良性循环发展。本文从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角度来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全面地阐述绿色食品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论述加快绿色食品开发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达到实现人类、经济与自然和谐的目的。从而协调统一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效益,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各个方面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期,发展不能走其他发达国家的老路子,必须走符合我国国情的新路子,党中央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国家的各个方面都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更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的农业科学家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可持续农业的内涵,提出“以发展农业生产力,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为主线,将封闭的、低效的、劳动密集的手工操作逐步转变为开放的、高效的、技术与资金密集的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产品商品率和资源利用率”的论述,肯定了农业机械化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9.
王淑珍 《经济论坛》1999,(11):21-22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可见,农业可持续发展,不仅能解决我国日益增多的人口吃饭问题,而且也关系到我国宏伟目标的实现。那么究竟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呢?笔者认为关键就是依靠科技,挖掘农业生产的潜力,不断完善农村各种制度,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有限农业资源的使用效率。一、准确把握其涵义,全方位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所谓农业可持续发展,一般是采用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方式,及实行技术变革和机…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论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油菜产业化的关联,即以油菜产业化推动湖北农业可持续发展;指出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是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在全球盛行而逐渐形成的理论热点-从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创新、研究方法创新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分析了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经济学分析理论框架的意义根据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含义,探讨并提出了农业可待续发展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2.
生态农业、效益农业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尽快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效益农业,对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态农业与效益农业既有共同点,又具有不同的特征,是两种不同的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现代农业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业循环经济是遏制农业污染,提高农业资源有效利用的机制创新。它所体现的农业和谐发展是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是农民生态致富之路,对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进行深入剖析之后,提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农垦是中国农业的“国家队”,是现代农业建设的示范者和带动者,农垦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助推器。本文就农垦实行农业产业化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升农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从而推进农垦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5.
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耕地面积下降、水土流失、地力下降、水资源危机、农业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从生态学角度出发,运用生态学原理,提出了推广生态农业,开发精确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6.
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但至今尚无一个受到普遍认同的表述。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召开的“农业与环境”会议,通过《登博斯宣言》,整合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结合中国国情尚有不尽之处,故提出看法和商榷。  相似文献   

17.
湖北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灾害防御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频繁的自然灾害是人类经济社会和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威胁, 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严重障碍。文章分析了自然灾害是湖北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指出了减灾防灾应作为湖北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 在此基础上, 着重探讨了湖北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灾害减防对策。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农业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克俊 《经济问题》1995,(11):18-19
可持续农业探讨张克俊自80年代中期以来的短短十年间,“可持续发展”思路迅速在全球传播。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整个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可持续农业是当今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一、可持续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可持续农业首先由发达...  相似文献   

19.
1995年,加拿大修改《审计长法》时,增加了要求联邦相应部门的机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条款,同时增加了设置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员的条款。根据《审计长法》,审计长将指定一位高级官员作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员,协助其处理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问题。当年确定农业与农业  相似文献   

20.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所谓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整个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和关键,实现国家或地区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全面发展,有效地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加大农业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使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达到高度统一和相互之间的功能辐射和放大,使我国农业经济不仅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