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时琦 《企业经济》2003,(1):156-157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据劳动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自愿的前提下签订的用工合同。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正向纵深发展,减员分流、择业换岗导致的新型劳动合同纠纷日益增多。《劳动法》及现行的法律、法规对日趋复杂的劳动合同关系的调整已显得力不从心,调整的漏洞也日渐显现,特别是在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与实际履行方面,现行的法律、法规未规定或者规定并不明确,因而时常引发劳动合同纠纷。对此笔者作粗浅的探讨。一、存在的问题(一)《劳动法》对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存有偏袒员工为择业换岗,作为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是…  相似文献   

2.
<正>《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2项的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根据该条款,经过用人单位绩效考核后,如果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是不能直接解除劳动合同的,必  相似文献   

3.
哪些情形用人单位需举证 在劳动争议仲裁及诉讼实践过程中,需要用人单位举证的情况比较多.笔者从劳动争议发生概率较大的案件中,归纳出若干情形,以供参考借鉴: 用人单位主张劳动者严重违反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解除劳动合同的; 劳动者被证明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后,仍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解除的;  相似文献   

4.
我公司由于受到外部经济形势的影响,打算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撤销上海的销售部门,涉及人员大概30人左右.其中大部分员工都愿意与公司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但有一名员工始终不愿意协商解除.现公司想以“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为由协商变更,为该名员工提供深圳总公司的面试机会,但只有通过面试考核才可以留任总公司.请问,这样操作是否存在法律风险?如果没有法律风险,一般应给予劳动者多长时间的答复期期?  相似文献   

5.
一般说来,非劳动者主观因素而造成的劳动合同解除,劳动者应当享有企业支付的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部颁布的<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规定,企业在以下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时,要按一定标准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相似文献   

6.
沈海燕 《人力资源》2012,(12):57+56
HR来信:《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  相似文献   

7.
某餐饮管理公司旗下拥有多家独立门店,门店负责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进行日常管理和考核,解除劳动合同时,则由公司出面处理。其中一家门店餐厅经理表现不佳,公司调整了他的工作岗位,双方还签订了《业绩目标设定达成表》,并约定未达成目标就要将其"劝退"。一段时间后,该员工还是没能达成目标。由于表单没有落款时间,公司打算按约定的"劝退"进行处理。最后,经过一系列的资料收集以及与该员工的多次沟通,劳资双方最终就协商解除劳动合同达成了一致意见。在这个"问题员工"的处理过程中,该公司的处理重点前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不胜任解除、违  相似文献   

8.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经济补偿金的双倍支付赔偿金。但在支付赔偿金以后是否还需要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对法律的理解存在异议,也形成了不同的观点。本文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清敏 《新前程》2009,(6):37-39
一些企业趁着金融危机,因为一点小事就"开掉"员工,其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所谓理由听起来很正当--<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相似文献   

10.
虽然劳动法律法规对企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给予了具体、明确的规定,但在实践中,由企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终究不可避免. 企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可以分为过失性解除与非过失性解除.过失性解除,企业可以即时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提前通知劳动者、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非过失性解除,企业需要提前30天通知或支付代通知金,并支付经济补偿金. 实践中,企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主要有以下几科情形: ●因责任不明解除劳动合同 企业依据"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解除合同,却无法界定责任或责任不明;依据"被追究刑事责任"解除合同,却不依法区分刑事责任、强制措施与行政责任等.  相似文献   

11.
<正>劳资纠纷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风险之一,多见于劳动合同解除时,特别是用人单位(以下以企业为代表)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其中以适用劳动规章制度解除最多。劳动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存续期间双方协商或单方依法均可提前终止劳动合同,一般而言,劳动关系是“强资本,弱劳动”的结合,为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12.
随着实施了二十多年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2008年初被依法废止,使得企业依据《条例》所制定的企业规章制度中对员工的开除、除名、辞退、罚款等规定失去了法律依据,若企业规章制度中还有上述规定,则属于规章制度违法,依《劳动合同法》.企业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获得相应赔偿。因此.新形势下企业在管理理念与方式上应作相应调整,应对企业规章制度作相应审视与流程再造,使之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并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我公司在江苏,最近因为产业调整一个工厂要转让出去,百余名员工将无处可去。公司该以什么名义解除这些员工的劳动合同,可否以裁员形式解除?很多老员工工资虽然都低于社平工资的三倍,但是工龄都很长,有些都已经超过20年。公司在解除劳动合同时,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劳动厅:你厅《关于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处理依据问题的请示》(浙劳仲[1995]106号)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一、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问题根据《劳动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因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有关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约  相似文献   

15.
近日,上海某公司前总经理王某与该公司"对簿公堂",王某在《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中请求裁决恢复与该公司的劳动关系,并索要解除劳动合同期间的薪资损失。这一劳动仲裁请求引起了广泛社会关注。在常见的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案件中,劳动者在被单方解除劳动关系后,往往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或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很少遇到员工提出要求"恢复劳动关系"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十、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法》延续了《劳动法》关于劳动合同解除分类及基本原则的规定,即劳动合同解除分为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劳动者单方解除、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只有符合法定情形的,才能解除劳动合同。同时,  相似文献   

17.
魏浩征 《人力资源》2017,(11):26-28
协商≠协商解除 这家五百强公司能否与该员工直接解除劳动关系,并按照N+1支付补偿金?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虽然通知书上写的是协商解除,但是如果员工不承认他与公司达成一致,且公司也没有证据证明双方有达成协商解除的合意,则这个文件实际上证明的是公司单方解除该员工.如果协商解除通知书的内容,不能证明该员工存在任何符合法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也不符合用N+1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因此,如果公司不能提供协议书或者其他证据证明是协商解除的话,在实际仲裁中很可能会被视为违法解除,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按照2N标准向员工支付赔偿金了.  相似文献   

18.
侯婧  张瑞丽 《人力资源》2007,(19):71-73
企业提出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时,一般来说,除劳动者有重大过失外,要支付经济补偿金。那么,当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时,企业是否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支付的金额是多少?应如何计算?请关注《劳动合同法》对企业支付经济补偿金方面的新规定。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劳动者的就业能力较弱的情况下,严格限定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合同权限的范围,对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在现实中,有大量的用人单位误用《劳动法》中相关法律规定,滥用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权,强制解除劳动者的劳动合同,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因此,为了有效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必须对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限进行严格限制,除了《劳动法》第二十九条中关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定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外,用人单位还会有以下七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专家坐诊     
《人力资源》2011,(11):78-79
退休年龄员工如何终止合同HR来信:我公司有一名门卫已近法定退休年龄,公司可否直接要求其退休,然后终止劳动合同?还要不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听说上海有了柔性退休"政策,如果员工要求延迟退休,那公司是不是就不能终止劳动合同?劳动法专家沈海燕回复(以下简称专家回复):依法终止劳动合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1.劳动合同期满。2.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或者已到法定退休年龄的;3.劳动者死亡或者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