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丽 《中国保险》2004,(7):62-64
1995年,作为人寿保险中的一项保险责任,重大疾病保险(以下简称重疾险)被引进我国。经过几年的发展,重疾险已经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保费和销售,在各寿险公司新契约销售份额中一度占据首位,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和关注。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以及“非典”事件,重疾险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2.
<正>重大疾病保险(以下简称“重疾险”)是指以保险合同约定的疾病发生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保险。该保险自1983年于南非诞生以来已有40年历史。我国于1995年引入重疾险,目前已形成中国特色的重疾险发展体系,但在发展中也面临不少困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南非、英国、美国等国家的重疾险起步早,发展时间长,形成独特发展特色,对我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如图1)。  相似文献   

3.
重大疾病保险需要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丽 《中国保险》2004,(5):49-51
1995年,作为人寿保险中的一项保险责任,重大疾病保险产品(简称重疾险)被引进到我国。最初,它只承保7种重大疾病(癌症、脑中风、心肌梗塞、冠状动脉绕道手术、尿毒症、瘫痪和重要器官移植)。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重疾险不仅保障范围扩大,目前最多可承保的疾病达到52种,而且保障程度也大大增加,如太保推出的重疾险产品,在  相似文献   

4.
面对越来越大的健康风险,很多民众都表示出了对重疾险的兴趣和需求。据零点调查公司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成的民众如果购买保险产品,首先会选择重疾险。但购买时,有很多人会陷入到几种误区。  相似文献   

5.
贾厚祥  粟芳 《保险研究》2016,(11):53-67
本文在分析了传统的衡量短期险逆选择的方法均不适用于重疾险之后,设计了重疾险发生率比值,分析了中国重疾险市场的逆选择情况和影响因素。整体上,中国大陆重疾险市场的逆选择严重于香港市场,华中和东北地区最为严重,华南地区最轻。重疾险逆选择随着年龄增加而缓慢减弱,男性强于女性;额外给付型产品强于提前给付型产品。2010年至2014年内,重疾险逆选择缓慢变得严重;并随着保险金额的增加,先逐渐严重而后又缓慢减弱;癌症、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和其它重疾的逆选择偏强,而主要器官移植的逆选择偏弱。保险公司应重视重疾险的逆选择问题,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有效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6.
自2月1日起,根据监管规定,新旧重疾险正式切换,新版重疾险产品开始全面走进人们的生活. 那么,面对新版重疾险,人们的了解程度如何?希望了解新版重疾险的哪些内容?配置新版重疾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为此,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联合《金融博览?财富》杂志对全国6000位受访者进行了在线调查.  相似文献   

7.
目前各家保险公司对于“保险责任”等专业名词的概念定位上没有统一标准,消费者购买重疾险等产品竟然需要货比70多家才能周全,重疾险的保险对象是人,有男女老幼之分,但某些病种的医学概念是不能由保险公司自己来解释的,而应该由保险行业协会对主要病种进行统一解释。  相似文献   

8.
有过上世纪50年代“大炼钢铁”阵痛或后遗症的人,都会深切地感到:一刀切,害死人!面对当前遭遇口诛笔伐陷入尴尬境地的重疾险,在寿险从业多年的笔者,深感重疾险的“一刀切”和“大而全”这一“顽疾”。  相似文献   

9.
从2月1日开始,“焕新”后的重疾险产品全面落地开花。面对新版重疾险产品的逐步落地,如何去配置新产品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其实,配置新版重疾险产品,比起买到所谓的好产品、最划算的产品,最重要是要买到适合自己的“对”的产品。那么,面对新版重疾险产品的如下六大难点问题,人们的“焕新”攻略都有哪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重疾险的理赔周期分为从出险到报案和从报案到理赔两个阶段,分别用极大似然估计和经验贝叶斯估计对三参数Burr等四种分布进行了拟合,比较了中国各地区及中英两国重疾险理赔周期的分布特征,还分析了影响重疾险理赔周期的各种因素。研究表明,相对于发病而言,从死亡到报案的时间更左偏;但两者从报案到理赔所需的时间相似。三参数Burr分布能更好地拟合重疾险理赔周期。与英国相比而言,中国重疾险的理赔周期较短。众多因素影响着重疾险的理赔周期,如理赔类型、保单年度等,癌症、急性心肌梗塞和冠状动脉手术的理赔周期较短,而脑中风和肾衰竭的则较长。不同地区之间的理赔周期分布以及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重疾新规来了,抓紧时间上车”“最好现在就买,错过了就亏几十万元”“最高发的癌症少赔70%,快上车”……前一段时间,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都被“重疾险”刷爆了,整个行业也在浓浓的营销氛围下掀起了一股旧版重疾险“抢购热潮”。与旧版重疾险相比,新版重疾险真的是“又贵又不好”吗?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还未被完全开垦的新领域,重疾险是让保险代理人拓展业务的新机会。当然,它让保险代理人获得丰富的客户资源以及丰厚的佣金的同时,也确实让很多的投保人受益。重疾险需求人群广每一种保险都需要确定潜在需求者。重疾险的重点目标人群是30~64岁  相似文献   

13.
重疾险作为被保险人罹患者大疾病后为患者和家庭提供经济保障的救命险,一直颇受关注.但市场上高价返还型重疾险当道,保险医学与临床医学存在分歧,重疾险保死不保生的质疑之声不绝.  相似文献   

14.
2007年3月20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召开重大疾病保险工作会议,各保险公司一致同意按照《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相关规定开发和管理重疾险产品,并于2007年8月1日前完成使用行业统一定义的各项工作。随着8月1日的临近,老版重疾险将退出历史舞台,新版重疾险又将推向市场。那么,《规范》有什么特点,将给消费者投保带来怎样的影响,以前买的重疾险该怎么办?本文将对《规范》进行解读,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理解和选择重疾险产品。  相似文献   

15.
人寿保险主要包括意外险、重疾险和寿险.如果再划分的详细点,可以分为意外伤害保险、意外伤害医疗保险、重疾险、教育金保险、养老保险.住院医疗保险和住院补贴保险等.在这些保险里最重要的是什么呢?重疾险可以说当仁不让.  相似文献   

16.
有的重疾险看起来病种特别多、保障范围特别广,但这可能只是一种宣传噱头,最高发的病种是否在保障范围之内才是最重要的。很多人购买了重疾险以后,都以为确诊了重疾就会赔付,这样的观念其实错得相当离谱。我们通常把重疾险当做一件买回来暂时不用的商品,因为未必会用得到或者很久之后才用到,难道我们在买的时候就完全不需要了解其中的细节吗?如果不了解,也许会为此付出代价。下面,笔者就带大家进入重疾险中病种的世界。有的重疾险看起来病种特别多、保  相似文献   

17.
面对重疾险诟病事件以及其本身存在的种种非议之争,应理性地明晰,重疾险种的存在是必需的,不能因为现实中一些问题就否定它的意义。监管机构和保险公司当务之急是改进重疾险,使其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在新规定未出台之前,投保人  相似文献   

18.
解决友邦重疾险事件的目的绝不是焚林而猎、竭泽而渔,其深远意义在于推动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友邦重疾险事件已3月有余。虽贵为中国保险业界翘楚,然友邦与消费者对簿公堂的负面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该事件引发出的社会各方对重疾险甚至整个保险业的诟病,恰似京城初春的肆虐黄沙,久久无法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19.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制定的《重下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出台以后,全国首例“追溯理赔”的案例日前浮出水面。4月13日下午,广州市的保险客户陈芹(化名)从太平洋安泰人寿保险公司获得了5万元的重疾险理赔金。从被拒赔到获赔的经历,使她成为重疾险标准定义下全国的首位受惠者。  相似文献   

20.
重大疾病保险(以下简称"重疾险")是以约定重大疾病的发生为赔付条件的保险产品,是我国健康保险领域最为重要的保险产品之一。2020年3月31日以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就《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修订版》两次公开征求意见,引起普遍关注。本文尝试从重疾险的起源、风险特征来阐述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原则,并在定义原则的基础上讨论重疾险未来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