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马经 《南方金融》2008,(4):5-10
当前,广东金融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争当科学发展金融产业的排头兵,我们首先必须在解放思想上先行一步。广州和深圳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前列,如今共同肩负着率先实现金融发展新跨越的重大使命。对广州、深圳的金融业发展情况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查找推动金融业科学发展的薄弱环节,探索促进金融业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举措,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广东金融强省建设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徐志宏 《时代金融》2014,(8Z):77-79
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不论是业务创新还是机构设置,最大的挑战是培养高端、专业的金融人才。国际金融人才的发展对推动广州金融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对广州国际金融人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广州国际金融人才的发展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不论是业务创新还是机构设置,最大的挑战是培养高端、专业的金融人才。国际金融人才的发展对推动广州金融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对广州国际金融人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广州国际金融人才的发展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科学谋划扎实工作加快推进广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发展金融业,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既是省委、省政府赋予广州的历史重任,也是广州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为此,广州要把发展金融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科学规划建设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和广州金融服务创新区,致力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金融区域合作,不断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力争在五到十年内把金融产业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5.
黄育华  王力 《南方金融》2012,(8):77-80,84
"十一五"规划以来,广州市大力实施"金融强市"战略,使金融业综合实力跃居全国大城市前列。但与北京、上海和深圳等金融业发达城市相比,广州金融业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此,本文通过对金融业在广州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广州与"京沪深"金融业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广州金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提升广州金融业发展水平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规划以来,广州市大力实施"金融强市"战略,使金融业综合实力跃居全国大城市前列。但与北京、上海和深圳等金融业发达城市相比,广州金融业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此,本文通过对金融业在广州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广州与"京沪深"金融业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广州金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提升广州金融业发展水平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加快广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专家座谈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推进广州金融业发展,加快广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2007年8月8日,广州市政府召开了"加快广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专家座谈会"。与会的驻穗金融调控监管部门、各中外资金融机构、金融科研单位、高等专业院校有关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紧紧围绕会议主题建言献策,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日前,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金融业发展规划正式印发。金融业专项规划提出,“十一五”时期,北京将着重从以下十个方面推动金融业发展。打造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积极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继续贯彻落实《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产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优化管理和服务环境。发挥金融街、中央商务区、中关村西区三大城市功能区在促进金融业发展方面的带动作用,加强各功能区硬件建设,提升三大功能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完善信用法规体系,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广州和深圳两市各自制定金融业发展规划,互不协调,将会延缓广东省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进程.本‘文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以金融集聚作为切入点,运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对广东各城市的金融集聚与辐射能力进行实证分析,以金融中心评价指标体系为分析框架,比较广州和深圳两市的金融集聚特征,进而提出了建设穗、深双核型区域金融中心的构想,并对穗、深区域金融中心的合理定位和布局、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突破口选择,政府推动模式等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辖区动态     
《南方金融》2012,(1):88
>>广东省金融机构2011年年终决算慰问活动暨金融业诚信建设共同宣言签署仪式在广州举行。2011年12月31日,广东省金融机构2011年年终决算慰问活动暨金融业诚信建设共同宣言签署仪式在广州举行。广东省人民政府陈云贤副省长、广州市人民政府欧阳卫民副市长、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罗伯川行长、广东银监局刘福寿局长、广东证监局侯外  相似文献   

11.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广州形成了以银行、证券、保险机构为主体,其它多种类型金融机构并存,结构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完备的金融体系,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居全国前列。进入“十一五”时期,广州金融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听取专家意见,吸纳各办观点,加快推动广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8月18日广州市政府召开“首届广州金融发展论坛”,邀请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唐旭博士、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博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博士、北京大学都市经济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曹和平博士、中国银河证券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博士与会,就如何把握国际金融创新趋势,加快广州金融发展发表演讲。现将5位专家发表的主要观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高瞻 《时代金融》2015,(3):69+75
金融业的协同发展对于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京津冀区域内硬件设施与软件环境的不完善制约了金融业的协同发展,需要从加强区域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入手推动京津冀三地金融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浅谈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现状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企业文化建设既有利于金融业自身的发展,也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业的当务之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建设金融企业文化的现状、意义的探讨,分析当前金融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以提高金融机构竞争能力,推动金融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金融标准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技术支撑,是金融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领导下,秉持“金融标准为民利企”的宗旨,以落实《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重点,不断探索、创新金融标准化工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推进重点国家、行业金融标准的实施,不断提升金融标准助力区域金融治理现代化、服务金融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建设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对金融业而言更是举足轻重,信息化已逐渐成为金融业发展创新的重要手段和支撑,成为驱动金融业务发展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16.
钱斌 《新金融》2023,(12):4-7
纵观金融发展史,金融业每次重大变革的背后,都离不开技术的驱动。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新技术正在给经济社会带来颠覆性变化影响。金融业积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紧密对接金融强国建设目标,以数字化转型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在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加快布局并取得初步成效。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任何技术都有两面性,金融业在新技术运用过程中需加强科技伦理、数据治理和基础设施安全建设,平衡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同时,伴随着金融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攻坚期,如何推动思维变革、机制变革、人才变革,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协同,成为金融业下一步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此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7.
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建设伴随商贸活动网络化、国际化、市场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在支付方式、互联网金融、金融衍生品交易、跨境结算、多层次金融体系发展、区域金融合作等方面将催生新的金融需求。金融业在支持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建设过程中,应着重推进商贸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金融服务基础设施、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加强金融创新、推进穗港澳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18.
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建设伴随商贸活动网络化、国际化、市场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在支付方式、互联网金融、金融衍生品交易、跨境结算、多层次金融体系发展、区域金融合作等方面将催生新的金融需求。金融业在支持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建设过程中,应着重推进商贸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金融服务基础设施、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加强金融创新、推进穗港澳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19.
产权交易市场和创业投资市场获得长足发展,这是《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金融业发展规划》中的政府工作目标之一,推动符合本市特点的资本市场建设成为北京"十一五"时期金融业的重点工作和措施。推动北京产权交易市场发展成为全国性产权交易中心市场  相似文献   

20.
四、多方合力。共同推动西安构建西部重要金融中心 (一)举全省之力:发挥地方在金融中心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1、提升金融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紧紧围绕陕西省“十一五”规划和金融业发展专项规划,把金融业发展成陕西省的重要支柱产业,并作为重大战略予以推进。尽快制定出台《振兴地方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