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郑连成  周海 《金融博览》2012,(21):56-56
黑龙江是我国林业资源大省,经过几十年的高强度开发,其森林资源遭受了巨大破坏.森林蓄积量显著下降,森林生态功能严重退化。20世纪50年代初,大.小兴安岭可采森林蓄积量将近8亿立方米,然而,到了2012年3月底.大、小兴安岭的森林蓄积量下降到不足0.7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2.
小兴安岭森林茂密,物种丰富,对于调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的气候、缓解全球变暖。具有不可或缺的生态功能。建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有助于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经济区的建立,是全面建设林区小康社会的有效载体;能够充分发挥小兴安岭生态环境和经济竞争优势。也是促进建设龙江生态大省、实现龙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森林:绿色的减碳引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务院提出,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要完成这个目标,至少需要投入6000多亿元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于1999年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公益林效益补偿制度,10多年来,各级财政积极筹措资金,规范管理,推进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全省基本建立起较为规范完善的生态公益林补偿和建设体系,共区划界定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5814.2万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1.6%、林业用地面积的35.3%。生态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既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也是新形势下建设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有效保障。一、安徽省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情况安徽省公益林面积2495.2万亩,占全省林地面积的37.5%,主要分布在生态区位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金融研究》2008,(5):I0009-I0015
黑龙江省伊春市森林覆盖率83.4%,林业施业区总面积400万公顷,活立木总积蓄量2.3亿立方米。开发建设50年来,生产木材2.4亿立方米。几十年来由于长期过量采伐,大量承担国家下达的木材生产和各项上缴任务,付出了森林蓄积量锐减、可采林木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经济日益危困的惨痛代价,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资源性、结构性、体制性和社会性矛盾非常突出。国有林区出现经济结构失衡、发展速度滞后、  相似文献   

7.
林产工业是大兴安岭地区传统的支柱产业,是大兴安岭地委、行署全面实施生态战略确定的重点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开发建设42年来,累计生产木材1.2亿立方米,上缴税费38亿元,  相似文献   

8.
伊春市自然资源丰富,既是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又是黑龙江省黄金主产区。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过程中,伊春市黄金市场得到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规划范围为伊春市行政辖区,面积3.28万平方公里,人口126万,包括森林、平原农田、森林草甸三个生态功能亚区和天然林、湿地、江河源头、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地质遗迹六大生态保护体系。在其建设过程中,必然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此次论坛有利于统一思  相似文献   

10.
一、大兴安岭产业发展的现状1.区域面积大,森林资源减退,产出能力不强。作为我国规模较大的林区之一,总面积8315.1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645万公顷.森林蓄积5.1亿立方米。从1964年开发到现在,已经建成十个林业局。42年的开发建设,大兴安岭在为国家提供1亿立方米商品材的同时,林区已过早陷入经济困境,与开发初期相比,有林地面积减少3.3%。  相似文献   

11.
伊春位于小兴安岭腹地、黑龙江南岸,是国有重点林区,是我国粮食和畜牧生产的生态屏障,对调节东北和华北平原气候,抑制全球气候变暖,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态作用!然而,曾几何时森林被过度采伐,出现了资源危机和生态危机,也导致了地方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2.
2011年以来,江西省宁都县不断壮大绿色生态经济,先后开展了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20多个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推进生态资本化和生态政策完善,激活了"绿色生态"的财富效应,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子。(一)完善多元投入机制。将生态建设资金纳入公共财政范围,由同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的一个突出亮点,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而生态文明的内涵,主要包括了完善的生态制度、发达的生态经济、先进的生态文化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既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必要保证。2001年,中央财政正式启动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试点工作。以此为标志,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以下简称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沿着业务电子化和管理信息化两条主线,历经“引入、渗透、调整”3个阶段。借助信息技术,我们实现了从网点单一服务渠道到自助渠道、电子渠道等新兴渠道的拓展;实现了资金清算和支付结算的电子化和实时化;实现了可疑交易的实时监控。据统计,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95%的金融创新都源于信息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与俄罗斯林业开发贸易前景广阔 (一)俄罗斯林业资源现状与林业开发政策目标。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森林资源.其木材储量819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一。由于俄森工企业设备陈旧,资金缺乏,使得其木材采伐和加工能力极为有限,已面临木材有效蓄积量下降、资源大量浪费等局面。  相似文献   

16.
一、为什么要制定《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 2004年正式启动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以来,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经营和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国家级公益林面积共13.9亿亩,中央财政累计安排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652亿元。政策实施中,各地陆续反映国家级公益林无统一的管理政策要求,采伐、林地征占用和经营利用等管理无章可循,尽管部分省出台了相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西方国家为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开征了生态税,进入80年代后,生态税越来越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经历了一个从开征零散的,个别的生态税种,到形成生态税收体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通江县,林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51.2%,林业资源十分丰富。多年来,该县认真实施科技兴林战略,把林业发展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到1995年,全县活立木蓄积量达到36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4.16%,林业产值达到1亿元,林业税金达到500万元。全县以木材、林特、林副产品生产经营为主体的林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林业已成为全县一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9.
一、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规模预测 目前全国新农村建设需要多少资金,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根据相关资料,进行了初步预测。新农村建设从2006年开始,以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的时间为限。每年需要8578.8亿元,占2005年全国财政支出33930.28亿元的2513%,比2005年窄口径的支农支出2450亿元增长2.5倍。到2020年需要127519.5亿元。  相似文献   

20.
2010年,青海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制定相关财税扶持政策,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截至当年11月底,全省已完成了退牧还草、生态移民、人畜饮水等18项工程投资12.04亿元,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保护区内草地生产能力明显提高,退化趋势得到初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