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前学界对中国旅游地开发热潮中出现的弱势群体关注还很少,尚未见社会工作介入的相关成果。文章首先分析了旅游地开发中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主要心理特征及需求类型,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社会工作的介入路径:(1)发挥社会工作的政策影响功能,推进旅游地开发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完善;(2)发挥社会工作的资源筹措功能,帮助旅游地弱势群体表达意愿和满足需求;(3)发挥社会工作的增权功能,提升旅游地弱势群体的旅游参与能力:(4)发挥社会工作的教育引导功能,协助旅游地弱势群体维护正当权益;(5)发挥社会工作的心理援助功能.为旅游地弱势群体提供心理疏导与支持。  相似文献   

2.
旅游心理承载力: 决定因素及计量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焰 《上海经济研究》2003,34(2):60-63,59
现行的旅游心理承载力只是一种理论观念,国内外有学者认为旅游心理承栽力决定因素是旅游收益分配走向,对旅游心理承载力的计量也只停留于市场调查问卷阶段。已有的理论与方法缺乏对旅游心理承载力的一种规律性的描述,具有主观性与偏差性。本文通过实汪研究与理论分析,提出旅游地经济发展水平及居民旅游收入水平决定旅游心理承载力的观点;将劳动力要素供给理论应用于旅游心理承载力分析,提出了旅游替代效应与旅游收入效应的新概念,以此为基础,建立旅游心理承载力计量的经济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张晓洁  李玲 《特区经济》2023,(1):111-114
在国家“一带一路”等的实施下,喀什旅游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本文援引旅游想象理论、建构主义思想,首先,运用在大数据环境下获取的大量旅游网络评论文本作为研究的数据来源,对游客感知到的喀什形象进行解构;其次,在建构主义指引下,以游客角度为切入点,演绎喀什形象建构过程;最后,构建旅游地形象模型即“认知—情感—意动”模型,分析旅游地形象对旅游者行为意向的影响路径;本文深入剖析游客想象、形象建构过程以及旅游地形象,旨在为喀什旅游形象的宣传与再构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除了那些拥有高品位垄断性旅游资源的著名旅游地,众多老旅游地正在时代的变迁中面临着经营的压力和淘汰的危机。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结合大众休闲时代下的旅游新特征,文本提出要以休闲度假旅游引领老旅游地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影响旅游竞争的六个主要因素是:资源品质、区位及可进入性、旅游需求、服务水平、企业效率、旅游地形象。弱势旅游区发展应做好以下几点:拓宽融资渠道;强化与优势旅游地的合作;发展特色产品;确立以本区域内部市场为主的战略导向。  相似文献   

6.
伍长云  李国庆 《特区经济》2009,242(3):167-169
准确的旅游形象是成功吸引游客的招牌,旅游者对旅游地的选择归根结底是一个心理过程,必须从旅游者心理角度研究旅游地,加强旅游形象与客源市场的认可连接。本文提出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是旅游力域内比较优势的结果,并在旅游力域内,对唐山地区现有重要景点进行非优势分析,重构了唐山的三级旅游形象体系。  相似文献   

7.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对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案例研究地,通过SPSS和AMOS实证探究游客感知视角下乡村旅游质效提升的维度。结果表明:游客感知视角下的乡村旅游质效提升包含旅游地感知、地方认同感、主观幸福感、环境责任行为4个维度;地方认同感和旅游地感知对乡村旅游质效提升的影响力较强,其次是主观幸福感和环境责任行为。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战略管理因关注如何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在旅游地转型中有重要指导意义,其柔性战略思维、战略期权思维、长尾理论思维和制度理论思维分别在思维角度、思维对象与思维方式等方面对旅游地转型进行指导,并与旅游地转型的时机、旅游地发展目标认知、旅游产业认知和区域旅游保障机制构建等要素紧密相关。文章通过构建战略管理思维在旅游地转型中的应用模式,从而对三峡库区巫山县旅游地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桂林旅游品牌竞争力的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国亮  梁继超 《改革与战略》2010,26(1):135-137,181
旅游地品牌是旅游地对游客独特旅游体验的承诺,品牌竞争是旅游地的高端竞争形态。优质的资源禀赋和良好的外部机遇使桂林旅游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旅游地品牌。但目前,桂林旅游却面临着巨大的外部和内部危机。文章根据旅游地品牌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测评出桂林旅游品牌竞争力不容乐观,要提高桂林旅游品牌的竞争力必须进行有效的品牌延伸、品牌管理和品牌营销。  相似文献   

10.
旅游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活动,对旅游审美活动发生的心理机制探讨,是研究旅游审美活动本体运动机理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应按照美的规律开发旅游资源,遵循审美活动的规律开发旅游资源,着眼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开发旅游资源,强化文化传统竞争塑造旅游地形象。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大长三角旅游圈的安徽旅游发展战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曾军  崔郁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1):4-8
安徽旅游业作为大长三角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大长三角旅游圈内旅游资源区域特征、旅游经济区域特征、旅游支持系统区域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安徽旅游业在大长三角旅游圈内的优势、劣势,指出安徽省应采取加快交通建设、加强区域合作、实施精品战略、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等战略更好地融入大长三角旅游圈。  相似文献   

12.
管理容量在旅游环境容量体系中的作用及计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旅游景区的环境破坏经常是在游客数量还未达到由传统旅游环境容量体系得出的最大容量值前就发生了,因此本文试从管理的角度出发重新定义旅游环境容量的体系构成,并提出管理容量的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王柱  李晓东  杨娜 《特区经济》2013,(12):117-120
旅游购物对于完成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体验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旅游商品琳琅满目的今天,标准化的评价标准体系对旅游商品市场和旅游购物环境将起到净化和规范作用。本文在调查问卷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试图建立一个初步的旅游商品评价标准体系,并以新疆民族特色旅游商品为样本,验证该体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以国外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为例,对我国贯彻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具有重大借鉴意义。人类早期工业文明是建立在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的,现在,发展工业不能再以破坏生态为代价,还要对工业遗产合理利用。把工业遗产作为一种可利用的旅游资源,符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薇 《特区经济》2011,(12):29-31
本文从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和旅游企业三方面作了广东省和其他省(区)的比较分析,随后对广东省旅游产品用ASEB栅格分析法进行了分析,认为广东未来旅游发展路向为建立大旅游机制,树立旅游目的地形象和优化旅游结构及大环境,以此来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发挥区域旅游发展中的龙头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金慧  刘敏  高咏铮 《科技和产业》2023,23(18):68-73
双碳“目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对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各行业发展提出挑战。山西省作为能源大省,控碳、减碳势在必行,研究山西省旅游业碳足迹与碳承载力动态关系,对于山西省乃至全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意义重大。对山西省旅游碳足迹与旅游碳承载力测度,并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山西省2000—2020年旅游碳足迹和旅游碳承载力动态关系,提出二者协调发展相关建议。研究表明,山西省旅游碳足迹与人均旅游碳足迹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山西省旅游碳承载力总体上升但人均旅游碳承载力波动下降;山西省旅游碳足迹与旅游碳承载力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上升态势,2019年受新冠影响二者之间的协调度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7.
周娟  范星宏  王朝辉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2):57-60
低碳旅游作为旅游业对低碳经济的响应方式,已成为全球旅游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向。基于旅游系统论的视角,研究认为安徽低碳旅游发展应选择走低碳旅游系统化管理的战略思路,着重围绕旅游六要素,在加强政府政策引导的基础上,提出培育低碳理念、倡导绿色交通、实施低碳管理、加强低碳科技支撑等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8.
高晴  彭鹏  王梦茵 《科技和产业》2020,20(1):109-112
为丰富海滩休闲承载力研究,从游客感知视角出发,借鉴旅游环境承载力模型,从休闲空间、生活环境、设施服务和综合心理四个维度构建海滩休闲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基础数据,对福建省泉州湾海滩休闲承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泉州湾海滩休闲承载力整体处可载水平;由于旅游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的差异,泉州湾内部各区域海滩休闲承载能力不均衡;泉州湾海滩休闲承载力的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水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9.
花亭湖是国家4A级风景区,因人们对旅游环境日益恶化的关注,文章从花亭湖的实际出发在广大专家的帮助下,建立了花亭湖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然后测算出各指标所占的权重,再具体测算出各指标值并标准化为相应的评定系数。在此基础上对花亭湖旅游环境承载力作了综合评价,并分析得出花亭湖风景区属于轻度弱载状态,接近适载状态;各具体指标分别对环境承载力作了贡献和制约。针对所评价的情况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连云港旅游持续竞争力提升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琼 《特区经济》2008,(5):52-54
连云港位于江苏省的东北部,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配套完备,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应通过实施区域联合发展战略,推进旅游开发一体化;整合现有资源,打造市域东部旅游网络体系;发展生态旅游,实现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进一步体现特色,开发富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等举措提升其旅游持续竞争力,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