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健康城市:城市发展新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人类的聚居地,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城市化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据有关资料显示,从1950年到1995年间,发达国家超过百万居民的城市从49个增加到112个,在发展中国家这类城市的数量从34个增加到213个,预计到2010年全球拥有20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将达到25个,2025年城市人口将占世界人口的61%。联合国  相似文献   

2.
1900年,全球只有1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目前,这个比例已经超过50%。在中国,居住在城镇的常住人口也已经超50%,中国的城镇化建设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步伐快速推进。随着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城市被赋予前所未有的经济、政治和技术的权利。由此,建设智慧城市,实现城市各个领域的智慧化,既是世界范围的探索与追求,也是中国战略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城市化进程中,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大城市优先增长,在整个20世纪的城市过程中,全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数量日益增多,其拥有的人口在城市人口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从1990年到1980年,50-100万人口的城市由30座增加到251座,增长了6.6 倍,年均递增11座增加到227座,增长了20.6倍,年均递增达3.86%。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中国,正在演绎着人类有史以来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按照目前的趋势来看,到2025年中国将有大约10亿人居住在城市之中,届时中国将出现两百多个人口超百万的城市。然而与超速的发展相对应的,必然是令某些人难以忍受的阵痛过程,人口激增对城市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其中包括土地矛盾、令人无法承受的高房价、能源及水资源矛盾、垃圾处理及其他环境。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是事关长远的大战略。目前全球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于城市。中国城市化率已超过50%。城市化释放出巨大的经济能量,既带动了投资,又带动了消费,还提高了生活质量,企业能从中获得更多的机遇从而实现更大的盈利。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在推动了地区的经济繁荣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与环境的巨大压力——城市消耗了全球2/3的能源,并制造了70%的二氧化碳。如何在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同时,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是城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设融合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产业技术,以及生态材料和可再生能源等技术的智能城市便被提上日程。在北京近期举办的"中国国际城市智能化技术与服务大会"(UrbanTec)上,西门子全面分享了其在绿色交通、智能电网、中低压配电以及楼宇和安全等多个领域的先进技术与创新理念,并描绘了未来城市的图景。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走过了迅猛发展的20年。到去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未来20年中国仍处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期。我们过去的城镇化过度偏重物质空间的城市化而对人的城镇化问题关注不足。城市里幼儿园、小学、中学、各类医疗服务设施的布局与城市人口的聚集度很不匹配,布局不合理,投入不足;我们的城市更多关注于GDP和税  相似文献   

7.
世界特大城市的兴起及其发展规律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地区数量增长迅猛,人口超过1000万的特大城市更是成为世界上城市快速发展的特殊地区。1.特大(或超大)城市的发展规律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将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城市定义为特大城市,国内对特大(或超大)城市的界定不尽一致,一般将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界定为大城市,千万人口以上的为特大(或超大)城市。关于城市化的发展规律,基于不同的视角许多学者归纳了许多有创见的结论,其中从时间、空间和动力维度进行的分析论述获得人们的广泛认同:一是基于时间维度分析,城  相似文献   

8.
《上海经济》2014,(10):8-11
根据经济学人智库中国全析预测,中国城镇人口在2010-2030年将增加2.68亿,这个数字将是同时期全球城镇人口增加值的五分之一。2030年中国的城镇人口将达到9.4亿左右。随着人口迅速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预计2040-2049年间中国城市居住人口会逐渐下降。省市地方官员已经设置了不同的城镇化目标,但流向城市的人会选择机会或工资更多的地方,不关心政府官员的偏好,因此地方城镇化目标很可能落空。全国各地的城镇化趋势会有显著不同。东部地区(以广东为首)会出现最大规模的人口增长:从2010年到2030年增长超过11240万;中部地区以同时期7120万的增长紧随其后;东北和西部的大部分地区人口增长没那么快。文章《2030年的中国城市化》将为大家展望未来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势,敬请阅读。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城市化高潮已经来临。按照国际惯例,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超过30%就会出现城市化的高潮,每年城市化率将达到百分之一至二。这就意味着今后中国每年有一千万至两千万的农村人口移居到城市。在这样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说,中国将加强对城市规划的调控,完善和建立城市建设引导体系和评价体系。正在山东威海市参加可持续发展城市化战略国际会议的仇保兴在接受采访时说,目前中国城镇化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发展速度从年均增长0.1%提高到年均增长1%,与此相比,城乡规划调控体系非常弱,还停留在10年前的水平。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加强对城乡规划的调控,同时要建立一整套制度,对稀缺性资源进行强制性的保护。仇保兴认为,对于城市的建设要建立新的引导体系。目前已经有绿化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奖、联合国人居奖等五六个层次,城市发展应…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人类将进入城市世纪和生态世纪。城市世纪,即全球城市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各国经济将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城市化和城市经济的发展:生态世纪,即人类社会将从工业化社会逐渐转向生态化社会,一个高度的生态明建设高潮正在全球兴起。而“天人合一”说作为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生态哲学思想.理应在这场生态城市建设的大潮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资源消耗大、生态环境差、人口剧增等问题,各个城市纷纷开展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以期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来优化和提升城市的发展环境。根据赛迪世纪统计,截止到2012年底,已有180多个城市提出将在"十二五"期间把智慧城市作为加快经济发展转型的战略导向,智慧城市建设渐入高潮。  相似文献   

13.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在,城市已经集中了全球50%以上的人口,城市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发达的交通,集中居住的条件,以及优质的电力、燃气等能源供应,城市为人类提供了更高的生活质量.但我们也应看到,城市人口集中,交通、建筑、采暖、照明以及居民日常生活消费大量的能源,同时工业生产也大多集中在城市地区,城市能源消费已经超过全球能源消费的70%.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中国城市化发展逐步进入"人口转移型"与"结构转换型"并存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阶段。由于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区域差异,城市转型发展的实践探索各不相同。西安是西部区域中心城市,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我国国家级开发区最多的城市。先后被国家确定为低碳城市、生态城市、智慧城市试点城市。2009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的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建国60多年来,西安的城市转型与绿色发展,在我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15.
城长的烦恼     
中国2009年的城市化水平已经从1978年的17.4%提高到46.6%,超过1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已有118座。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之中的中国既享受着城市化带来的种种益处,也要面对城市化在人口、环境、交通、生活方式等  相似文献   

16.
从超大城市到巨型城市 圣保罗、巴西利亚、墨西哥城、东京、新加坡和洛杉矶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都属于超级大城市,数百万的人口,一望无际的建筑物,人们忐忑不安地寻求新的居住空间。居住问题可能代表了新的千年最令人担忧的方面。上世纪初,城市居民为2.24亿,今天几乎达30亿,据最为可靠的预测,2025年城市人口将超过50亿。拥挤不堪的人口,使城市规划专家对大城市的未来提出了强烈的疑问。建筑师维托里奥·格雷戈蒂解释说:“谈论未来的城市并非易事,欧洲的大城市和发展中国家的大都市有天壤之别。欧洲的城市有稳定性,在未来数十年内,这种稳定性还将保持下去,而非洲、南美和亚洲的大城市则以令人眩晕的超常速度发展,给城市规划留下的余地很小,从而使本已困扰大城市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比如,饮用水的供应、垃圾处理、人们居住空间越来越大而造成的交通和运输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现代化是举世关注的重大问题,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资源环境比较紧张,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现代化是一项非常复杂艰巨的战略工程,中国成功实现现代化,将从根本上改变世界发展的格局。现代化的突出表现是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三者的关联发展,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也是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城市化的过程。特别是我国城市化相对滞后,必须大大加快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在此过程中发展小城镇无疑是一个从中国国情出发的重大选择,小城镇将在中国现代化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项名副其实的国家战略。未来的中国现代城乡空间布局的基本情况是:1、由国际化大都市、若干发达的城市群、若干大中城市组成的现代城市体系。2、由若干小城市、县城、众多小城镇组成的现代小城市和小城镇体系。3、由经过集中化组合整治的现代化农村体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中国的城市化必须包含城镇化的内容,在一定意义上,为了更贴近农民群众,叫做城镇化也是比较适当的。也就是说城镇化也是指中国特色的城市化,蕴含了我们对小城镇的高度重视。讨论中国的城市化是无法回避小城镇的,我们在城市化中充分重视小城镇,把它作为城镇化的一项重大战略,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现在国内有一种以发展大城市为主导的城市化观点,我认为这一观点虽然对大城市地位作用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肯定,有其合理的成份,但这一观点不能用来指导中国城市化。现在全国设市的城市660多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只有60多个,如果把4亿以上甚至6亿人口转移到大城市,将意味着中国将建设400座至6D0座百万人口级的大城市。我认为这是不可行的,也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既不是一个单一的大城市重点论者,也不是一个小城镇重点论者,而是大中城市与小城镇两方面并重、协调共同发展论者。“三农”问题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难题。解决农民问题主要在于减少农民,大批向城市和小城镇转移劳动力,小城镇是主要吸纳地,通过小城镇完全可以集中和吸纳大量的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在转移的农村人口和劳动力总量中,流入小城镇将占到50%以上。中国通过城镇化减少农民,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转移,是一项巨大的社会人口劳动力转移工程。小城镇建设的目的不能是为建设而建设小城镇,也不是为了城市化而建设小城镇,更不是为了实现党政领导的政绩而建设小城镇,而是为了转移农村人口,实现小城镇人民的利益而建设小城镇。我们不能在小城镇中迷失了根本目的。特别是要看到,发展小城镇本质是发展经济。从发展经济角度看,发展小城镇有利于资源和原材料节省,有利于城乡区域物流市场形成,有利于工业与环境污染治理,有利于交通通讯设施建设,有利于提高居民和农民生活质量。对小城镇经济既不能用城市经济学包括,也不能用农村经济学代替,这是一种特殊层次的区域发展经济学。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正处于城镇化怏速发展的阶段,城乡人口转移的规模在世界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各国共同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今天,城镇化问题关系中国,影响世界。目前,占全国总人口42%以上的人口都居住在县城以下的小城镇中,小城镇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人往哪儿去?     
尹中卿  陶然 《西部大开发》2012,(12):102-103
主持人语:过去30年,中国城镇人口由1978年的1.72亿增加到了去年年底的近7亿,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2%上升到去年的51.27%。我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总人口的一半,并处于持续增长中。而城镇化的重要标志就是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进入城市的大量农民其实并没有真正变为市民,他们还是处在一种游离状态中,有人把中国现在的城镇化叫半城镇化。如何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如何在人口和空间城市化之间权衡?城镇化的资金又从哪儿来?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新区》2014,(5):5-5
正未来我国唯有将发展新技术、新产业作为聚集城市人口、推动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动力,才能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要求;充分体现城镇化发展时代特色,推动我国经济进入高效益、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我们才能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引擎,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速度和规模在人类历史上都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进程。1978~2013年,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7.3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