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姜继玲 《新前程》2006,(10):36-38
富士康获得的巨大知名度,不过是和本意违背的“恶名”。如何转化成“美名”,是富士康今后最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从来就不缺话题,被指责为“血汗工厂”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不过,近日爆料富士康存在“大量问题”的,却是苹果公司委托的一家美国劳工监督机构“公平劳工协会”。  相似文献   

3.
俞亮 《企业文化》2010,(10):24-24
我相信,富士康是有企业文化的,我更相信,比富士康更富士康的企业,同样是有企业文化的。问题是,企业文化除了被灵魂化,还被妖魔化,甚至成为某些企业与某些领导层的遮羞布,如同一张美国西太平洋大学的文凭,表面上看很“海龟”,其实是盗版的“忍者神龟”。  相似文献   

4.
郭式新布局 富士康搬迁已定。目前,富士康不少厂房内的机器已经打包封存,只待搬迁。在经历了让人扼腕的“跳楼门”之后,这家中国最优秀的代工企业,开始愈加让人捉摸不透。  相似文献   

5.
2012年2月1日,《南方都市报》报道《富士康深圳节后招聘场景火爆首日招工五千》;2012年2月3日,《深圳商报》报道《富士康深圳招13万人月基本工资至少1800元》;2月10日,《南方日报》也在报道《富士康深圳招聘爆棚当地出动警力维持秩序》。这个被国内外媒体描绘的“血汗工厂”怎么变成了“香饽饽”?据《深圳商报》报道,2011年富士康对新入职员工起薪标准由以前的1550元/月大幅度上调,至2012年2月已经上调至1800元/月。这已经是该公司201O年时的两倍,远高于市场工资水平。有报道说,富士康之所以大幅度调薪是源于美国国内的政治压力,是媒体和公众对苹果和富士康的压力促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秦姗 《中国企业家》2010,(22):86-88
“我过去每天从来都是西装领带,来了富士康之后西装从没有穿过。我在工厂里面上夜班,但是我觉得很好。”富士康科技集团副总裁程天纵指指自己的深蓝色工装对我们说。他说的过去,是指在“惠普”(1979年加入惠普台湾,后升任中国惠普公司总裁)和“德州仪器”(1997年至2007年任德州仪器亚太区总裁)期间。  相似文献   

7.
只有经营者把员工放在心里,员工才会把企业高高举起 5月26日晚11点富土康发生第13起员工跳楼事件,从富士康“13连跳”记录来看,在今年仅5个月中,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接连不断,应该引起人们的深思.富士康这个全球500强之一的企业深陷“跳楼门”,这艘庞大的工业“母舰”,究竟出了什么“故障”?有媒体认为富士康“跳楼门”背后是冷漠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8.
富士康问题的核心是价值问题 富士康震惊世人的12跳,跳出了什么?各方戳着脑门或挥舞双手猜度并评议纷纭。 无论事件的真相是什么,后果是什么。此事都已不是富士康“准军事化管理”以及“血汗工厂”之类的概念所能包容得了的。此事本身隐含着一直以来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待遇偏低的争议,  相似文献   

9.
观点     
《新前程》2006,(10):6-6
“粉丝”也“职业”;富士康也是个农民工;中国内地富豪捐钱像割肉;热门管理概念是用来炒作的;语言能力也是成本。  相似文献   

10.
李铁 《乡镇企业导报》2010,(7):57-57,59
在各路媒体讨伐和反思富士康的N连跳时,不少人都注意到,将责任全都归咎于雇主未免有失偏颇。从富士康开出的工资、保险、年假、加班制度等硬性指标来看,这确实是一家符合规定的外企。它跟其他普通的代工企业没多少区别。它并没有违法用工,而且,在过去的一个多月,每天都有数千人排队求职想进富士康,填补那些“跳”下去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姗怡  林南 《企业文化》2010,(7):14-17
自2010年1月至5月27日止,富士康(深圳)在不到半年时间连续发生员工13起跳楼事件。频繁的自杀事件引发的有关“血汗工厂”的谴责声此起彼伏,绝大多数人认为是富士康严苛的管理产生高压力及加班低收入、心理失衡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12.
丛一 《中国质量》2010,(7):37-38
今年上半年,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员工接二连三坠楼自杀,引得各路媒体纷纷探求真相,讨论自杀原因。“半军事化管理”、“缺乏人际正常交往与情感慰藉”、“年轻一代农民工看不到城市生活的希望.心理脆弱”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家》2014,(18):107-107
据多家媒体报道,富士康在山东菏泽的20亿美元新厂投资案已经被叫停。因为菏泽市副市长刘国生正在接受调查,这份只差签字的投资案不得不立即叫停。大家也发现,先前《富士康科技集团确定在菏泽市投资建厂》一文已经从山东省商务厅网站撤下。证实这项投资案“目前没有进度”。  相似文献   

14.
据英国《金融时报》近日报道,代表美国硅谷最新技术的“谷歌眼镜”,将贴上“美国制造”的标签。谷歌公司将与台湾代工商鸿海精密(富士康在美国的母公司)合作,在美国制造这款运用了最新“可穿戴计算”技术的产品。  相似文献   

15.
富士康正在经历一场危机,它会被击倒吗?郭台铭会倒下吗?他的“迷踪拳”,又有几人能看得懂?  相似文献   

16.
权静 《中国新时代》2006,(10):28-28
英国的《星期日邮报》刊发类似的报道时,富士康为什么也不敢回应,更没有起诉在6月到9月的三个月当中,富士康集团状告《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侵害其名誉的案件把这个本就炎热的夏天搞得更加沸沸扬扬。初始,富士康气势汹汹,因《第一财经日报》称其为“血汗工厂”,而向两名记者索赔3000万人民币的赔偿,并通过法院冻结了记者的个人财产。后来主动将索赔降低到象征性的1元人民币。到最后,撤销了起诉,双方握手言和。很多人说,这是中国媒体团结一致取得的胜利。媒体真的胜利了吗?表面上看,富士康是一步步地退让了。可是,实际上呢?富士康最后的目的就…  相似文献   

17.
“富士康百万机器人替换工人”,“16省市发布工资增长指导线”“物价居高不下”。在这三个看似不相干的事情背后,其实都折射出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大趋势。而这一趋势正在倒逼中国加快经济转型速度。  相似文献   

18.
近日,祖国大陆最大的台资企业富士康企业集团举行中共党支部成立大会。这一现象反映了台商赴祖国大陆投资十年后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动向,因而格外引人注目。成立大会庄严隆重2001年12月15日,位于深圳特区宝安区龙华镇的富士康区彩旗飘飘,喜气洋洋。党员大会所在的礼堂布置得十分鲜,“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贯彻‘三个代表’要思想”的巨大横幅悬挂在会场中央。上午9时整,党员大会在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隆重开幕。富士康总裁郭台铭先生虽未参加会议,但在书面词中说:“集团党支部的成立,是中国共…  相似文献   

19.
《科技与企业》2011,(2):25-28
2010年岁末,盘点中国年度经济大事,不禁令人感到一丝隐忧。富士康“跳楼门”、“宋山木事件”、“广本集体罢工”等触目惊心的事件,再次凸显了“中国式管理的困境”。今天,当国内制造业在“刀片式利润”中步履维艰,当产业升级与转型已经箭在弦上,  相似文献   

20.
当家电巨头海尔万人裁员计划被证实,当面板巨头京东方大量启用机器人操作员,当沿海一带的工厂大批向东南亚转移,当人力成本成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堪重负的主要因素,当“世界工厂”中国的制造业优势渐失,富士康,这个在大陆拥有120万员工的代工帝国,却依然时时处于饥饿的缺工状态。最新公开的消息是,富士康近期将在大陆地区新招聘员工超过10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